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美景。
“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从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到构建全域、全景、全时空的旅游格局;从“一码游三清”“一键管全山”,到“三票合一”“统营统销”,三清山向科技管理借“智慧”,向机制改革要效能;从“下山让路”到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实现“青山变金山”。
当前,全力打造“全域、全景、全时空”一体化标杆景区的三清山,正朝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实现“山外有山”的超越。
“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
破解自然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难题
2008年,“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七处、江西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遗产地的要求为:保护、保存、展示和遗传后代。
要效益还是要环境,如何在科学发展中破题,这是诸多自然遗产地面临的难题。而三清山,做好山上山下新文章给出了答案。
在三年的“申遗”过程中,三清山累计投入3亿多元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拆除各类建筑面积达35280平方米,其中核心景区有12家大型宾馆被陆续拆除和降层,大部分旅宿被迁移下山,沿线106家采石采矿和污染企业被关闭……
“当你满载世界遗产品牌的荣光时,更肩负着遗产保护的要求和责任。”三清山风景区党委书记诸立表示,近年来,三清山旅游业飞速发展,并将“保护自然遗产”作为立山之本。
山上核心景区做减法,停止建设行为,严格实行“净菜上山,洗涤下山,垃圾下山”,保护生态优势;山下设施做加法,丰富旅游业态,扩大旅游产品体系。景区门票做减法,率先在全省5A级景区中门票降价,幅度达20%;文化内涵做加法,挖掘历史和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
三清山美景。
三清山西海岸和阳光海岸栈道是三清山“护山有‘道’”,保护与科学合理开发并重的一个代表之作。全长约8公里的高空栈道依山而建、贴壁而伸,环绕在160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实现了核心景区高空环游。游客们可以看到高空栈道给树让路、给水留洞,形成“人让树,路让树”的独特风景,也为全国旅游景区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空栈道建设经验”。
景区的发展中,哪些设施可建,哪些项目不应开展,一切以“保护为前提”,景区曾经考虑开展“夜游三清”,预计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因“夜间过多的光亮,会影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果断放弃。
如今,三清山的相关保护措施还在不断升级。如全面取消风景区林木砍伐指标,变伐木工人为护林员;严格实行“山上游、山下住”以及旺季限客;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广“天然气”入户、“无烟山”工程;坚持树不能伐、猎不能捕、水不能污、沙不能采等管理原则。
“传统的旅游目的地注重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重视单一元素或单一时间和空间,而三清山则提出要构建‘全域、全景、全时空’的一体化标杆景区。”诸立表示。
通过山下做加法,三清山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山上游山、山下玩水、晚上赏戏”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以往,人们来三清山旅游时总感叹景区“有山无水”。2018年5月19日,三清山玉帘瀑布景区开园,满足了游客们乐山乐水的不同选择。
我国首部大型道文化情景舞台剧《天下三清》、江西首个裸眼5D球幕影院360极限飞球、全国优选旅游项目三清山中国道文化园,以及今年即将亮相的“山水畅骑”自行车赛场、鸳鸯蹦极等项目,正逐步改变三清山景区观光项目多、体验项目少的状况,推动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复合型旅游转型,增加游客的体验度和逗留时间。
截至目前,三清山管委会辖区呈现出山上一处5A景区,山下两处4A景区、3个3A乡村旅游点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成为全省面积最小、A级景点较全的区域。
“无论白天夜晚,还是山上山下,三清山致力于为游客打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全时空’旅行体验。”三清山风景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华表示,三清山是道家名山,“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家建筑艺术是其精神财富之一。三清山还将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激发文旅融合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