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卫

以青岛市团校为例,探讨青年政治骨干培养视角下的教学管理原则

发布时间:2020-11-05 21:52:33 来源:中国报道

为进一步厘清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政治学校的工作逻辑,探讨青年政治骨干培养视角下的教学管理原则,青岛市团校特成立课题组,决定以青岛市团校为例深入研究团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原则、路径和方法。课题组成员由刘富珍、袁国丽、付蕾、刘旻、王子凯旋、田戈燕、李春竹、万佩佩、王昕砾、仲伟庆和刘宇构成。本文是作者基于所在学校2009年开始的青年政治骨干班次实践、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和一线教学实践,对青年政治骨干教育培训中的教学管理原则的总结和思考。培养青年政治骨干是团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其教学管理的独特性,这些

独特性的教育培训实践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遵循政治性为第一性原则

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出,党的群团组织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在新时代工作的基本遵循,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永远排在第一位。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落实政治责任的重要主体是在一线从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青年政治骨干。团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团校教育培训中突出政治性理应排在基本工作原则的首位。教学管理是实现教师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团校实现主责主业的主要实现途径。因此,教学管理应始终将政治性放在教师和教学管理的首位,才有可能培养出支撑共青团组织政治使命的青年政治骨干。

课题组认为,政治性作为教学管理第一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政治性作为干部培训目标中政治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成长性的首要目标;二是将突出政治性贯彻到教学管理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等全过程;三是将突出政治性贯彻到教学管理涉及到的每个教育培训和管理群体。如:基于干部培训的政治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成长性工作视角,我校在长期教学计划实践中打造和形成了“套餐+点菜+定制”教学计划制定模式,用来指导青年政治骨干的教学计划实践。此模式就是把政治性作为第一性原则的前提下,经过实践总结——提炼——反复实践检验而形成。2010年总结的“套餐+点菜”模式是基于团队干部的工作实际和知识体系的差异性而设计的一套教学工作模式。“套餐”是团务工作知识和上级团组织的工作精神,“点菜”是参训学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知识体系选修教学内容。“套餐+定制”模式是2015年群团改革后,基于基层团队干部的政治素养实际摸索的一套教学工作模式。它的实践逻辑是基于共青团改革初期的实际,将群团改革精神、团务工作知识和上级团组织的工作精神作为“套餐”制定的基本遵循,将青岛市委中心工作和团市委工作重点作为“定制”的基本遵循。而“套餐+点菜+定制”教学计划制定模式又经历了两个阶段,初始阶段是在“套餐+点菜”和“套餐+定制”机械合成。现阶段是根据群团改革、中央团校改革和我校改革要求,创新释义“套餐+点菜+定制”的教学计划制定模式。“套餐”是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培养等相关内容作为刚性需求和必选内容,贯彻到每个班次的教学中,并且在每个班次的内容占比不得低于相关规定。“点菜”是根据团市委工作部署和基层团干部的实际知识结构以及工作技能情况安排教学计划,它具有柔性的特点,是可以根据培训的现状进行即时调整的部分。“定制”是专题班或委托教育培训班次的教学计划制定原则,这部分不仅要体现政治院校的特色,更要考虑实际需求,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秉承政治性、即时性、服务性、实践性并重的原则。

二、遵循成人教育规律原则

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具有更多的经验和更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鲜事物及掌握它们的认知结构。成人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信息增量积累,也不是简单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模仿和复制,而是认知结构组织与再组织。成人学习具有自我导向、反思是学习发生的关键、交流是集体学习的关键等特点。成人教育的这些特点和规律要求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必须从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和教育培训内容的内在逻辑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之间的最佳匹配。基于这些认知和逻辑,我们的教育培训实践中一直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说教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中,必须根据学员已有创造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开展反思学习的条件。具体的做法包括: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探寻结构化研讨的教学研究、学员工作坊和论坛、翻转课堂的运用等等。二是重点改变教育对象的认知模式。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认同和共青团组织的组织认同,要求教育对象在任何时候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视角即认知模式要正确。基于此,教育培训中的主要载体包括政治理论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等。三是改变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反思和改变认知模式。通过调研和教研,寻找学员行为模式中对工作带来的堵点和痛点,从学员的堵点和痛点的行为模式分析入手,找到他们认知模式的障碍和缺陷,引导他们认知模式的自我反思和行为模式的自律修正。

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对象具有差异化,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通则。但较之于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青年政治骨干培训的差异化更加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培训属于继续教育范畴,培训对象来源呈现多元化态势,即使处于培训的同一类别或同一级别,在各方面仍有千差万别。比如:学员政治面貌、年龄、学历、专业、职业经历、生活阅历等基本情况不同;学员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工作情况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学员行业、岗位不同;学员发展阶段不同。培训的内容、形式只有与培训对象已有的学历、阅历、能力等产生契合与共鸣,才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内化已有的认知模式,纠正存在的认知偏差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通过固化已有认知模式或新形成的正确认知模式导引行为模式。

因材施教原则在教育培训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培训需求分析环节,在注重国家社会对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需求、单位及党团组织对青年政治骨干的需求、基于问题导向的岗位特定需求三者基础上,将青年成长成才作为需求因素之一纳入需求分析考量,四者的交叉部分是与培训目标匹配度最高的需求,基于此的教学内容安排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二是细化分层分类培训,分层分类培训是因材施教的典型实践。分类是指在横向层面,根据培训对象所在行业的不同划分类别。比如,将团干部培训划分为乡镇街道团干部、农村团干部、企业团干部、学校团干部、“两新”组织团干部等多种培训类别。分层是指在纵向层面,根据培训对象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培训层级。比如,青年志愿者培训可以划分普通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负责人等三个培训层级;基础级团干部培训划分为初任团干部、优秀团干部等两个层级。三是教学研究方面,研究学情分析、学习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情况,监督检查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匹配情况。第一,学情分析是确立课程目标的重要前提,课程目标决定课程内容,因而精准的学员具体情况分析能增强课程内容与学员的匹配度。在教研中应注重发挥团队内资深教师对学情分析的独到工作经验和传帮带作用,提升年轻教师学情分析和运用学情分析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能力。第二,开展学习方法教研,旨在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和特点,在一个课程内对课程讲授、翻转课堂、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体验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和学习方法实施优化组合,从而确定实现课程目标的最优路径。第三,结果导向的过程监督。其主要做法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单个课程而言,监督其教学过程与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否一致,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前期的教研成果;其次就单个课程与整个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关系而言,单个课程的逻辑是否与课程体系的逻辑链条一致。每个课程的定位是在课程体系逻辑链条的基础上用教师的专业背景、学科角度进行专业阐释,所有课程从多个学科角度解释课程体系的逻辑链条。通俗而言,课程体系逻辑链条是暗线,学科逻辑是明线,二者是一致的,共同服务于教学计划中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遵循工作导向原则

教育培训解决的是思想逻辑的问题,即通过理论学习改变学员的认知模式,指导学员在相应的工作场景下产生新的行为,学员多次实践后定型成为新的行为模式。而培训产生的新认知模式只有与学员工作的场景相结合,认知模式才能发挥指导作用。因而,青年政治骨干培训必须注重理论与青年工作实践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合是基于对青年工作现状、问题、难点、痛点等了解基础上,针对性地解决思想逻辑、工作逻辑和工作规律问题。为此,要杜绝两个认识误区:一是教师把解决学员个性化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因为培训时间短,教育培训不能解决学员所有的个性化问题;工作实践中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层出不穷,各有不同,教育培训也无法全部预测并给出解决方案。因而,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共性问题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工作逻辑。二是教师把普及学科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课堂变成了教师个人知识的秀场,对学员工作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学生难以把理论逻辑作为起点,创新工作模式。

课题组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各方面实现上述原则:一是鼓励教师挂职锻炼。以制度保障教师挂职锻炼的利益关注点,鼓励教师深入了解青年政治骨干思想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以工作问题为导向,开发课程、开展教研。二是鼓励跨学科教研。基层问题往往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教研,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分析和研究,形成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分析下的工作规律和工作逻辑,全面阐释分析问题,提升对工作的指导力度。三是强化班主任跟班管理。班主任跟班管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依托班主任跟班,体会和深化对教学计划执行到教学效果测评之间关系的认知和实现途径,达到从教研中优化学情分析到实践中检验学情观察的目的,不断提升以学员为主体的教研和授课水平。四是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强化工作指导效果考核。工作指导效果是教学效果测评中的重要指标。比如:我校教学测评包括客观打分和主观评价两个部分。客观打分表中,“教学效果”项目占比30%。主观评价中也有关于课程对工作指导效果的专项问题。通过测评反馈,反作用于教师的教研,促使教师在反复打磨课程提升质量。

五、遵循研究成果转化原则

作为党的干部的组成部分、作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参与者、作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实践者,每一个身份都要求青年政治骨干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新时代提升青年政治骨干的专业水平,应用理论研究是基础。应用理论研究有助于解决共青团思想引领领域、政策倡导、社会倡导等问题。而研究成果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生产力。研究成果转化的方向有两个:教学和智库工作。

研究成果向教学的转变,即实现研究成果到课堂的转变。通过把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各地青年工作及各行业工作创新融入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引领性,引发学员站在全局前沿思考党的青年工作,提升学员于变局中开局和科学决策的能力。主要路径有两个:一是研究成果转化为新教学专题,丰富课题库内容,满足学员多样化需求。二是研究成果转化为已有专题的内容更新,解决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研究成果向智库工作成果的转变,即实现研究成果向创新建议、创新对策、工作现状、工作方案等的转变。提升研究成果向智库工作成果的转化率,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教师智库工作能力。我校通过专家辅导、经验分享、个人自学、教研组研讨等载体夯实教师智库工作基础。二是明确共青团智库工作的逻辑起点。在开展智库工作的探索过程中,我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各级团组织的领导讲话和重点工作、地方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及部署要求、青年普遍特点及青岛青年特质和需求、全团共青团工作先进经验和国外新理论及新做法等五方面内容作为智库工作的逻辑起点,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根本遵循。三是夯实智库工作的体制机制。第一,构建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为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将教师的职业路径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专业、教研、科研和智库。专业维度是指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师职业成长发展路径;教研维度是以教法研究和新教师成长辅导为主要职业成长发展路径;科研和智库分别指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以智库工作为核心的教师职业成长发展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维度仅就教师本身的核心优势而言,总体提倡教师多维度发展的职业路径。其中,智库维度的构建逻辑有两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教师快速实现专业化成长,智库工作本身的特点引领其教师更深层次介入和思考基层青年工作;其次智库工作是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手段。第二,建立利益诱导机制。即通过在职称推荐、职称聘用、年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激发教师智库工作热情。第三,制度保障。依托教师挂职管理制度、基层调研制度等保障教师智库工作。

新时代,我校将继续对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教学管理原则进行探索和不断完善,持续提升党的青年工作政治骨干教育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探索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经常性的青年政治骨干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者专业化路径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作者:袁国丽,青岛市团校教师,教务处主任)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