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事业蓬勃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播途径多样化,文化贸易明显增多。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应持续增加国民对文化的思想认知水平,建设多元的传播队伍,加大本土文化的保护力度,消除制度壁垒以将区域合作平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关键词: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策略探究
引言
自汉代丝绸之路开始到明代郑和下西洋,中华文明文化伴随丝绸、陶器等一并被传播到欧洲及西亚地区,中华文明对外传播时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文化的传播力是国家运用多种媒介将本国优秀文化作用在国外受众群体中,进而达到本国利益的能力水平。当前,尽管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时取得一定成绩,但和国家政治、军事建设成就相比依然是薄弱环节,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是现阶段国家迫切要落实的一项重大任务。
1 增加国民对文化的认知水平
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过程中,国民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是对外有效传播文化的大前提,为此政府、学校及社会应形成强大合力,持续加大中华文化的宣教力度。一是各级政府广泛宣传中华文化内涵及增强其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意义,使文化传播力提升过程有坚实的基础做保障。二是学校编写文化通识课教材,持续增加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致。青少年群体始终被视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后备力量,应引导他们形成关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意识,循序渐进提升自身对文化的认识水平。三是为群众创造更多体验文化的机会,增大对文化艺术表演活动的扶持力度,吸引基层民众主动“走过来”观看文化艺术活动,激发他们“走出去”以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产品,帮助广大群众切身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2 构建多元化的传播队伍
人际传播是文化传播的最基本形式,海外华侨与留学生是中华文化进行海外传播的支柱。华人华侨群体有分布范畴广、数量庞大等特点,有资料记载,截止2020年华侨华人群体已经达到了6000万人[1]。华人华侨普遍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不仅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者,也是中华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在全球各个角落洒下母国的文化种子。
孔子学院是新时期下推广汉语语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其不断摸索有效结合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方法,怎样运用外国人热衷的形式跨越文化的差异,进而增加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感染力。孔子学院及其内创设的课堂以启蒙、普及中华文化作为始发点,逐渐延展到高端层次,遵循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组织办学,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下满足外国人学习汉语文化的差异化需求。全球上百所孔子学院有效应用自身优越性,在开设汉语教学活动的同时,也抓住中外节庆日、社区重大活动等创办各种中华文化文艺活动,包括武术、书法、剪纸等,深受本地人的欢迎。另外,孔子学院还加大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开办线上网络、电视孔子学院等,不断建设与拓展全新的教育及传播平台,加速了中华文化及汉语语言学习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进度。
3 加大本土文化的保护力度,提倡发展文化产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内涵,是强化其影响力、克服传播传承文化时“形式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关于本土文化的保护,可以尝试通过确认文化传承人的方法,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对全新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多方位保护本土文化时也要合理开发,积极创建与发展文化产业。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外国人获得更多机会接触中国文化,且形成了深层次、广泛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意识。为此,我们要在加大中华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以现代口红、服饰等作为载体呈现绘画、刺绣等众多优秀物质文化;深度发掘制度及精神文化,呈现我国过去的艰辛,当代的繁荣,展现出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使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焕发魅力。
4 解除制度壁垒,充分发挥区域合作平台的作用
客观上讲,中国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部分制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屏障对中华文化传播及影响力的提升产生制约作用,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解除制度带来的束缚,具体是在融资、政策等方面使中华文化传播事业发展中有制度提供保障作用。在消除制度壁垒的基础上,也要充分发挥区域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及日益强大后,更加主动地肩负起一些国际责任,在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促进世界创办组织及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中国陆续做出创建上合组织、亚洲基础银行等国际化合作机制的提议,主动融合到区域、全球贸易合作组织内[2]。在与世界各国合作中,增加对彼此的了解是提高政治信任度、减少猜疑的基础。合作中积极了解对方的文化,是实现“民心相通”的大前提。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民众相比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了解中国电影、艺术品的欲望更加强烈。为此,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的功用,促进彼此充分沟通了解,文化的深层次交流,增加经济的合作效率。
结束语:
当前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时取得的成效和过预期或付出的努力之间还不成正比,故而未来我们还要加大具体传播成效的专研力度,从多方面着手增强中国文明文化的传播及影响力可,并且也要密切关注中国海外形象塑造情况,稳固文化软实力与中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建设彼此之间长久良性互动的大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增上.关于如何提升新时代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12):93-95.
[2]唐浩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提升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20):30-31.
(文:民建江西省直经济总支部 张恩民)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