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当艺术遇上脱贫

发布时间:2019-08-14 15:09:39 来源:人民网

在不少地方调研脱贫攻坚,总能听到相似的故事,比如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老乡增收;再比如改善基础设施,整治居住环境。但在重庆市巫溪县采访时却发现了些不一样的细节,比如村里的扶贫干部们常常提到四川美术学院。

为当地农特产品、非遗手艺重新策划包装,推向市场;为村落设计公共文化空间和景观,丰富文化内涵;组队来乡间写生,通过办展览、义卖等方式让这片山水为更多人所知;办起美术培训班,创作艺术墙绘、彩绘道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川美师生利用艺术设计方面的专长与资源,和当地一道把脱贫致富、乡风文明等政策精神转化为一幅幅鲜活的图像,让一所艺术院校与一个渝东北的贫困小县城产生了生动的关联。

以前说到扶贫,往往首先想到企业、产业,想到资金、产品,而川美的尝试,则是通过艺术设计的优势,“众筹”出乡村发展的希望:把好山好水带出乡村,把更多目光和机会带回村庄。一来一回之间,人们看到了社会力量助力脱贫的更多可能性。

艺术的笔触改变了乡村的外在风貌。一名参与改造的教师说,设计之前心里没底,他们便询问老乡,理想中的民宿是什么样子,然后用绘本的方式取代专业的设计图纸,提供多种易操作的方案,让老乡们自己选择,这样既改善了居住环境,还能获取可持续的额外收入。改造大多就地取材,村里常见的坛子、砖瓦、石头,都是装饰品。

田间地头发生的变化,更在潜移默化间影响老乡的精神面貌。师生们创作写生常常一画就是一天,许多老乡认真“围观”之后会腼腆地问,能不能教教我;村民们觉得猕猴桃的新包装上档次,就希望自家的猕猴桃品质更好,能跟着好看的新包装卖到更远的地方;孩子们每次见到来村里教美术的哥哥姐姐都很开心,喜欢用彩笔画出家乡的新变化、新生活。

见微知著,艺术与贫困地区的相遇实际上是发展的一种思路。脱贫离不开内生动力,也得靠众人拾柴,不同视角的探索常常能碰撞出新点子,“众筹”出新方案。不必拘泥于行业的边界,拓宽思路,就能打开社会参与扶贫的想象空间。

在巫溪县天元乡,通过艺术改造乡村的行动被叫做“村落再生计划”,通过蓄力摸索,内外同心,美丽乡村已见雏形。而天元乡的“再生”,既凸显了艺术的力量,也告诉我们:脱贫,需要众志成城,也需要各显神通。不论是产业、教育还是艺术,社会力量对于贫困地区的帮扶,不应是“一厢情愿”,或是单向的“化缘求助”,而应该是双向互动、深度融合。你的点子叠加我的资源,我的行动实现你的巧思,两头齐使劲,走上致富路。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