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江西师范大学蒋九愚教授的《<禅林宝训>研究》,有一种久未有过的内在欣喜之感,这绝非仅仅是让我看到了我们江西学者队伍中,终于有了厚重而扎实有据的禅宗理论专题性很强的专著问世,更在蒋九愚那里看到一种颇契于自己多年来希冀的探求新知的思维指向:带着问题而渐进深入的专题性微观研究。在我看来,当下学界,动辄“宏大叙事”,题目动人,笔法花巧,实是缭人;引得你一门子想入其里而看个究竟,而待你坐下静心翻阅,却发现多是些空洞无物,大而无当的说法,或充满了新概念与新名词,让你顿入云里雾中,不知进了何等天界,此其一。另一种大作,则大显资料铺排,似乎油多不坏菜,堆积得越多越厚越好;总之,让你深陷下去,越陷越深,无法超拔,又不知进了何等地界。
蒋九愚教授这本著作(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增补而成),却是一反这两种流行的作法,脚踏实地,步步见其印迹;史料既充分,论述亦清晰。此诚可谓文如其人,九愚做人做事即如此,从无虚夸做作之态,不作就不作,一作即为力作。摆在我面前这本书香仍在透发的《<禅林宝训>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9月),显然是一本微观深入探究《禅林宝训》的力作。该专著的出版,可说是从思想史与文献学角度切入,拓开我国当下禅宗研究领域的一个专题性极强的范畴;说其填补了禅宗研究的某一空白,丝毫不为过也。
面对这样一本厚重的学术专著,我先告诫自己,切不可太随意地浏览观之;太随己意,可能会失去许多精微的细节与内涵。事实上,你一旦以较严肃的学术眼光切入,你当然首先会发现该书确然而存的极为强烈的历史意识与问题意识,而此二者也正是让人顿开茅塞之处。全书开篇的“引论”、第一章将此二种意识呈显于读者面前:《禅林宝训》的出台为何是在南宋初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禅林宝训》又为何与三教关系如此密切而不可分离?认真读过开篇“引论”与第一章,你才会为作者的匠心独运而折服,他精巧而具体地引你知晓:《禅林宝训》作为禅宗的经典文献,原来有着如此深刻而不同凡响的儒学化、伦理化之思想背景;而究其实,此亦与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代皇朝都基本采取“并隆三教”之政策相关。九愚教授此书,如此看重三教关系之于禅宗经典文献的出台,实让人有开卷悟道之感——没有实实在在的三教关系之互动,也就没有《禅林宝训》的问世。质言之,《禅林宝训》之所以产生于理学高涨的南宋初年,在九愚教授看来,实有禅宗回应儒学批判、复兴禅学的特殊意义。认真读过第一章“《禅林宝训》源流”后,诸多历史源流方面的问题便更加释然:“编纂缘起”、“主要禅僧谱系”,“六种古今注本述评”这样三个详实而具体的部分,全然透显出九愚教授对禅宗文献与历史线索所下功夫之深。
书的构架亦属精巧,“引论”之后,便是“上篇”、“下篇”两大块,上篇为“通论篇”,下篇为“人物个案篇”。通读之,方知“下篇”全然是“上篇”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式支撑。“上篇”的第二章、第三章从反面批判和正面立论角度阐释《禅林宝训》“道德乃丛林之本”的思想本旨,第三章、第四章着重阐释《禅林宝训》这一禅宗经典文献的学术史与思想史价值所在。真正读过下篇的“人物个案篇”后,作为一个对禅宗有兴趣的读者你才会觉得过瘾,你才知道什么叫“把握在手”、什么叫“引人入胜”。可以说,没有这“下篇”的对人物个案的充量支撑,上篇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也许都落空了。而对我这样的读者,更愿去看作者对人物及其公案的把握,有何新发掘?有何新诠释?有何新问题?读过之后,我实为叹服九愚教授竟有如此开阔的视野与得当的材料运用:全书不仅对佛教禅宗文献的梳理引述,极为严谨而合理,也不仅有对儒、道文献的熟稔把握,更推出了中西文献的深度比较。让我感叹的是,九愚教授对大多文献都重新作出了自己合理有据的诠释。笔者通过其引述的繁多文献中发现,美国汉学家刘子健的《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一书中详实的观点与材料,就被九愚教授引用在强化《禅林宝训》何以宣扬道德仁义的论述中。更让人吃惊的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丹尼尔·麦奎尔的《道德选择》、查尔斯·L·坎默的《基督教伦理学》等西方名著,也被九愚教授恰如其分地运用在他的专著中。
通读全书可知,九愚深厚的学术功底,不仅来自他的训练有素,更来自他历久不衰的持续研究,此功力全然体现在这本厚实的专著中。借此,笔者恭祝他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
最后,笔者愿举述一段九愚教授在书中已引用过的简堂行机和尚的话语:“古者修身治心,则与人共其道;兴事立业,则与人共其功;道成功著,则怀人共其名。所以道无不明,功无不成,名无不荣。今人则不然,专己之道,惟恐人之胜于己,又不能从善务义,以自广也;专己之功,不欲他人有之,又不能任贤与能,以自大也。是故道不免于蔽,功不免于损,名不免于辱,此三者乃古今学者之大分也。”九愚教授特将此语提扬出来,当是针对当今时风的自我告诫并与学人共勉之意。吾亦如是,心心相印,如此而已,岂有他哉!(赖功欧)
(作者系知名人文学者、国家二级研究员,曾任江西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