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卫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双师同堂”示范课堂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3-12-20 13:23:00 来源:中国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思政相关文件精神,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好校内外各方资源,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1月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双师同堂”示范课堂教学活动。

本次“双师同堂”示范课堂教学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清华老师担任主讲,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江西省王阳明研究协会副会长徐春林博士担任助讲。通过腾讯会议视频连线对话的方式,两位老师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题四中的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在网络工程学院B230201班进行了示范教学。

课程伊始,陈清华老师介绍了本次授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一段重要讲话:“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切入本次课程的主题——“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陈清华先让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叫中国?”同学们思考片刻后积极发言,有的说是“中原之国”,有的讲是“中土之国”,有的认为是“中庸之国”。同学们讲得热烈,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可见他们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并善于思考。

在对学生的讨论表示赞许后,徐春林教授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点评,再对“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叫中国?”这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刻解读。他说“中国”二字本身蕴含着一种精神。他从“中”的本义出发,介绍了“中”字字体及字义的演变,讲解了“国”字的含义,经过古今、中外历史的对比,最后阐释了“中国”二字有地理中国、政治中国和文化中国等不同的丰富内涵。今天的中国人,一提到“中国”,无不感到自豪,这就是“中国”一词精神力量的体现。对徐教授的点评和讲授,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陈清华讲解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是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他充分引用《论语》等国学经典中的名句进行佐证和阐释,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国精神的博大精深。他还不时向同学们发问,启发同学们深入思考,引领同学们齐声朗读经典名句,以加深同学们对“崇尚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在讲到“中国人对品德养成的重视”这个问题时,陈老师再一次连线徐春林教授。徐春林教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讲授,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又紧密结合当今现实。他说,中国人的品格都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并举例和阐释了儒家的“天”与道家的“天”的主要含义,同时也对梁启超的“新民说”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最后,陈清华引领同学们学习“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他主要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让同学们明确这些精神的突出体现。中间穿插了辜鸿铭教授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视频,让同学们再一次领略到中国人身上独特的精神品质,再一次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精神”的感悟。他以小结、布置课后思考题和课后阅读书目的方式结束了本次“双师同堂”示范课堂教学,并勉励同学们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为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夏娟)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