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

泉州:稳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17-07-27 15:24:38 推广 来源:中国江西网

占地73.45公顷的泉州山美水库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湿地。

  泉州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努力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发挥效应,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泉州样板”,以期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全力推进三项省级试点改革

  泉州市以永春县空间规划编制、晋江市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晋江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3项省级试点改革任务为开题,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目前,3项省级试点方案皆已印发。

  其中,永春县空间规划编制方面,划定了“三区三线”等规划核心任务,形成试点规划阶段性成果;晋江市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方面,选取了草洪塘水库、晋江入海口区域作为典型登记单元先行开展确权登记,完成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系统的预登簿工作,并开发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信息系统,实现图文联动一体和登记成果电子簿管理;晋江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有效工作模式。

  率先实施河长制

  “十二五”以来,泉州市持续深化流域综合整治,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以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晋江、石狮、南安跨境流域三年行动、小流域“赛水质”、山美水库流域生态试点等特色工作为抓手,推动形成“以江促海、江海联动”的良好局面。全市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晋江干流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84.6%。

  2005年,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晋江洛阳江上下游流域补偿机制,打造了山区和沿海携手保护水资源的成功范例。今年,泉州修订《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对资金开支使用范围、按因素切块资金分配办法进行适当修改,其中,资金使用范围从原来的4个方面扩展到了12个方面,使资金管理使用更加科学合理。

  3月1日,市河长办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泉州成为全省实施河长制的首个设区市。在“河长牵头、部门联动、分级管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的带动下,全市267条河流全部落实河长,市级、12个县(市、区)和155个乡镇均设立河长办,1503个行政村落实河道专管员。

  5月,泉州市出台《关于开展联合监督协作推进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和河长办统筹谋划落实职能作用,加强联动协作。除此之外,泉州市各地还涌现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晋江和石狮设立河道警长,德化设置河道检察官,惠安设立流域管理中心,安溪建立起执法局综合巡查机制等。

  据介绍,泉州市还将继续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到2018年建立河岸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警戒保护3条蓝线管理制度,实现水清、河畅、岸绿。

  创新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

  在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的街道与河流之间,有一座占地不到20平方米的漂亮“红房子”,与郁郁葱葱的草木、清澈见底的溪水相映成趣。这座“红房子”实际上是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泉州洛江,这样的“红房子”已建成近50座,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住在附近的村民们环境变化欣喜于心,“对比以前,河边的环境更美了,水也变清了,空气也更好了。”

  放眼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的好经验不断探索中。安溪通过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长效管理;南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捆绑PPP模式,被财政部列为合作示范项目,据了解,全市共有112个乡镇实现了镇区污水处理,646个行政村覆盖了污水处理收集设施;128个乡镇建成垃圾转运系统,1016个行政村建立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近期,泉州市还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PPP工程包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包括乡镇及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在内的四大公共服务领域项目。

  魏然、周静云

责任编辑:神州风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