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江市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詹冬龙怀着崇敬之心,前往贺嘉山孝道文化园,瞻仰了园内那座承载着无数人敬意的赛虎墓。此次瞻仰之行,如同一场精神的洗礼,让詹冬龙会长对忠诚与奉献精神有了更为深刻且细腻的感悟,也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他对于传承红色文化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诸多深刻思考。
时光回溯到2003年11月28日,江西九江市,林业驾校(或林业维修厂)食堂内,一锅看似平常的狗肉,实则暗藏致命危机——其中含有剧毒“毒鼠强”。厂内那头英勇无畏的狼犬赛虎,以其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它心急如焚,不顾自身安危,一次次地狂吠,试图用急切的声音唤醒人们对危险的警觉;它奋力地撞击人群,每一次撞击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拯救的决心;它眼中满是哀伤,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发出声声哀嚎,那是对即将到来的悲剧的悲痛呐喊。然而,起初,它的警示并未被人们理解,那焦急的呼喊仿佛被无形的屏障阻隔。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赛虎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英勇与决绝。为了挽救30多名职工的生命,它毅然决然地吞下有毒肉块,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道守护的屏障。更令人心碎的是,当时的赛虎还育有四只幼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它拖着虚弱的身躯,舔净幼犬身上的污垢,那是母爱的本能,更是对生命的温柔眷恋。它含泪向人群发出最后的警示,那眼神中既有对人类安危的担忧,也有对未能陪伴幼崽成长的遗憾。经检测,肉中的毒素足以毒死一头壮牛,正是赛虎的英勇牺牲,才避免了一场可怕的悲剧,它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奉献的最高境界。
赛虎的义举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它的主人最初将其葬于自家菜园,这份质朴的情感是对赛虎忠诚的最初回应。随后,贺嘉山陵园总经理张宁抗被赛虎的事迹深深打动,于2003年12月10日将赛虎移葬至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礼当天,百余人冒雨送行,鞭炮齐鸣,那悲壮的场面仿佛是对赛虎英雄壮举的庄严礼赞。此后,陵园不仅为赛虎立碑,还多次雕刻石像。2012年清明前,陵园耗资4万元重新雕刻了一座高1.2米的坐姿石像,力求更接近赛虎的真实体型,旧雕像则与新雕像及两只小狗雕像共同陈列,寓意“赛虎不再孤单”。每年清明节,九江市民都会自发前往扫墓,献花祭奠,甚至有市民连续十余年坚持祭扫,把赛虎当作自己的“亲人”,这份跨越物种的情感,是对赛虎忠诚与奉献精神的最高致敬。
詹冬龙会长在瞻仰赛虎墓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深刻认识到,赛虎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和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精神高度契合。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它承载着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而赛虎,虽为犬类,却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对主人的忠诚与担当,这与红色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内核如出一辙。
在传承红色文化的道路上,詹冬龙会长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他深知,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担当。他始终注重家风家教及会风建设,以自身的行动诠释着忠诚与奉献的深刻内涵。43年如一日,他敬老助孤,用温暖与关爱传递着人间的真情。团职干部转业到九江后,他和爱人一同到九江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无私的奉献,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延续,更是对红色文化中奉献精神的生动践行。他爱党爱国爱民,积极提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注入到绿色发展的实践中,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深入对会员贯彻宣传八项规定精神,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会员,努力把红色文化促进会办成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组织,让红色文化的旗帜在每一个会员心中高高飘扬。
赛虎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一段关于动物的传奇,它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跨越时空的力量。它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和市民的口耳相传,成为九江乃至全国动物保护与人性反思的标志性案例。其墓园至今仍是传递善念与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缅怀与学习。詹冬龙会长满怀期望地表示,通过此次瞻仰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赛虎的故事,让赛虎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如同一颗火种,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传承和弘扬下去。同时,他也希望红色文化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万梓宁)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