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为人才等资源要素回流乡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农村正在成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不久前,“关于检查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报告中提到这样两组数据,其一,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8亿人;其二,同年,全国各类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达780万人。一边是农民工进城,一边是“创客”返乡下乡,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充分揭示了当前城乡之间人才要素双向流动的新趋势。
这个新趋势的意义不可谓不大。我们一直说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个“短”到底短在哪里?恐怕很大程度上是短在发展要素缺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并不十分均衡,城市这一头的吸引力显得更加强势。缺少了必要的资源要素支撑,乡村发展的步伐自然很难与城市保持同步。
而在乡村短缺的各种资源要素之中,人才缺乏可以说是突出的掣肘因素之一。从笔者这些年采访过的村庄看,有没有人才支撑,乡村发展面貌还真是不一样。那些有能人带动的村子,大多有像样的产业,村民干得了事,挣得到钱,村里看得到年轻人的身影,听得到孩子们的欢笑声,感受得到那种由内而外的生机。反观那些缺少能人、明白人的村庄,村里没啥能够致富的营生,能出去打工的都走了,留守下来的不是老幼,就是病弱,乡村本该有的活力也无处寻觅。要让这些乡村重现活力,让乡村发展的短板尽快补齐,推动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尤其是由城市回流乡村就显得特别重要。
可喜的是,乡村振兴为人才回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些年,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接连出台,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正旺;与此同时,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环境日益整洁宜居,农村正在成为大有作为的天地,农业正在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
干事创业的好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能人愿意到农村大显身手,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有些关系需要协调好。比如,进城务工和返乡下乡二者之间并没有孰轻孰重,我国依然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不能因为返乡下乡人员数量逐年增加而对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有丝毫忽视,也不能对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等扶持有丝毫懈怠。吸引在城市小有积累的能人返乡创业,重要前提是必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否则就算口号喊得再响,也很难催动这些能人返乡的脚步。如今,鼓励返乡下乡的优惠政策不少,各地应当真正行动起来,抓紧机遇搭建好创业平台,让返乡下乡的“创客”们真正干得了事、干得成事。再比如,返乡下乡的“创客”和本就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之间,应当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能人们可以牵头创业,但还是要把适合农民从事的岗位留给农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切实做到不让农民的利益受损,让他们的生计发展有保障。
城乡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只要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堵点被打通,城市和乡村一定会携手并肩,向着融合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