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浮躁的环境中,很少能看到具备工匠精神的文学作品。有不少的作品,一味追求文章整体篇幅的长度,使得作品语言不够凝练,本该长话短说,结果却是短话长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质量。现在的文学处在一个高产的时代,然而量总是高于质,距离文艺复兴尚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何为文艺复兴,直白来讲便是艺术上的复古主义,追求古典美,传承古典文明,这是很多时代文艺复兴的共同特性,文艺复兴在于坚守传统,与继承传统文化。如果背离传统,无疑而言根本谈不是复兴。文艺复兴讲究的是工匠精神,匠人们愿意为一件艺术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对艺术追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境界,不允许有任何瑕疵的存在,作品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震撼人心,流传千古的价值。
工匠精神也是当代所提倡的一种艺术修为,搞创作的人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用时间沉淀出一篇精良的教科级作品。快餐文化的今天,涌现出不少速成品,几个月时间便完成一部作品,从创作到公开发行甚至用不了半年时间,可谓速度之快。优秀的作品往往是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打磨,就像酿的酒一样,时间越长越香。
缘何文学作品《洗河》被媒体称为现象级作品?该书从创作到出版历时16年时间,多次修改,反复打磨,从最初70多万字的作品,到最后定稿修改的只剩下23万字,剔除了糟粕,浓缩了精华,敢于为自己作品如此大刀阔斧修改的作者并不多,这种精益求精的魄力无不是匠人精神的体现。
然而从作品字数的改变并不能说明什么,关键在于作品质量。
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自信的体现。自从民国之后,古白话文便已远离了人们生活口语,以及彻底消失在文学作品中。想要看原汁原味的古白话文,只有在民国以前的作品中才能见到。我们现在看到的白话文,多是经过民国改良的语体。而旧的语体通常也可看到其影子的存在,偶尔会在文字作品中以及口语中使用到,如常见的俗语、谚语、俚语,传统语言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句子短小精悍,言有尽而力无穷,一句短短的俗语胜过今人一大堆废话式的说理。
当下有不少文学作品是写历史小说的,如帝王、百姓生活的作品,用的却是现代的语法和句子,跟相关的时代十分不匹配,作品语言整的十分现代化,从而搞得作品充满了苍白之感,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古风古韵。原因就出在创作者缺乏传统文学的训练,仅仅站在现代人的思维去写古,不去遵循古人的语法,如果不肯继承传统文化,岂能把历史还原到真实水平。
《洗河》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断裂了百年的传统文化给重新拾起。整部作品大胆运用现代白话文和古白话文形式交互进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忠实还原时代语言艺术规律。《洗河》以不同于大众阅读思维的文本出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情怀,更感触到了古代汉语语言学的魅力,古典美给了读者深刻的思考。《洗河》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样与大家传递着文化自信,对于大众阅读古典文学作品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作品讲究写实主义,搞历史小说创作,或者不是自身年代故事的创作,肯定不是纪实文学的属性。只有作者写当下亲身经历,或者周边人经历的事情,才有纪实文学色彩,而没有任何根据的创作属于虚构。似乎虚构文学的张力不如纪实文学那么强劲有生命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虚构的作品中注重写实主义,仍不失为一篇佳作,其文学影响力不输纪实文学。诸如《三言二拍》、《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虽非真实事件改写,但作者用巧妙的构思,加上融入时代的思考,关注社会现象,符合时代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让虚构的文学作品变得有血有肉。
《洗河》显然是一部虚构类的文艺作品,作者创作时注重虚构与写实之间的转变,在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展开故事的描绘,遵循时代的共性,不逾越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所处年代拥有的文明制度,在时空的尺度下来刻画符合年代的人物面貌,也就赋予了作品时代的印记。虽为虚构却给人一种可信感,令人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或许是真实存在过的,通过小说人物形象似乎可以在生活中追溯到原型,继而与时代产生共鸣,折射出真正的人性。借用时空来反映现代情感的困惑,这便是作品的巧妙之处。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