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大思政课”建设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校领导的大力推动和谋划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学校实际,一方面通过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另方面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创新,构建了“四维联动”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这一模式,探索了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路子,彰显了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建设的成效和特色。
一、构建以“学师”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变“学生”加“先生”。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翻转课堂的开展及其教学成效,董事长陈苏,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江延湖多次亲临课堂观摩、指导翻转课堂一线教学工作,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优化、师生互动、资料完善等方面予以及时有力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校领导的要求,深入落实和推进翻转课堂的建设工作,依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的教学,积极建构以“学师”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变“学生”为“先生”。为更好的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找准教学方向,丰富教学资料,提升教学效果,学院以“磨课+”的方式指导保障翻转课堂教学质量。首先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提出两个选题以供学生兴趣小组自由选择,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选题制作PPT课件和讲义,然后按照翻转课堂流程完整的讲给任课老师听,由任课教师针对分享过程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各小组按照意见修改后再次讲给任课老师听。经过“磨课+”的多轮修改完善后,达到翻转课堂基本要求的方可在课堂上以“学师”的身份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分享。变“学生”为“先生”的以“学师”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使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到教学设计的全程中,将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命运共同体”“绑定”,从起始处筑牢了翻转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通过多措并举,组织了2门主干课程、30个教学班、960个组次、3000人次参与的翻转课堂教学工作,并利用“红色井冈”公众号进行了全程系列跟踪宣传和报道,各方反映良好。
构建“AR”技术为媒介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变“灌输”加“沉浸”。
马克思主义学院联手“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AR数字体验馆,将AR技术、“元宇宙”概念融入思政课程课外研学之中,利用3D技术,真实还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期革命斗争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沉浸于伟大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井冈山精神学习中,充分体味和领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和真谛,变传统的“灌输”式被动学习为“沉浸”式主动感悟。特别是该场馆在全国率先创作红色沉浸式解秘剧“三湾改编”,精心制作出立体沉浸、XR搜证、AR解秘、高品质视听交互的课件,运用前沿技术打造生动的红色教育体验课。先后组织了15个教学班、8个组次、1300余人次参与到AR技术体验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交互方式实现时空穿越,“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使学生沉浸其中、感同身受,获得深刻的体验。变“灌输”为“沉浸”的以“AR”技术为媒介的体验教学方式,实现了思政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了红色教育“新效能”,闪烁着“大思政课”建设及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亮点”。
三、构建以“实践研学”为载体的“行走”思政课方式,变“课内”加“课外”。
乘江西省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的东风,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学校井冈山实验实训基地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实践研学为途径,将思政课教学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固定”模式延伸拓展为具有“行走”的特色,做到“课内”和“课外”的无缝衔接,将思政育人落实到“教室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全方位中。历时3个月,组织了15个教学班、15个批次、757名学生赴毛主席旧居、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博物馆等进行“红色之旅”的实践研学。在毛主席旧居,同学们逐一参观、学习,由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讲解,并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这里,露天的草坪和古朴的建筑都成了“行走”的思政课堂;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全体师生向井冈山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行注目礼,并攀登到烈士陵园顶峰,重走革命路,重温革命史,感悟英雄志,将“行走”的思政课堂转到“英雄”们的身边;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邀请金牌讲解员加入到实践研学过程中,打造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利用馆内先进媒体技术对红色历史的呈现和金牌讲解员的专业讲述进行直观生动的高水平的教学,同时,教师针对“学师”们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内容和环节的薄弱方面进行现场补充性教学,帮助同学们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变“课内”为“课外”的以“实践研学”为载体的“行走”思政课方式,极大增强了学生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及井冈山精神的深度了解。在实践研学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朋友圈、抖音、微博等多种渠道,宣传和介绍所参与的研学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交了研学实践报告,将“行走”的思政课教学落实到了全过程。
四、构建以“课赛融通”为形式的学习考核激励方式,变“考试”加“竞赛”。
在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在深化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经实践摸索,建构了在“考试”的同时补充“竞赛”,即“课赛融通”为形式的学习考核激励方式。这就是在学期末结课时,组织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学师”们参加主题为“翻转人生 魅力思政”的翻转课堂教学大比武,即思政课程教学汇报竞赛。竞赛将思政课教学的场所从“教室”转移至“舞台”,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学生讲好“身边”的思政课。30个小组参加了竞赛,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角逐,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校领导参与决赛评分,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此活动是思政课教学整体的一部分,既是作为对学生思政课学习成效考核的重要补充形式,又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文/郑威 图/姜枊)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