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地处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因“炎凉适宜、物阜民丰”而得名,国土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辖16个乡镇(场),215个行政村,有1822个自然村、99352户人户、299625人口,其中农村人口59623户、216587人。蝉联四届江西省文明城市,荣获“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最美中国旅游县”。近年来,宜丰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大举措,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力组织推动
为纵深推进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争创美丽宜居示范县,宜丰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宜丰县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展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成效,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示范创建的良好格局,营造共建共享秀美乡村的浓厚氛围。
制定出台了《宜丰县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工作实施方案》,以开展“三请三回”为契机,“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按照“七有”标准,精心运作,规范建设,努力实践,不断规范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促进会这一共享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经宜丰县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平台捐资共达813万元。
全域规划建设
完善规划编制,“连线成片”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要求,明确所有宜居村组发展定位,编制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将村庄划分为一般村点、示范村点、旅游村点三个档次来编制完善县域村庄规划。目前美丽宜居试点县建设规划、行政村规划均已完成,全县自然村100%完成村庄调查和村庄分类,自然村规划完成66.56%。
积极落实“四精”理念,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点。积极推行EPC总承包制,推进“四精”落实落地,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一批“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美丽示范农户庭院”逐步展现。目前已建设完成4个美丽宜居乡镇,41个美丽宜居村庄和6000个美丽宜居庭院,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2019年在已列226个新农村建设点基础上,县财政再安排3000万元新增150个新农村建设自建点,重点布置到公路沿线,提升村庄环境。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切实抓好自然村“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庄宜居水平;目前已完成1275个自然村村庄整治,村庄整治覆盖率达84%。有需求的行政村或较大自然村,因地制宜配套“8+4”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到2020年全县70%以上行政村达到绿色村庄基本要求,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
全面管理维护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力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2019年投入1979万元,引入城乡环境一体化第三方治理,通过运用环卫作业项目市场化运作,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全域覆盖,确保第三方治理长见实效。全县16个乡镇(场)已全部完成与第三方治理机构的工作接管,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政村覆盖率100%。全县3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经过整治,现已经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19年投入2500万元,大力开展水冲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厕每户由县财政奖补1000元,1000人以上村庄新建公厕每座奖补3万元,1000人以下每座奖补2万元,2019年已完成改厕任务数18184户,无害化改厕率为86.53%。科学布局建设乡村公共厕所,乡镇(场)集镇和集中居住1000人以上村庄必须建设至少一座公厕。2019年已建成农村公厕97座。
梯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9年投入10400万元确保建成12个集镇和20个行政村2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经统计,宜丰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7%,共在62个行政村中建设了8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行政村覆盖率为28.8%。
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制定了《宜丰县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专项行动方案》,着眼“有人看护、有钱维护、有制度管护”,探索建立全域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五定包干”机制,落实了每个行政村至少5万元村庄管护经费,其中省、市各1万元,县财政安排2万元,乡镇(场)财政安排1万元,按实绩考核实行好、一般、差进行差异化分配。
全新发展经济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产业发展支撑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思路,紧扣“消除“空壳”村、扶持“薄弱”村、壮大“富裕”村”的目标,精准分类施策,拓宽增收途径,因地制宜探索通过发展产业、物业租货等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实现全县各行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全县215个行政村“一类村”27个、“二类村”137个、“三类村”19个、“四类村”32个。截止2019年12月,全县全面消灭“空売村”,5万元以下村17个,5-10万元的村129个,10-50万元的村63个,50万元以上的村6个,其中100万以上2个。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到92.1%。
全民共树新风
丰富乡村文化。全县建有16个乡镇(场)综合文化站,改、扩、新建筑面积均在300平米以上,房屋建筑功能均达到“三室一厅”的建设标准;建有24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社区、居委会),均已实现“五个一”建设标准;建有农家书屋215家,配有图书35万余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100%;有效地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每年各乡镇(场)、村举办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达4次以上。
树立文明新风。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大力实施乡风文明示范点建设,示范推广“四会两榜一约”工作机制,运用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及红白理事会等教化资源,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实现了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风貌明显提升。每个乡镇(场)建立2个示范村,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大力实施省级文明村镇创建,截至目前已有黄岗山垦殖场炎岭村、花桥乡仁义村等10个省级文明村镇,创建比例和数量均高于全省33个美丽宜居示范县,位居全省前列。(熊晓勤)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