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江西九江:擦亮农村名片 助力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18-12-06 20:20:17 来源:人民新闻网
江西九江:擦亮农村名片 助力产业扶贫

九江市外国专家局实施“一村一品”工程15年来成绩斐然

江西省九江市外国专家局自2003年启动“一村一品”工作以来,以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进农民福祉的着力点,构建“五动(市县乡联动、示范区牵动、带头人引动、市场驱动、政策推动)”机制,遵循“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优特色”的发展思路,通过“产业支撑、人才引领、政策扶持”的方式,深挖乡土特色,顺应比较优势,厚植产业优势,培育经济优势,形成了以“一村一品”为主导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格局,培育和扶持“一村一品”示范村、示范合作社、示范企业近300家,涵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电商、旅游等类别500多种,走出了一条体现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一条立足地方实际的产业化扶贫之路,打造出”一村一品“的九江样板。

一、龙头企业为引领,主导产业为依托,带动优势农业产业化发展

九江市以龙头企业为主抓手,以优势特色农业为主阵地。上接市场,下联农户,因地制宜积极建立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成立农协组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与措施培育下,龙头企业规模逐步壮大,与基地和农户的联结日趋紧密,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村企互促的局面。修水的蚕桑、宁红茶,濂溪区的苗木、炒货,永修易家河柑桔,德安五星村蚕桑,彭泽牧业公司的生猪,都昌周溪的珍珠养殖和贝壳加工,瑞昌的山药,九江县仙客来的菌菇等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仙客来:创新发展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

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始创于1982年的庐山真菌研究所,是专业从事食(药)用菌研产销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部首批认定的“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公司生产的庐山灵芝、食用菌等众多产品已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清真食品,这些产品不仅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2000余家大型商超畅销全国各地,还被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国宴选用,并远销日本、欧美等海外市场。

为了实现食(药)用菌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促进食(药)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唱响“赣菇”品牌。仙客来公司确立“公司+基地(合作社)+村镇+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岷山乡大塘村、狮子镇牌楼村等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与岷山乡大塘村、狮子镇牌楼村实行“村企合一”发展战略,着力建设标准化食(药)用菌生产基地。自2013年以来,仙客来公司已在柴桑区岷山乡大塘村、狮子镇牌楼村及周边地区建设标准化食(药)用菌生产基地3000余亩,其中“仙客来灵芝1号”示范推广种植面积700亩,引进新品种及新技术3项,带动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加工和流通2795户,组织农民参与实用技术培训3595人次。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5亿元,带动农户人均收入13000余元,强村富农可谓效果显著。

易家河:突出品牌意识 试水观光农业

宏泰易家河(九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座落在美丽的庐山西海南畔的易家河村,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在种植柑橘以前,座座荒山没能给村民们带来致富希望。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开始试种柑橘,村民们过上了“靠山吃山”的日子。当地的土壤富含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非常适合柑橘的生长。为在较为成熟的柑橘市场取得优势,2001年,郑根水和其他7名农户成立了集柑橘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间合作组织。随后的几年里,易家河的600余户农民纷纷加入合作社成为会员。以前荒废的山坡上种满了柑橘,其中包括350亩有机柑橘地和5000亩无公害柑橘地。说起合作社的“发家秘诀”,郑根水称质量和管理至关重要:“2万亩柑橘地,用的大多是有机肥。我们统一下肥,统一购买农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平台。因为品种好,柑橘价格年年见涨,农民的收入增幅每年都能保证在15%左右。”

作为易家河柑桔事业的领头人,郑根水一直追寻柑桔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他率先为易家河柑桔注册了“独一处”商标,并使“独一处”柑桔成为了易家河柑桔中的精品。在他的引导下,易家河柑桔由之前盲目增产的粗放种植模式,转变为现今的精品化种植销售模式。进入2007年,随着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了使易家河柑桔走上一个新台阶,郑根水大胆将易家河柑桔产业和当地旅游事业结合起来,带领企业及合作社的桔农发展柑桔旅游采摘。在他的带动下,易家河柑桔的旅游采摘发展迅速,桔农从单一的柑桔种植走向种植、销售、采摘、旅游等多渠道增收的道路上来。

铜岭农庄:创业正当其时 农村大有可为

瑞昌市夏畈镇百花村铜岭生态农庄,是“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农业部水产示范场”、“江西省AAA乡村旅游点”、“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江西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农庄的主人名叫邵国有,是一个善面、憨厚,个子不高,但其向上的心境却比一般人高的中年汉子。1991年,邵国有随着一股“南下”热潮来到了深圳的一家企业,不到几年当上了总经理助理,年薪30多万元。

铜岭古铜遗址为商周时期青铜开采冶炼工场,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采矿炼铜遗址,这在当时具有相当于现代央企地位,现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是瑞昌的一张世界级名片。邵国有看到这一难得的商机。因为他所在的百花村与遗址保护区不到一公里,他认为未来发展乡村旅游,农业开发潜力巨大。于是,他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毅然辞去深圳的工作,潜心投入生态农庄的建设。

夏畈镇百花村通过龙头企业铜岭生态农庄的引领,织成立瑞昌市百花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分别以种植、养殖、农家乐等发展休闲采摘、休闲垂钓、休闲观光的多种形式休闲乡村旅游,并形成以农促旅,以文促旅,以旅带农,以旅带文乡村旅游新模式。现今,本村“一村一品” 主导产业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带动农户500户,主导产业收入近80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12000元。

鄱湖珍珠:熔炼工匠之心 锻造品质之魂

江西鄱湖珍珠核工艺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淡水有核珍珠养殖、鱼类养殖、珍珠核制造、贝类工艺品加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总部位于都昌县芙蓉山工业园。企业成立于2001年6月,注册资金200万元,资产总额64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836.5万元。在都昌县三汊港、周溪镇等乡镇的水产养殖面积17000余亩,年产值10850余万元。培育的正圆形超大有核珍珠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为国内外首创。

该企业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当地是影响和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成为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典型。企业积极为农户提供蚌源信息、市场行情、产品销售信息及技术咨询,主动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充分激发了广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带动农户2700户,户年均增收5200余元。

在珍珠核制造及贝类工艺品加工过程中,企业坚持“生产抓质量、产品创名牌、市场讲诚信”。从珍珠贝的采购、分类、切片、磨方、整圆、初选、漂光、精选、复磨、分级、包装都有自身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方法,环环相扣,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加工过程中的用功精深,用心专一,蕴含的是对工匠精神的注解。在20世纪90年代都昌县周溪镇被国家授予“珍珠核生产基地”,生产高峰时出现过4000多部电机加工的景象,当时有少数加工户在产品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低价倾销,一度导致珍珠核工艺品生产销售处于停止状态。为了巩固珍珠核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领先地位,公司积极扶持了一批过去的生产能手开办加工厂和加工作坊,为他们提供部分生产资金和原材料,并回收其全部产品,带领他们集中精力提高生产,一心一意抓好质量。如今,当地珍珠核工艺品生产已逐步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阶段,贝类工艺品、贝类装饰材料、贝类旅游产品、贝类首饰品的生产开发,为广大赋闲在家的中老年妇女提供了增收机会,他们通过闲余时间的领料加工,每人每月都能挣到上千元的手工费。

二、智力帮扶为牵引,人才下沉为纽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只有让“智力”先行,才能拔除穷根改变命运,让贫困人口一个不落都过上小康生活。九江市实施 “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多期“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电商培训班;深入开展“三进三服务”(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企业)活动,选派外教与乡村学生亲切交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构建有特色的农业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海外高端智力,做好技术对接服务,为企业解惑纾困。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推动智力帮扶力度,人才下沉深度,以智力扶贫开启农民“智”富门。

修水“两叶”:知为行之始也 学为用之先也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面积有4504平方公里,境内大部分为山地丘陵,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2万,是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该县被确定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县,征村乡洲上村、宁红集团公司被列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点。同时,根据各乡(镇)村产业发展现状,围绕蚕桑、茶叶等地方特色产业,培育了二十个“一村一品”县级示范点。

为了做好“一村一品”工作,修水县将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是立足长远,抓好产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在县职业中专开办了蚕桑、茶叶、畜牧、林果四个免费职业中专班,参加四个产业中专班学习的学生学费、书费全免,由县财政每学年给每个产业中专班补贴13万元,三年财政共补贴156万元,目前四个产业中专班共有学生410人,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二是着眼当前,抓好产业大户的培训。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对产业大户和农村致富明白人进行各种短期技术培训。今年共培训养蚕大户(530人)、养猪大户(120人)、种茶大户(150人)、林果大户(310人),培训的各种费用全部由县财政列支,参加培训农民的往返车票也全部由各产业化办公室报销。同时,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提高乡(镇)村干部和产业大户的素质。近年来经常组织乡(镇)村负责人和产业大户到江浙、福建等蚕桑、茶叶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仅2005年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的人数就达510人次。还派出县茶叶产业办主任吴东生和征村乡洲上村副书记袁金华参加了国家外专局组织的为期21天的“赴日本‘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研修团”培训考察和学习,通过出国学习,取回了真经,开阔了视野,在全县产生了强烈反响,增强了搞好“一村一品”工作的信心。三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县农业局开展了科技人员送名片下乡支农活动,农技人员把自己所学的专业、联系电话印制成名片发放至全县菜农、果农、茶农等种养户手中,帮助农户解决难题,农户有事找名片打电话,广大农户从此有了主心骨,致富有了可靠的保障。

送教下乡:外教走进村小 打造高效课堂

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上水平强服务、固基础求创新、转作风树形象”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三进三服务”(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企业)活动,九江市外国专家局分别从九江学院、九江一中、九江外国语中学选派三名外教,于2015年12月28日上午赴庐山市扶贫村村小开展“送智下乡”活动,外教分别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英语口语课、与村学校师生进行互动、开展引智座谈交流,并向学生赠送学习用品。通过开展“送智下乡”活动,扩大了引智工作成果,拓宽乡村师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与交流,反响热烈。市外专局将在十三五期间,自2016年开始全面启动智力帮扶“三进三服务”活动,旨在促使外教资源全市区域内流动,智力共享,推进农村教育国际化,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彭泽牧业:精准对接需求 靶向引智纾困

彭泽县牧业公司是彭泽县上十岭垦殖场下属单位,主要从事大型种猪和商品猪的饲养、出口、内销。全公司共有八个分厂,主要分布在彭泽县、共青开发区及赣南三地,职工130余人,年出栏量在5.2万头以上,是江西省最大的商品猪饲养基地,是我省养猪行业的龙头企业。企业十分重视引进国外智力,每年在省、市外国专家局的帮助联系下,聘请外国专家解决生产难题和技术瓶颈。2016年针对如何提高产仔率,降低死亡率,如何降低料肉比,提高养猪效率等问题,企业聘请79岁的奥地利专家帕姆·海里希(Heinrich Pammer)博士。帕姆先生为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博士,毕生从事动物饲料营养研究,自己开办过养猪场,并做过畜牧业农场主培训工作。退休后作为奥地利高级专家俱乐部(ASEP)成员,到世界各地进行义务指导。

帕姆先生在对猪场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后,详细阐述了如何提高母猪产仔率的问题。从健康、免疫力、消毒、母猪发情期、饲料喂养、天气因素等多个方面提出科学方法。详细解释了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治疗方法。分别针对母猪和仔猪教授了治疗药物和药剂的使用方法;在饲料加工方面,着重强调了饲料的质量问题,提出饲料中降低“微量毒素”含量这一新理念——目前,我国国内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提出降低该毒素含量的有效方法;在饲料营养方面,提供了多种加强猪免疫抵抗能力的科学饲养配方,科学、合理、有效;针对该场目前两大疑难病症,即蓝耳病和圆环病毒,帕姆先生作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列指了症状、疾病起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清晰、详细,指导性、针对性强,治疗方法简便,可操作性佳。

三、“互联网+”为视点,电子商务为支点,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是一个新兴业态,是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力量,对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新一轮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抢占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九江时不我待。2015年九江市政府出台了《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引导农村乡镇发展电子商务,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拓宽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农村中心镇商贸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和中心村直营连锁店发展电子商务。在机遇面前,九江市涌现出一批借力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用“互联网”这枚金钥匙打开了致富之门。

红星羽绒:触网增创效益 电商创造奇迹

一个仅有800多户农户,3400余人的小村庄,居然拥有自主生产经营权的羽绒服生产企业426家,电商企业1300余家,物流企业15家,布料、印花、辅料等配套企业85家,2017年创造产值52个亿,成为全国第三大儿童羽绒生产基地……

从2015年开始,红星人深感传统的家庭作坊模式难以做大做强、抵御市场风险,开始从散到聚求突破。2015年,庐山市高标准打造了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园区建成后,产业的聚集效益、品牌效益、引领效益迅速凸显。2017年羽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2亿元,其中电商销售突破31.2亿元,产品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提升,红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淘宝村”。

红星村羽绒产业的发展始于1988年。那时红星村村民徐德义带着打工多年积攒下来的2.5万元,邀请村里30多个穷哥们,建起了星子县第一家羽绒厂。经过一番打拼,他们的羽绒厂当年就实现了盈利。而后,村里人跟样学样,纷纷开办起家庭式作坊。小小的红星村,羽绒业滚雪球般地发展。红星村人最开始销售羽绒服的方式,是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后来,红星村人开始对外批发,同时在全国各地开办实体店。不过,由于开办实体店投入大、成本高,所以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才有这个实力。因此,卖货难是许多羽绒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红星村人“触网”,是从2010年开始的。当淘宝网站屡屡传来销售捷报时,尝到甜头的村民们纷纷仿效。发展到现在,该村八成以上的羽绒企业都已经“触网”。仅2017年,红星村羽绒行业的年产值就有50亿元,其中网上销售超过三分之一,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也达到5万多元。红星村羽绒产业的异军突起,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一个小小的红星村,物流企业就多达50余家。不仅是物流运输业,在红星村,与羽绒业相配套的许多产业都被带动起来。

浔农汇:专注平台服务 拓宽上行渠道

2016年九江市9个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企业,江西小伶儿微农庄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这家公司所运行的正是在九江小有名气的电商平台“浔农汇”,也是九江市“一村一品”电商培训中结出的硕果之一。90后学员代表燕慧伶和搭档一起汇聚了九江400多种特色农产品搭建起了“浔农汇”,现在公司已从创业最初的两个“光杆司令”发展成了拥有10余名员工的微企。“我们要做九江农产品的‘代言人’!所以创办的农产品销售网站就叫‘浔农汇’。”燕慧伶认为,农产品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自己打造平台正是为了把九江的优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燕慧伶的这一想法与九江市“一村一品”的发展意图不谋而合。

1993年出生的燕慧伶,老家在共青城,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毕业后,燕慧伶曾在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做过游泳产品的出口外贸生意,主要是在淘宝的店铺卖泳具。2014年燕慧伶回到九江,碰到了同学杨鑫祥,两人当时讨论着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搭建起一个更大的销售平台,把销售的“游戏规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多年从事电商的经历,燕慧伶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是做淘宝还是做天猫的电商,“游戏规则”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随时会产生变化的规则令电商商家非常辛苦。燕慧伶和杨鑫祥商量说:“能不能搭建一个我们自己产品的网上销售平台,专门代理生鲜、农产品等。”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搭建起了电商平台“浔农汇”。

2015年,燕慧伶参加了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的小微创业企业优秀项目。评审中,她申报的“浔农汇”互联网农产品电商销售项目,获得了优秀项目二等奖。九江市供销合作社慧眼识珠,一眼就看中了他们。“浔农汇”随即与九江市供销社成功牵手。

网络博览会:线上线下融合 农特产品齐聚

2017年1月5日,全国首届“一乡一品”网络博览会于九江正式启动。本届网博会旨在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全方位应用和实践,打造“农产品上行”的畅通渠道,尤其是解决农产品销售的“最先一公里”。通过集中展示一乡一品名优特色农产品,采取线下展示、线上交易的模式,让名优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走进千家万户,让国人吃上绿色环保放心产品,让海外华人记住乡愁,品味家乡名优农特产品,共同做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精品打造,助推精准扶贫,带动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目标,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利用本地优势打好中国名山品牌,树立中华精品意识。

在本届网博会上,展示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万余种农产品,其中来自九江的农产品有1000余种,江西共有3000多个品种。新疆的农产品组织得最全面,多达2000多个品种,台湾也有800多个品种。丰富多样的产品不仅让前来参观的市民看花了眼,也让他们产生了对祖国地大物博的自豪感。

目前,互联网在农村和农业方面的应用与落实,集中体现在“农产品进城”这个节点上,如何解决农产品上行、解决农业和农村与城镇渠道的“第一公里”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为深入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全方位应用和实践,打造“农产品上行”的畅通渠道,组委会在此次活动中组织了“农村电商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四场论坛活动,也获得了参展商的热烈反响。“我们想把网博会的模式,尤其是通过这两天的论坛让专家给予认可,今后也能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国乡镇联谊会会长韩威认为,网博会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并在未来提供借鉴。此次网博会的举办在全国是首例,在九江也是初次试点,网博会的举办地点未来有望被打造成特色小镇,成为九江市旅游经济的又一亮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因为没有亿万农民的小康,就算不上全面的小康。九江市“一村一品”实施13年以来,始终坚持把农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业培育为农民,平台搭建为农民,技术输送为农民,政策落地为农民,农民得到了实惠,工作也取得了实效。在“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征程中九江市走在了全省前列,“一村一品”工作捷报频传,主要有以下几点成绩:

国际有交流

2003年以来,九江市申报专家组织项目81项,先后有286人次外国专家或专家组织负责人到九江市执行67个专家项目,为全市工、农、牧、环保、园艺等行业解决了196个技术难题,直接产生经济效益33.6亿元。

自2013年开始,九江市外专局帮助宏泰易家河(九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从日本和法国引进了“覆膜增糖”和“减密增效”的种植新技术,用以改良柑橘种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为解决果树栽培和病虫害防治问题,2015年上半年,为易家河迎来了日本专家堀井先生,改进了种植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如今,易家河已经成为集生态观光与旅游采摘为一体的柑橘之乡,成为赣北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该公司也成为当地柑橘生产龙头企业,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龙头企业。

为帮助瑞昌渝瑞实业有限公司解决“山药脱水加工”等难题,引进了德国SES组织专家罗伯特先生;帮助江西昂泰制药有限公司成立生物制药研发中心,引进美国威和麦国际有限公司葛季声博士,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大七厘胶囊获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药物的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很受消费者青睐。九江市着眼招才引智、人才培养,促进人才、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根本上推动了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人才驱动转变。  

在招才引智工作中,注重招人、留人并重。每年积极组织专家休假活动,同时还帮助专家丰富在浔生活,帮助九江学院孟加拉籍专家联系了瑞昌剪纸大师朱朴光,教授其子女剪纸技艺,得到专家人才充分认可。

国内有影响

2016年9月3日至4日,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新华受B20峰会组委会邀请,赴杭州参加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就中国健康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创新增长方式”“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方面内容,与工商界人士深度探讨交流,并形成了一份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

B20峰会作为G20峰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是国际工商界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仙客来为何能获得B20峰会的“入场券”?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组委会对仙客来公司的创新性、融合性、前瞻性、成长性非常看好,公司以科技创新推动多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经营模式,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肯定。”

据悉,江西本土企业仅有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参加B20峰会。仙客来公司的参会,不仅吸引了世界的眼光,在全球展示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和江西工商界的良好形象,而且还为进一步整合国际资源,促进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和江西绿色崛起,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省市有品牌

品牌是无形资产,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过程。大力发展名牌农产品,有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消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九江市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度挖掘品牌资源,在茶叶、柑橘、蚕桑、食用菌、畜禽、水产品等九江名优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经营上寻得突破。经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2014年度九江“庐山云雾茶”品牌价值达15.62亿元,“宁红功夫茶”品牌价值达8.39亿元,“修水双井绿”品牌价值达7.16亿元,“瑞昌山药”品牌价值达2.21亿元,“修水杭猪”品牌价值达0.51亿元。此外,修水的蚕桑,濂溪区的苗木、炒货,永修易家河柑桔,德安五星村蚕桑,彭泽牧业公司的生猪,都昌周溪的珍珠养殖和贝壳加工,仙客来的菌菇等都是本市乃至省内知名品牌。(万瑜 詹冬龙)

责任编辑:神州风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