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卫

浅议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魅力的途径

发布时间:2020-10-09 14:24:5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阳润红

摘要: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可部分高校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找出《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这门课的教育教学的魅力,旨在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魅力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4]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而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各个班级,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和和本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重要时事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本省建设,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本课程分专题来讲授,要求担任本课程的专职与兼职教师要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教学辅导资料,进行集体备课,统一安排教学内容。课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具体执行,组织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职与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教学。每讲均要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认真听讲,课下吸收、运用。

然而实际上如今的大学课堂多数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部分同学感到未能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直接受益,一般教师的课程讲授未能满足同学们所希望的能从课程学习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更多国家、国际的形势与政策和路线方针。部分同学觉得学习专业课的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表现出来的一是“不愿意”;二是“不重视”;三是“不必要”,那么,接下来探索如何让形势与政策课变得更有魅力,显得尤其重要了。

一、让形势与政策课变得更灵活生动

作家清欢说过:“在中国,有2000万的大学生在假装听课。”当然这个数据我没经过调研,我觉得出现学生不爱听课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不求上进;二是教师上课内容不精彩,不能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好比是小朋友不爱吃饭,究其原因无非是孩子贪玩、不饿或者是胃口不好,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做的饭菜不合孩子的胃口,导致孩子没食欲,那么家长如果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想办法迎合孩子的胃口,做出孩子喜欢的、可口的饭菜来。所以想要让趴在教室睡觉、玩手机的学生抬头认真听课,教师就要想办法让课堂变得更生动多彩、更富有魅力。那么形势与政策课如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呢?

(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

教师在讲授规定的专题时,上课前自己要花时间充电,去吃透专题内容,去找能抓住学生兴趣点的问题、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使理论在现实中能找到落脚点,帮助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正能量题材的相关的影片、视频;举办时事政治论坛、讲座或者新闻播报分享会等等。

(二)从传统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

教师上课前要考虑课程内容是否生动,学生是否感兴趣等问题,要想打动学生,那就试试看是否可以打动自己?从这些视角去备课,收集素材。课堂上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讲授,实事求是的分析社会问题及一些丑恶现象,做到批判与建设相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展示自己,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多鼓励表扬,切忌出现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现象,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主角,让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二、让形势与政策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阵地。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形势与政策课程因其独具的特点,在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上通过国情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形势与政策课上通过核心价值观,国家的方针政策,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具体可以从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增进民众的政治认同感等方面讲授,还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件,如:国家对于打赢新冠肺炎疫情战役的高度重视;国家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视等,教师收集一些相关的具体案例补充讲授,便于学生加强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让形势与政策课程变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扇窗。

学生要认清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李克强总理强调: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学生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引导,加强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从而定位自我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走上社会创新、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十分必要。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增强职责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途径,一门富有魅力的形势与政策课,它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们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作为21世纪20年代的大学生,更应当把握住自我,努力学好知识,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