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8月初,江西农业大学“青山绿水育蓝冠,青春力量助振兴”社会实践团追随总书记的脚步来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石门村。
实践队队员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汪胡阳 供图
走进石门村,白色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大大小小的的民宿更是随处可见。实践队来到徽韵名庭对民宿老板进行采访,谈到总书记走访石门村时,老板俞叔叔格外的激动,向实践队讲述了总书记来到石门村的三大原因。
实践队采访民宿老板余叔叔 周臻昕 供图
“首先,石门村是新农村振兴建设新的示范点。”
石门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该村近年来在新农村振兴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政府对其十分重视,所以总书记来婺源考察时,选择来到石门村了解实际情况。
石门高品质示范村 范思语 供图
“其次,石门村是蓝冠噪鹛的重要栖息地。”
蓝冠噪鹛是世界上濒危物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全球种群数量仅有250余只。每年4月至7月,这些珍贵的鸟儿都会如约而至,在两岸的古树上筑巢繁衍。为守护这些“空中精灵”,石门村村民自发组建护鸟志愿队,轮流巡逻,确保蓝冠噪鹛能在石门村安心繁衍生息。得益于这些有效的保护措施,蓝冠噪鹛在石门村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蓝冠噪鹛雕像 范思语 供图
“最后,石门村里原始生态林是婺源县湿地公园保护的最好的。”
石门村秉持“生态立村”的发展理念,对湿地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当地建立了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和水质监测站,实时监控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同时,通过实施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实践队走访湿地公园 陈思雅 供图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蓝冠噪鹛科普博物馆。馆内展览了大量关于蓝冠噪鹛的信息以及其他珍稀鸟类标本,不仅生动展示了蓝冠噪鹛的生活习性,同时还通过互动设备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鸟类保护的相关知识。通过参观,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蓝冠噪鹛的生态价值以及所面临的威胁,认识到了珍稀鸟类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队员们对生态保护的关注。
实践队在博物馆内合影
实践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了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深处的蓝冠噪鹛栖息地,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记录蓝冠噪鹛的活动规律和栖息习性等。队员们看到两位河道清洁员撑着竹筏在河道上清理落叶和杂物。通过交流了解到在这段数百米的河道上,他们每天都要来来回回十几次,尤其在正值落叶的季节。随后,实践队员们与河道清洁员们一起沿着河道两岸进行巡查,清理了岸边的垃圾杂物,为保持生态环境尽一份力。
实践队清理河道边垃圾 陈思雅 供图
在石门村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村民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通过一段段真挚的采访,实践队得以一窥他们对家乡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的期待。在参天的古木与清澈的溪流间,石门村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实践队员们对前来此地游玩的游客也进行了采访。游客们的积极反馈反映了石门村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功。
实践队队员采访游客 周臻昕 供图
实践队队员采访村民 周臻昕 供图
此次石门村一行,深化了实践队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队员们表示在未来,他们将合理利用身边的生态资源,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中去,争做生态文明的“突击队”,勇做绿色发展的“弄潮儿”,为保护生态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同时队员们更加深刻理解到,“乡村振兴”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更是每一位青年肩上的责任。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服务与奉献的精神,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何剑飞 周瑶 王欣怡 王晶)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