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春潮涌动处,精神薪火传!我是万瑜,一名在三尺讲台播种希望的人民教师,也曾是奔走在时代前沿的新闻工作者。当粉笔灰与新闻纸交织成我生命的底色,我愈发坚信:雷锋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始终照亮着青年前行的方向。在这个万物生长的三月,一位用43年光阴书写大爱的"九江好人"詹冬龙,以他敬老助孤的赤子之心,为我们树立起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54岁的詹冬龙,这位来自江西九江都昌的公益达人,自1982年初中时便踏上公益之路。从照顾邻里孤老到军旅生涯关爱武汉孤寡夫妇,从组织拥军爱民活动到转业后持续推动公益创新,他用43年如一日的坚守,将雷锋精神熔铸成生命的底色。当他在寒冬为老人挑水时肩头结满冰碴,当他在军营带领学员为孤老清扫房间时汗水浸透军装,当他在扶贫村为百位老人置办新被褥时仔细核对尺寸——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瞬间,正是新时代雷锋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作为记录时代脉搏的新闻人,我见证过无数平凡人微光汇聚星河;作为塑造灵魂的教育者,我更渴望将这份精神火种播撒在青年心田。此刻,我怀着最诚挚的热忱向你们倡议:让我们以詹冬龙为镜,以雷锋精神为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第一篇章:以信仰为舵,做破浪前行的追梦人】
当雷锋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刻入骨髓,他的人生便迸发出永恒的光芒。詹冬龙用43年公益路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我们要让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在实验室里攻克"卡脖子"难题,在田间地头播撒科技兴农的种子,在三尺讲台传递文明火种。记住,每个岗位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战场,每次坚守都是对雷锋精神的最好诠释。让我们以青春之我,筑青春之国!
【第二篇章:以奉献为桨,做温暖人间的摆渡者】
詹冬龙用跨越世纪的坚守告诉我们:公益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细水长流的担当。让我们走出"小我"的天地,在社区驿站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在乡村课堂为留守儿童点亮希望,在抢险救灾前线筑起人墙。从为环卫工人送上一杯热茶,到参与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从组织旧衣捐赠活动,到发起公益助学项目——让每一次伸手都传递温度,让每份付出都汇聚成海。当我们在暴雨中为受灾群众运送物资,在寒冬为山区孩子送去衣物时,便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第三篇章:以实干为帆,做勇毅前行的开拓者】
"螺丝钉精神"永不过时!我们要拒绝"躺平"心态,在实验室通宵达旦攻克技术难关,在乡村振兴一线摸爬滚打积累经验,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激活传统基因。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要像詹冬龙在扶贫村那样"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暴雨中守护堤坝的是我们,在实验室突破技术壁垒的是我们,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的是我们!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青春,用沾满粉笔灰的双手托举未来。
青年朋友们,当詹冬龙带领爱心企业为13家敬老院送去温暖时,当他在扶贫村为老人联系医疗资源时,他用行动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永不停歇的时代接力棒!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刻,春雷正激荡大地,号角已响彻云霄。让我们携手并肩,以青春热血续写雷锋日记,用奋斗足迹镌刻时代丰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壮丽史诗!
倡议人:万瑜
2025年4月1日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