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侗绣技艺传承人杨甜:绣出脱贫康庄道

发布时间:2020-10-20 21:17:10 来源:新华网

侗绣技艺传承人杨甜(右一)在培训侗族妇女侗绣技艺(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郭轶凡摄

辛苦半辈子盖起的木楼,被杨甜改成了侗绣博物馆。这个极具侗族特色的木质楼房,一楼展示着纺织机、染缸等制作侗布的设备;二楼的大客厅陈列着侗绣作品,这也是接待周边侗族妇女学艺的地方;三楼则是杨甜自己的侗绣工作室。

这些年,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同乐村,侗绣技艺传承人杨甜的家最特别,也最热闹。

在侗族,姑娘们自小跟着母亲学习刺绣,杨甜也不例外。“我从七八岁跟着母亲学刺绣,结婚以后又跟婆婆学,绣到现在已经有50年了,从来没腻过。”杨甜对记者说。她的婆婆覃奶时清今年94岁,是侗绣技艺传承人,受婆婆影响,她的绣技越发精进,侗绣作品多次获奖,成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绣)代表性传承人。

侗族刺绣历史悠久,是一种传统的指尖技艺,作品中常见的鸟兽、花草等图案来源于农耕生活,心灵手巧的侗族姑娘用多彩的丝线把图案绣在衣物上,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

一整套纯手工的侗族服饰,从纺布到绣制完成,往往需要大半年时间。然而,这样精细艰辛的劳作,过去很难给家庭带来多少收入。杨甜回忆,十几年前,一套侗族服饰只能卖100元左右,“那时家里很困难,我就从早绣到晚,凌晨一两点还在绣,我想尽量多绣一点,卖出去后给女儿交学费。”

渐渐地,杨甜的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销路逐渐打开,不时有全国各地的客人过来参观。这时,杨甜生出了把侗绣技艺传承发扬的想法。前些年,为了让侗绣文化有一个更好的展示平台,她和家人通过借钱、贷款,历时两年多,把自家房子改建成了侗绣博物馆。

博物馆建好后,许多专家、游客前来参观;杨甜在此培训绣娘,一步步实现着传承侗绣的梦想。

“最开始培训绣娘的时候,没有工资发,只能在家打油茶招待人家,这几年订单多了,政府也支持,大家靠侗绣也能赚钱了。”杨甜说,如今,一套侗族服饰甚至可以卖到七八千元;她们开发的耳钉、手工包等侗绣工艺品,很受香港等许多地方客人欢迎。

杨甜介绍,近年来,同乐乡大力推动侗绣技艺传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运行模式,组织技艺传承人将侗绣技艺传授给当地妇女,带动当地群众300多户参与刺绣,其中贫困户50多户,侗绣作品被销往国内外,实现了助农增收。

侗绣技艺传承人杨甜在锤打制作侗族服饰的布料(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郭轶凡摄

侗绣技艺传承人、今年94岁的覃奶时清在裁剪侗绣图案(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曼君摄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