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冀彦伟到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开展调研座谈
11月30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冀彦伟一行到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开展调研座谈。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负责人陪同调研。当天,冀彦伟一行先后参观考察广州文艺市民荔湾空间、粤剧艺术博物馆、永庆坊非遗文化街区以及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并在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与广州市文艺志愿者代表和基层文艺工作者进行座谈。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组织联络处处长桑健博、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大型活动处干部赵梦燃,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晓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委员姜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永亮以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市文联、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广州市各区文联等单位有关代表参加座谈。
冀彦伟表示,此次调研收获很大,印象很深。他用“实”“新”“好”概括了广州文艺市民空间的建设实践:一是空间自建立以来,先后开展了500余场活动,成为艺术家与群众相互联结的纽带,满足了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做到了文艺为民的“实”;二是空间立足实际,在文艺志愿服务领域探索出了新平台、新路径与新模式,做到了文艺为民的“新”;三是空间“上连党心,下连民心,共铸同心”,实现了党的要求、老百姓的需求与艺术家的追求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做到了文艺为民的“好”。他表示,作为全国首个城市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经过五年的建设,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已经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的新平台,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路子,生动体现了文艺为民“六级联动”的形式“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广州文艺市民空间的建设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学习。他期望,未来广州文艺市民空间要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联动各级空间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奉献给人民群众,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广州样板”,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陈晓丹充分肯定了广州文艺市民空间的建设与活动效果,认为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充分体现了广州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作出的艰苦努力,为文艺为民实践提供了新平台、为文联组织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也为文艺的融合发展打造了新模式。她感谢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对广州文艺志愿服务的关心支持,并表示广州市愿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中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不断促进文艺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规范标准和机制建设,不断推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建设人文湾区的文艺新载体,打造成为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品牌。
李鹏程表示,五年来,广州文艺市民空间率先提出立足全媒体传播高地文艺惠民的新模式,开展市民文艺生活的一站式体验的新尝试,积极面对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新趋势,呈现出文艺志愿平台化、文艺活动品牌化、文艺资源集约化等特点。实现听从党的要求,满足群众的需求,体现文艺工作者的价值追求,特别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体现着广州文艺为民新模式的探索和拓展:创新领域,延伸手臂,推出新时代文艺为民新平台;创新机制,常态运行,打造全天候文艺惠民新天地;创新形式,荟萃名师,满足多样化文艺乐民新需求;创新渠道,孵化复制,拓展各区域文艺育民新空间。目前,广州全市11个区的文艺市民空间全部落成启用,由广州市文联主导的文艺惠民阵地实现全市各区全覆盖。面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围绕文化文艺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将通过文艺志愿服务“广州模式”的创新,努力做到文艺宣讲、文艺惠民、文艺乐民、文艺孵化与文艺创作五位一体,进一步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
姜晖表示,广州文艺市民空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要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他认为,从空间的建设与运营实践可以归纳出四项经验:一是发挥媒体传播资源优势,调动社会资源力量,打造永不落幕的艺术发生地。二是“市民点菜”精准输出,共建“文艺为民新平台”。三是升级服务平台,引领文艺志愿服务新风尚。四是延伸手臂,深入基层,推进新时代文艺为民新格局。未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一如既往秉承“成风化人始终在路上”的文化使命与担当,继续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的建设与推广过程中贡献力量。
陈永亮介绍了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建设的情况。自2016年12月5日启动以来,广州文艺市民空间致力于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创新,在打造文艺为民新平台、开展文艺惠民活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全国、省、市数千名文艺名家、文艺志愿者和数万名市民共同见证和参与。2017年11月,广州文艺市民空间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首个城市“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近两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广州文艺市民空间线下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主办方及时调整思路,实现了三个转变:活动传播由线下向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变,活动方式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由场次数量向精品质量转变。形式的与时俱进以及内容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空间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受众面也得到扩大,空间的各项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座谈会上,荔湾区文联主席葛华、天河区文联主席王芹、从化区文联主席唐石森作为广州文艺市民各区空间代表介绍了区空间的建设情况。荔湾区内有广州文艺市民荔湾空间与广州文艺市民荔湾湖空间,依托这两处文艺场所,荔湾区文联因地制宜,传承并弘扬粤剧艺术,擦亮“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广州文艺市民天河空间(天河艺苑)已成为很多市民眼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多姿多彩的艺术活动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精品艺术享受,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作品展示的平台。从化区则立足乡村建设实际,在区空间之外,打造出“1+4+n”的各级空间联动格局。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任永全也介绍了空间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广州文艺志愿者的参与情况。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强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管理,努力为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各项活动的开展贡献文艺志愿者的力量。(文/文研)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