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名胜

“众创空间”推进房山“产城融合”加速度

发布时间:2016-12-15 18:16:5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北京(记者  杨锈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也进入中高端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文化的有效途径。作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北京市房山区致力于打造“区域协同合作、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创新高端、设施完备便捷、服务优质均衡、环境优美宜居”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产城融合是房山区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推进产城融合的过程中,伴随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与倡导,房山区不断加大对“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通过打造优质“众创空间”,从而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良乡高教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蔡本睿告诉记者,众创空间是产业和城市的有机融合,房山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目前全区建成众创空间100万平方米,加上在建和规划中的共500万平方米而经过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众创空间得到蓬勃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东盟报道:目前房山已建设的众创空间主要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蔡本睿:房山区已建成的众创空间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建设标准高,配套完善。按照当前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大体量、高标准、花园式成为主导,配套设施普遍比较完善。

 
  二是,企业集中入驻,经济效益逐步显现。绿地启航国际一、二期已入驻近950多家企业和青创系投资公司。智汇城科创园已入驻200余家企业,预计2016年年收入可达10亿元。
 
  三是,新兴业态凝聚力较强,产业呈现高端化。文创创意产业成为众创空间的主要产业形态,绿地启航国际一、二期吸引了光合文创的一大批文化类企业,创新谷网络科技、文化传媒类在孵企业30多家。高技术企业成为入驻中坚力量,创新谷已入孵大向科技、北雪科技、大有创佳等40多家涉及移动互联、云计算、节能环保等产业门类。
 
  四是,高端资源不断汇聚,区域影响较大。房山超级蜂巢得到联合国项目事务署青睐,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创业孵化平台。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的北京大学应用科学实验室、达帕创新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即将正式入驻。即将入住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的易华录、久其软件、和君咨询等公司均为行业翘楚。

 
  五是,平台型配套企业成为众创空间发展的一大特色。智汇城科技创业园着力打造前孵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科技条件平台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服务入孵企业,还布局了一大批具有平台功能的企业,试图通过市场化的第三方机构充实和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中国东盟报道:房山区在对“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蔡本睿:在国家和北京大力扶持众创空间发展的大环境下,房山区出台了《房山区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的房山区众创空间工作组,把发展众创空间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还设立了支持众创空间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房山区众创空间的房租补贴、公共服务平台补贴、网络运营补贴、特色产业聚集奖励、争创名优奖励和存量空间资源改造奖励,支持方向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从政策实施来看,各众创空间申报享受政策支持的积极性较高,已经启动并实施了一批支持项目。智汇城科创园4家科技型入驻企业共获得2015年度中关村(房山)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租金补贴156.95万元。
 
  中国东盟报道:房山区在扶持“众创空间”发展方面具体将有哪些举措?
 
  蔡本睿:房山区始终大力扶持“众创空间”的发展,首先体现在统筹规划全区众创空间方面,房山区以产城融合为指引,按照全区打造“一区一城一堡”目标,紧密结合各区域的功能定位,特别是区域的产业发展特色,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引领,科学布局差异化、专业化的众创空间。

 
  二是深化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改革。推进出台配套众创空间登记注册的实施办法,对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等以往界定含糊的登记事项进行明确,令众创空间作为一类明确的市场主体获得“法律化”、“制度化”的身份认可,以扩宽经营场所资源,降低众创空间的场地成本。

  三是畅通绿色通道,推行“集中登记”。成立专门的众创空间管理协调机构,为众创空间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个窗口许可”,提供“一站式”服务,对申请材料齐全、程序合法的企业尽量做到“立等可取”;积极深化“三证合一”乃至“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帮助众创空间的企业及时完善各项手续,确保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四是做好牵线搭桥,引导服务对接。政府部门立足服务,为众创空间与科研机构、高校、律所、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对接牵线搭桥,引导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鼓励众创空间与高校合作,带动大学生就业;鼓励行业领军企业进驻众创空间,分享经验、提供帮扶;鼓励社会团体举办创业培训活动、创业创新比赛及各种围绕“双创”的公益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五是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房山众创特区。借鉴中关村创业大街建设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大学城及其属地的楼宇空间和创新创业资源,建设一批集创业研发、人才公寓、配套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宜居宜业空间,推进区域职住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产城融合示范效应的房山众创特区。

 
  六是强化面向众创空间的配套服务。强调提高对众创空间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参照先进地区的政策措施,针对众创空间发展中的困难和瓶颈,出台更为系统的扶持政策。优化融资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吸引银行、担保、小贷和P2P、各类基金等融资机构和媒介集聚,为本地的创业创新提供最优化最便捷的融资服务。
 

责任编辑:詩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