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智慧医疗怎么干?清华大学打了个样儿

发布时间:2019-07-14 09:01:27 推广 来源:中国网

“中国最好的智慧医疗和智慧医院,应该诞生于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科部副部长、心脏内科主任张萍的一席话,让人们对清华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有了更高的期待。

7月12日,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宣布,启动6大医工结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授、副校长郑力致辞,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雒建斌,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琼海,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等人出席启动仪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清华大学临床医院与理工科、文科的交叉融合,培育精准医疗的创新成果,由九位院士领衔,在精准医学研究院下成立医工结合的六大研究中心:临床大数据中心、数字医疗与医疗机器人中心、人工心肺中心、智慧健康中心、医学转化影像中心、可穿戴可植入医疗设备中心。每个中心实行双主任制,主任由清华大学理工学科领军学者与临床医学院医学专家共同担任。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董家鸿在介绍精准医学研究院的发展情况时提到,研究院成立后前三年,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研究院专家们召开30多次学术沙龙、2次精准医学研究论坛;启动50多项医工结合的研究计划,其中一部分研究已初见成果;研究院还与青岛市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募捐了研究经费。

精准医疗是通过准确的决策和精确应用适宜的方法,实现每个就诊病人的医源性损害最小化,病患获益最大化。

董家鸿谈到对医工结合的想法时表示,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借助清华大学综合强大的医学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实力,进行临床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转化科学研究。临床研究是基于病人个体和群体的数据,转化医学研究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的结合,而临床转化科学研究是基于临床医学与现代科技代表的理工学科的紧密结合。

对于医工结合的重要性,戴琼海与董家鸿的观点不谋而合,也认为医工结合是一个趋势,是精准医学重要的方向。在戴琼海看来,精准医学要把握空间、时间、治疗这三个维度的精准,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一些原创性成果,继而对患者更加具有普适意义。

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全球顶级学府,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在创立之初,就希望能够将医学在工学、理学、文学、人文等多重学科进行融合,用最好的技术让病人获得最大的治疗效应。

“身为医者,我们有梦想、有情怀,并带着这些梦想从祖国各地、各个医院来到清华,实现梦想。”张萍的另一个身份是精准医学研究院可穿戴设备中心主任,她认为,在可穿戴设备方面,他们团队的工作既有跟随世界的,也有领先于世界的。“比如对心电自动化的诊断,我们的研发已站在世界前沿。将来可穿戴式设备能够长时间监控肺功能、脑功能以及机体代谢功能,可穿戴式设备在全世界现在智慧医疗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希望这部分工作成为未来清华智慧医疗一个重要的部分。”张萍说道。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