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十九个“一”书写了华坛山垦殖场的精彩篇章

发布时间:2022-01-22 20:19:41 来源:中国报道

一段美好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片红色土壤,孕育了红色基因;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改天换地造福村民;一个勤俭办场的优良传统,锤炼了垦殖场人的过硬作风;一套反对铺张浪费任纪律,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磅礴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书写了华坛山垦殖场的精彩篇章。

一、基地名片

华坛山,原名花坛山,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共上饶县委响应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江西省委五届二次代表大会关于“加强劳动战线”的号召,特向中共江西省委申请建立国营上饶县华坛山综合垦殖场,以“花”字的谐音改为华坛山,场以山名。

一九五七年冬,上饶县各级机关的广大干部,响应党中央和江西省委关于“加强劳动战线”、“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伟大号召,创建了华坛山垦殖厂。几十年年来,上山全体干部职工和长期居住在华坛山区的勤劳、朴实的老区人们,发扬革命传统,共同艰苦奋斗,开发了沉睡的山区,使华坛山发生巨大变化,把华坛山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山区。

华坛山垦殖场,是乡、场合一的政体。它对外是华坛山乡,对内是华坛山垦殖场。位于怀玉、大茅、磨盘三山之间,上饶县境北部。东邻玉山县怀玉山、樟村乡,南与上饶县郑坊、望山乡接壤,西联横峰葛源乡和磨盘山垦殖场,北倚德兴县和大茅山垦殖场,中镶华坛山乡的姜村、李村、车边、樟涧、郑坑、彭家坞、小东坞、叶家、茅村、桐西、高畈、革畈、汪岭、鲁源14个村。东西长,南北宽,全貌呈半月形。周长65公里,面积15.105万亩。

垦殖场属国营农业企业。场部设党委会、场管会和党委、行政、生产、财务等办公室。辖刘家、双溪、叶家、茅村、上田、桐西、高畈、革畈、姚山九个分场和化工、竹编工艺、丝织机械三个工厂,以及樟涧电站、农机站、职工医院、电影院、驻饶办事处、农工商供销经理部共18个核算单位。有1318户,5896人,1504个职工,全是汉族。场部驻地姜村,距上饶县政府驻地旭日镇55公里,距上饶地区行署驻地上饶市50公里,距江西省会南昌344公里。

昔日古坟遍布,荆棘丛生的煤渣墩,如今成了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小集镇。上山干部和建设山区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真诚团结,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山区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业绩。现在全体干部和工人,更加同心同德,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为把革命老根据地一一华坛山,建设成为一个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山区而努力奋斗!一九六〇年工业产值达67.12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3%强。一九八九年工农业总产值498.378万元,工业产值达316.6679万元,比一九六〇年增长近五倍。工业产品达300多个品种,其中:竹编工艺品和活性炭,进入了国际市场。一九八九年为国家创收外汇144万元,支援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水力发电站四个,总发电量1360千瓦,除满足本场的生产、生活用电外,余电送县联网。

二、基地故事

一段美好传说。关于华坛山,古代有段美好的传说,相传“华坛山有个为民除害的乌风大王,里华坛是山寨的中心,四角坪是练武场,银岭关是寨大门,乌风大王住在乌风洞……”,现在这里还遗留有一些古迹。

一片红色土壤。华坛山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方志敏同志领导土地革命的根据地之一。原是贫穷、落后、古老的山区。

一位套麻袋睡觉的队长。一九五八年冬,生产队长徐梦谱带领工人到王龙坑建立生产队时,办起了木炭厂。职工住茅棚蚊子多,每个人头上套麻袋睡觉。此后,经上级批准建宿舍,工人利用晚上挖屋基,用木头架铁锅生火照明,个个干劲十足。

一万余条纸。本场有丰富的茅竹资源,嫩竹丝是造纸的好原料,因此,从一九五八年秋季起,场党委就很重视造纸工业,先后在李村、小东坞创办了两个文化纸制造厂,以嫩竹丝和稻草为原料,生产文化纸,解决了当时缺纸的困难。同时,天满分场的羊山口、富足洋,上田山分场的寺里、枫树坞,金壹山分场的大畈、石头畈,七架山分场的丁家、革畈等地办起28张土纸槽,以嫩竹丝为原料,生产土纸。年产文化纸600多件,土纸一万余条。为场扩大再生产积累了资金,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战略,促进了长远性生产的发展。

一位省劳模的故事。一九五八年八月建立天满山分场,设刘家、富足两个生产大队,接着向高级社购买两张土纸槽办土纸厂。同时,在羊山口和黄基墩发展三张纸槽,五张槽月产土纸250条,技工占瑞兴以日产三千,夜产八百张土纸,被评为劳动模范。一九五九年出席江西省农垦系统劳模大会。此后,又在富足洋生产队发展了两张纸槽。同时,在羊山口创办芳香油厂和木、竹器加工厂。一九五九年冬,在五羊山突击恳造茶叶500余亩。

一场赛武松竞赛。建场初期,上山干部在开发荒山荒坡时,总场就号召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及时提出“小雨淋一淋,大雨停一停”和“小病轻伤不下火线”等战斗口号来掀起劳动竞赛热潮。因此,全体上山干部个个干劲足,人人争上游,加快了挖山种粮的进度。此后,凡在进行各项工作和生产的过程中,都要广泛深入地采用劳动竞赛的办法,来调动干部、工人的积极性,力争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九六〇年,上饶县与上饶市合并为上饶市时,本场为国营上饶市华坛山综合垦殖场。金壶山分场的萝卜蓬和笔架山分场的里华坛创办种药场。种植田七、黄芪、黄连、川芎等名贵中药。是月,场部派张寿生同志等三人到大茅山林科所,学习野生植物化验。回场后组建化验室,进行对芳香油、醋石、活性炭、松根油等林化产品的检验。是月,金壶山分场田蓬生产队在挖山种粮时,经常开夜战。职工提出“青年赛武松、老年赛黄忠、妇女赛穆桂英”的战斗口号,从而掀起了挖山竞赛高潮。

一个廉洁年。一九九〇年一月十六日,华坛山垦殖场在各级干部中,广泛开展“过一个廉洁年”的活动,引导党员和干部为政清廉,不以权谋私,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争作贡献,不攀比享受,重点是抵制四风。(吃喝风、送礼风、滥发钱物风、低价购买风)。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上饶县163名干部与全省上山下乡干部一道,为共同开发和建设山区,于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九日来到华坛山区,创建了国营上饶县华坛山综合垦殖场。上山干部在开发和建设山区的劳动实中,提劳动。分机关来到山区,首先是克服了住茅棚,爬高山,虫子叮等困难。在建茅棚和垦荒种粮的过程中,开展劳动竞赛。由“干劲、争上游、天地,夺取人红、山绿、粮丰三丰收”和“苦干加巧于,晴天天同样干,苦战三年,跃为能文能武的新型农民”等战斗口号的鼓舞下,个个劳动积极,有的人手破了,贴上胶布干,有的人晕倒了,清醒以后坚持干,有的人跌了,爬起来接着于。起早摸黑,冒着风雨,一天干十多小时,于得热火朝天。这样,一连干了四个多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共创建了五个生产队,搭盖茅房22间,开垦荒山673亩,全部种上红薯和玉米,初步奠定了垦殖场的物而基础。上山干部经过紧张的劳动锻炼,多数人炼得身强力壮,能挑驼百余斤,爬山过龄不觉累,成为能文能武的新型农民。由于有了这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干部队伍,所以本场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都能克服和战胜。在三年困难时期,积极响应“低标准、瓜菜代,渡过暂时困难”的号召,上山千部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团结工人,广种瓜菜,采集野菜,以补口粮之不足,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一场向焦裕禄学习的活动。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一日,沙溪镇22名知识青年到刘家分场插队落户。上饶县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进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向焦裕禄学习,做个好干部”的活动。二十九日,郑坊人民公社14名知识青年到刘家分场插队落户。六月三日,上泸人民公社39名知识青年和郑坊人民公社11名知识青年,到刘家分场插队落户。农机厂木工车间生产打谷机配件,年产500余套。

一条条新建的山路。昔日的华坛山区,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山高路陡,交通闭塞,运输困难,丰富的自然资源,难以开发利用。因此,建场以来,场党委就一直重视交通问题。垦殖场的创建,大都是建立在人烟稀少的高山峻岭之中,队与队、村与村、山与山之问基本上没有人行路,有些路也是崎岖的羊肠小道。所以,上山干部一开始就是把那些荆棘丛生的野鸡路,修建成较宽平的人行路约有75公里,初步解决肩挑背驮的运输道路轮道为了加快完成国家木材的上调任务,本场林业工人从一九五八年起,在木材采伐区修筑的人行道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从高山至山脚挖成台阶,在台阶上嵌小园木棍,建成银岭头至高畈和蓑衣坪至丁家的六公里轮道。运输木材时,以船形轮车装木材,由人力拉运,自上而下顺着轮道滑行,一车能运木材半个立方米,提高工效十多倍。当时,轮道在突击抡运木材发挥了很大作用,既加快木材运输进度,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轮道因路基坡度大,易被洪水冲毁,且垫嵌的小圆木棍,日雨夜露,风吹雨打易霉烂,不能经久耐用,因而逐步空中索道在高山峻岭、峭壁林立的山场,丰富的木、竹资源因无法修筑道路,造成自生自灭。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就设法在这些地方架设空中索道。用钢丝绳两头拉紧固定,木、竹捆好挂上铁钩,自上而下顺着钢丝绳滑行、速度快、工效高。全场架设成双溪分场的湖圹岗至三满月、桐西分场的笔架山至桐西、高畈分场的蓑衣坪至大坞溪的三条空中索道。公路建场后,地、县交通部门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五九年,在本场境内先后建成郑、德(郑坊至德兴)公路干线和郑、华(郑坊至华坛山高畈)公路支线,全程约70公里。此后,上饶县农垦局又帮助本场建成高畈至大坞溪和东坞口至小坞坑的九公里公路支线。因此,全场九个分场就有六个分场通汽车。平车路本场丰富的森林资源,大部份落在高山、远山上,离公路边近的三、五公里,远的有10多公里,且道路崎岖,采运困难。以前采运木、竹时,靠肩运和水运。每年的秋、冬季主要是采伐,再是肩运到溪边,到次年春、夏的多雨季节,利用流水运到公路边。这样,不但难以按时完成上交任务,而且在洪水暴发时,常把木、竹冲走而造成损失。因此,本场多年来就重视平车路建设。先后建成大坪至双溪、外华坛至桐西、双河口至上田山、黄土岭至田蓬、大坞溪至虎额底、中付至南坑坞、铁丁山至祝家蓬,新村至水竹坞共40多公里平车路。现在全场九个分场有六个分场通汽车,而且队与队,村与村,山与山之间,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运输颇为方便,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华坛山区的交通建设,已从根本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个勤俭办场的优良传统。全体干部和工人,紧密地团结在党委的周围,同心同德,做好民主理财,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场,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并广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抓好重点和薄弱环节。几十年来,该场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保障财务人员行使职积。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保护社会主义公共则产不受损失,按照《会计法》规定办,模范地执行财经纪,不得弄虚作假,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经济效益,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在100元以内,经单位集体讨论批准,如属折旧基金范图内自有资金修理开支,300元以上的要报总场批准后方可使用。如购买汽车、设备等,一定要有资金来源才能上报审批,绝不能占用流动资金,未经批准,先斩后奏的责任,由主管财务领导自负。

一套反对铺张浪费任纪律。遵守财经纪律,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上级来客招待按分餐制执行,原则上不进饮食馆(洽谈业务例外),全年招待费分场按销售收入的1.5%计算。会议费核定代会、职代会、每人每天伙食费八元,不能相互邀请,不准发纪念品,其他会议每人每天标准五元,如超出核定部份,按核定比例超过10%的,扣发年终奖金每人10元,以此类推。各单位食堂不能弄虚作假,不准另立帐目或任意补贴,不准设小钱柜,干部自带粮、钱购饭、菜票用膳。

一个民主理财的规定。帐目公开,日清月结,帐款、帐物、帐据,帐帐相符。每年财务收支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各种报表做到及时完整、准确上报,如超过时间上报,缺一次报表,就扣单位一分,以此类推。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房屋按原值4%,设备按7%,农工商供销经理部按合同。折旧基金45%交总场,55%留单位使用。另按提取折旧数10%,由单位自交国家预算外调节基金。各单位需要扩建、新建房屋和购置设备,一定要有资金来源后申请批准,一律不准动用流动资金和其他资金搞基建及新添设备,违者按财经纪律论处。场属单位管理干部不能占用职工福利,要分开掌握福利指标,遇到天灾人祸,特殊困难需要补助者,自己申请,单位讨论,在十二月上旬上报总场批示,但要有福利基金结余。绝不能任意开支、挂帐。擅自乱发福利费的加倍缴回。加强现金、债券管理,白条子绝不能抵库,现金库存按规定限额留存。干部、职工要组织互助金会,不能在帐面上发生债款。新增欠款。财务领导批的,由财务领导负责当年十一月底收回,未批的新欠款经办人自负,拖欠部份扣财务领导和经办人的工资、奖金,直至扣清为止。干部、职工调动、离退休,都要还清一切欠款、欠物后,方可办理工资介绍和供给手续。

一个领导带头遵守的纪律。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不能任意增加开支标准,护大开支范围,损公肥私,以出差为名游山玩水探亲友。外出办事,支书、场长只能带分管同志,不能前呼后抑专车送往(大型会议、急事例外)。夜餐费用,工作需要超过晚间12点钟以后的,按规定标准开支,不能发固定夜餐费。领固定工资的不发法定假日工资,礼拜日加班不发加班工资,安排轮休。分场、厂、站干部下队、车间参加适当的义务劳动,不能计报酬,(特殊工种例外),擅自乱发的,要加倍缴回。干部工作调动,棉被等日用品一律自带,不能借添置客铺为名,随意添购而为己用。严格控制药费开支,对场属单位干部,实行药费包干,每月发固定药费款到人。按工龄计算,工龄不满20年者每月六元,20年以上者每月七元。因公负伤、急病、重病需要住院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医院证明,方可住院转院。其药费,因公负伤者全报,急病、重病一次性住院者50至300元内报80%,301元至1000元报85%,1001元以上报90%。报销了以上药费者,必须扣发当月固定药费。报销上述药费必须按本场职工医院规定用药范围内,凭发票、处方审批,如发现弄虚作假加倍处罚。工人不能超过药费标准。护林罚款按实入帐,罚款的30%奖给参加罚款者,伙食、夜餐、电池等费用控制在10%以内,罚款单位的净收入不能低于60%。护林没收的赃物,杉木和烤木每立方米按200元,松杂木每立方米按120元,杉木梢和茅竹按每100公斤12元计价入帐与入库。按入库的收入数,发给40%的个人奖金,伙食、夜餐、电池控制在10%内,单位纯收入不得少于50%。当年的利润、折旧、福利和分摊总场企管费等,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前要上交总场。

一种变废为宝的方法。建场初期,为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着重开展多种经营,以综合利用林副产品为主,提出“变废为宝,变无用为有用,变一用为多用,变小用为大用”。因此,大办工业和大搞林副业生产,从而较快地积累了资金,为垦殖场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接着是大力开垦荒山荒地,进行种粮、造茶叶、栽杉木,播油桐和垦复油茶等生产,促进了农、林、牧、副、工五业的蓬勃发展、形成垦殖场的初兴阶段。

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外华坛为生产基地,因山高水冷,只有一户人家,原有的40亩水田荒芜了,大量的荒山荒坡更是无人问津。根据“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的方针,首先是狠抓了农业生产。一九五八年上半年,全场除开垦种植40亩荒田外,还大力开发荒山荒坡673亩,栽种红薯和玉米等山杂粮。接着就进一步发展农业,干部和工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劈山围堤,先后垦造水田104亩,加上历次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的水田,计有水田总面积1382.4亩。本场山多田少,水田面积只占士地面积的0.9%。因此,建场后,场党委就千方百计规划开荒造田。将高山的坳地、小河的湾滩、山边的早地,凡能造田的地块,都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劈山围堤造水田。先后在刘家分场的五羊山、双溪分场的曾家湾、叶家分场的和尚墩、茅村分场的余和坑和丝茅畈,革畈分场的东坞口、姚山分场的石头坞等地共造水田104亩。

一个绿水青山的理念。为使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场党委把消灭荒山,绿化祖国的任务列入党的议事日程。一九五九年冬,就组织了800多个劳动力,分别在上田山、五羊山、里华坛播种茶叶3000余亩。在全场播种油桐1000余亩,造杉木林2400多亩。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场共造林2.1186万亩。一九六六年冬至一九六七年春,总场在姜村、李村的荒山上造杉木林1140亩。一九七四年冬至一九七五年春,刘家分场在元棚、富足洋荒山上造杉木林1000余亩。一九七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总场召开造林师大会,号召造林5000亩,是年冬和次年春,在双溪、叶家、茅村等分场超额完成垦造杉木林5000亩的计划。一九八四年冬和次年春,掀起造林高潮,全场垦造杉木林6000亩。三十多年来,全场共造杉木林4.5745万亩、油桐1310亩、茶叶3516亩。

一个走向世界的产品。 从一九五八年十月起,土法生产的物理活性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场党委决定发展活性炭生产。因此,于一九七三年秋,就选派了三名上山干部,前往玉山县怀玉山活性炭厂,参观学习半机械化生产化学活性炭。回场后,在姜村养猪场筹备和试验生产化学活性炭,获得成功。一九七四年三月就迁入汪岭背新厂,并派出12名职工前往怀玉山活性炭厂,实习化学活性炭生产,是年六月正式投产,当年生产出合格产品两万多公斤。此后,产量逐年成倍增长。一九八九年总产量达51.7万公斤。生产出GA型、303型、781型三个品种的产品,GA型炭,当时外商指名要货,现在继续畅销国际市场,为国家创收外汇。其中活性炭、竹编工艺品已进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国家创收外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药厂。本场地处偏僻山区,以前交通不便,人们患病难买药。一九六〇年春,在革畈创办了中药制造厂,制成养脾丸、参茸丸、虎骨酒等中成药。解决了人们购药治病的困难。(石破天)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