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灵魂安顿的温馨秘境
民勤“打醮”的功利倾向与民俗特征
李玉寿
在传统中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礼仪风俗,这些礼仪习俗伴随着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一路走来,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它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坎,有的经一番挣扎越过坎而继续前行,有的则掉进沟底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民勤的情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比方打醀,这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曾风靡阖县、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仪式,自从拆了那座庙,就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去了。现在还有几人知道打醮那些事?惟其不知,便有了欲知的渴求。本文就调查所得的点滴拼凑成篇,聊以用补遗失千百于一二。
醮,是一个充满宗教意味的字眼。《说文》的解释是:“酌而无酬酢曰醮”。意思是:端起酒杯,但并不去喝它。不喝端起它干什么?当然是敬给神仙去喝。这样一来意思就很明确了,"醮"就是敬神祭神的意思。《昭明文选》说:"醮诸神,礼太乙"。太乙,本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关尹、老聃之后,成为道家所称“道”的专称。《隋书》说得更明白:"夜中于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醀的原始目的,是古人对上天之神的庇佑表示感谢,或祈求平安而举行的隆重祭典。而祭典的进行是通过道士、师公子为媒介与鬼神沟通,这个活动就称之为"醮"。
民勤地方自古就有打醮的传统,《五凉志·风俗志》云:“建醮荐馨,则有三月三日之元真、四月八日之佛会、五月廿八之城隍,六月廿四之雷祖、上中下元之三官。祀日皆束帛牵牲,诸物丰洁。”
“建醮”即作道场。在特定的时间或为羽化的道士超度亡灵,或为寻常百姓祈福攘灾或追荐亡灵。
旧小说中常有描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尽买香烛楮纸,卖到琼花观中,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恩德。”
《红楼梦》中,也有一段涉及“打醮”的情节描写:
这年端午节,元春省亲,特意吩咐去清虚观打平安䩌。
袭人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
这段文字有以下几个要点:
时间:初一到初三;
地点:清虚观;
醮类:平安醮;
花费:一百二十两银子。
这里提到了“平安醮。在道家那里,醮分为平安醮、瘟醮、庆成醮、火醮等四类。道人或师公子为人设坛祈祷,通常打的都是"平安醮"。其目的一是答谢神明庇护之恩,一是祈福消灾。
县中醮社祀典按《五凉志》说法,主要有三月三日元真、四月八日佛会、五月廿八城隍,六月廿四雷祖、上中下元三官等几个节期,然而以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清代至民国期间民勤醮社活动最盛兴的地方是县城东岳庙庙会。
民勤东岳庙是该县历史文化的荟萃之地,“四醮朝山”进香仪式是东岳庙庙会久经不衰的拿手节目。其不仅有“圣诞庆典”的大型仪式,也有“担刀还愿“、“偷送小鞋”和“送痂”等独特的民间个人祭祀习俗。而其本身的功能除了满足百姓日常求财、求愿、求医、求子等基本需求外,还通过人神交流的仪式加强信仰力量,通过人人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庙会的狂欢精神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
“四醮朝山”进香仪式是东岳庙会的高潮,它形成的原因既根源于本县民众对于东岳大帝的信仰,同时也是官方和民间相互“合作”的结果。“四醮朝山”进香团体中,从执事总管到醮社纠首再到醮民的三层金字塔结构非常牢固,其不仅使得东岳大帝信仰得以广布,更增强了当地社区的凝聚力。 作为民间进香仪式,“四醮朝山”从前期准备过程到进香仪式都非常严格,无论在仪仗的设置、旗帜的龙纹以及祭拜的仪式无不体现着帝王的威严。参加仪仗的醮民以自己为神的随从而获得了心灵上的愉悦,普通村民则以为东岳大帝献菜以获保佑而达到心灵上的宽慰。
这里所说的“四醀”,是分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行打醀之礼;朝山,则是一个风水术语,本指穴前远方高大秀丽的山,引申为富贵、吉利等意思。对山而醮,用“水差芥子,八重冰梅,浮世仏紫”三个结押封住厄运,以此激活风水运势,守住财富和运气,正是打醮追求的功利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岳庙的醮坛上除安置四大元帅之外,有一尊雕像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被称为“大士爷”的尊神。这尊像高约三尺,壮可二围,造型十分奇特。他头顶小观音像,青面獠牙,口吐长舌,面目狰狞,相当吓人。据说他虽然长得丑了一点,但却具有镇压醮场四方凶神恶煞的本领。他本是鬼中大王,以前常常潜至人间生食活人,并率领鬼卒扰乱世间百姓的安宁,后来被观世音菩萨收服,因看中了他出众的鬼相,因材施用,就派他做了镇压鬼魔的大士爷。他属鬼类,却头顶观音,这正是他皈依观音的标志。农历七月普渡,他也是被祭拜的重点鬼物之一。
打醮典仪中不是所有鬼神都能享受到祭拜的待遇,谁能坐上神坛,完全取决于乡民在会前的选举,被选中者称为“首士”。“首士”在整个仪式中代表乡民行施侍奉神明的职责。什么职责呢?诸如:发奏上表、开搭阁棚 、进火用斋灶、取水净坛 、扬幡 、迎神登坛、启坛建醮 、开台例戏、启人缘榜 、超幽散醮、送神回位等等。以醮祭而言,乡民以影响较大的“关帝殿”神庙为中心,普请境内各种仙、佛、俗神 。常请的有观音、如来佛、弥陀佛、关帝、城隍、土地等。仪式中先迎神,即将境内诸庙神像或象征物请进“关帝殿”神棚内安置,然后按醮仪事项依次往下进行。
清醮会一般要举办三到五天时间,这期间,各种仪式纷呈,通宵达旦的戏剧表演、法师演法、道众诵经,醮主则依时上香,代表乡民向神明祈祷。由于太平醮以清宁地方、消灾祈祥为目的,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和观赏性。每有清醮会举行,便会吸引左方右圜近百里的群众结队而来,他们素身斋戒,顶礼膜拜,笃信至极。
上面介绍的当属官办的建醮仪典的情形,那么在纯粹的民间打醮活动中,人们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呢?下面不妨按三天时间的顺序作一简要的介绍。
头一天,全面的准备工作开始进行;纠众们汇在一起商量打醮的各项事宜。大部分人忙碌着打彩门、垒灶堂、起天坛、请各路神仙、设鬼魂坛、接四方鬼魂与本家的孤魂野鬼。各家都收拾好自家的客房,准备接待会上安排的客人和前来赶会的亲朋好友。
第二天凌晨丑时,厨房的人便开始忙着做早饭。寅时后打醮的人们便忙碌起来了,他们匆忙吃点东西后开始迎香、圈村。几百人排着一列队伍慢慢的走着,队伍前面的人捧着祖师的牌位,扛着年、月、日、时四个使者和十大元帅的木雕像及祖师殿前的法器家什,后面的人怀里抱着彩旗,在道士、鼓乐手带领下,沿着事前圈定的路线走一遍,这样一来,神仙的灵光便笼罩在了整个村子的上头,求得神仙的庇护,保佑大家平安无事的诉求便有了基本保障。
打醮的队伍一路上逢庙进庙、遇神拜神,沿途的人们纷纷用手中的香换下祖师香炉里的香,然后插在自家的香笼里或是自家的院子里、墙头上,意思是祖师爷已被请到自己家里了,一家老小已在祖师爷的保护范围之内了。
队伍还在行进着,看看日已正午,前面的村子安排了简单的中饭,草草吃罢,继续前行。经过三、四个时辰的跋涉,待回到村子里,已是夜幕降临的时候了。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敲锣打鼓从祖师爷殿前出发前往村口,经过两侧用蜡烛或油灯做成的长长的灯路,到村口迎请各路神仙鬼神、本村亡故祖先的灵魂以及屈死冤魂到设好的天坛、地坛就坐,观看打醮,受人供奉,达到人神共庆的境界。
第三天是打醮最为热闹的一天,附近村子里的人们纷拥而至,各家各户都住满了香客亲朋。上午腰食过后,活动正式开始,众人迎宝、敬献贡饭,场面极其隆重。只见人们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把贡品献饭顶在头上,一盘一盘的向前传递,旁边道士做着道场法事,一旁的唢呐狂呼乱叫,成百上千的人们把“法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一盘一盘献饭整齐有序的被贡献到神案之上。
从有献饭开始的那天起,祖师爷的经堂上就已有“重兵把守”,四、五个手持令鬼都害怕的“太上老君令旗”的忠实信徒二十四小时守护着。到了下午,打醮逐渐进入高潮,首先是“扬幡”,成百上千的人们在道士的带领下,在河岸底下的小树林中,人们踩着薄薄的的冰茬开始一圈一圈的围着幡子转,道士在前面手拿法器口中念念有词,打醮的人们手拿彩旗家什相互簇拥着跟在后面,一步一步、一圈一圈,一遍一遍,就这样不停的走啊走,直走到最后一个幡子跟前方才停下脚步。
最后这个幡子看上去并无特别之处,一根粗长的木杆竖在场地的中间,木杆的上端挂着一把农家扫炕用的笤帚,代表着神灵鬼魂,一根长长的红布条挂在上面,红布的两端拴有几个面做的小人,凡是想要个一男半女的媳妇们来到幡子下后争相抚摸小面人,而后乘道长不注意偷摸道长的头,据说只要是摸了小面人和道长的头,便可在一年之中怀孕生子,届时领头的道士被一群小媳妇们追得四处逃窜,不失为一时风景。
到了晚上掌灯时分,九曲上的灯被点了起来,人们又开始围着灯场转,道士与手拿法器彩旗的打醮人走在前面,看热闹的人跟在后面,人们先围着九曲灯场外围走三圈,然后进入九曲中,转来转去,直至所有前来转九曲顺心的人全都走过,活动方告结束。这时候,来参加打醮的外村人要走了,亲戚朋友也要走了,人们一一送走他们之后,又会点起两排长长的地灯,送走那些被请来参加打醮的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最后送走死去的亡灵。
第四天一早,人们早早地来到食堂等待吃饭,打醮结束了,吃了三天素的人们终于可以吃到肉了,醮会上专门杀了一头猪,做了一锅猪肉白菜烩粉条,数百人饿狼扑食般的拥向锅台,掌勺的厨子操起碗来般大小的铁勺,见碗一勺,不分男女老少,不一会锅底朝天,厨子斜刺里一瞅,还有十几个人端着空碗紧盯着锅台,一个个眼睛里发着红光……
大会餐之后,开始醮社移交,本次办会的上梁岗要将祖师爷的塑像、牌位及一切办会用的家什器具,一件不落的统统交给下一届支应醮社的下律漕村。上梁岗的打醮活动至此宣告结束,祖师爷也从今日起正式住在了下律漕。
走笔至此,想借太平天国洪秀的两句诗为本文作结:
作福许妖兼送鬼,
修斋建醮尚虚无。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