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茶韵鸣山·醉美都昌”——都昌县首届茶文化乡村旅游季暨2025年春季助农消费季在九江市都昌县鸣山乡丁峰村村委会旁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由都昌县文广旅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主办,鸣山乡人民政府承办,县新生代商会、县电子商务协会、县茶叶产业协会等单位协办,江西鄱湖众创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执行,一场融合茶韵、美景与助农的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新典范
活动现场,九江市红色文化促进会顾问刘斌、周斌及会长詹冬龙、支部书记李宏志、企业家曹总等一行5人专程前来,为都昌县苏鸣茶叶有限公司授予“红色康养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匾牌。这不仅是九江红促会授予的第三块匾牌,更是九江市红色文化促进会始终贯彻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方针的生动体现。
九江市红色文化促进会始终秉持着以红色精神为指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理念。在此次活动中,红色文化与绿色茶产业深度融合,为都昌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活力。通过授予示范基地匾牌,激励企业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多彩活动,展现都昌独特魅力
启动仪式上,节目精彩纷呈。古筝表演《春苗》如潺潺流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舞蹈《云雾茶香》将茶文化的灵动与优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歌曲《一湖清水》唱出了都昌的湖光山色和生态之美;都昌鼓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云龙带来的鼓书《山里女人》,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观众感受到了都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展现都昌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茶文化底蕴。都昌鸣山乡以茶为基,打造了“和而共鸣”茶旅小镇。全乡共种植茶叶5000余亩,创办了茶叶加工厂11家,茶叶年产量约6万斤,年产值2.6亿元。以茶产业基地生态游、马涧桥与鸣山观古迹游为打卡地的乡村旅游蓄势待发。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品尝到香醇的茶叶,体验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助农消费,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部署,此次活动大力推进赣品网上行,促进2025年农文旅商贸消费市场繁荣。活动现场布置了35个网红帐篷展位(3m*3m),诚邀本地农文旅相关企业商家踊跃参加。
参展商家涵盖了茶叶展销、特色美食展示、优质农产品销售等多个方面。这不仅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企业风采的平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购买特色农产品的机会。通过助农消费季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都昌本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活动还鼓励商家入驻建行生活app平台,享有本次文旅电子消费券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消费活力。
多措并举,打造茶旅融合新格局
都昌鸣山乡在打造茶旅小镇的过程中,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头雁”引领,乡村齐发力。乡党委、政府将打造茶旅特色小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培育发展茶叶龙头企业。鸣山乡党委书记黄友华介绍,引进了江苏客商创办苏鸣茶叶公司,建立茶叶育苗基地,育苗440万株,种植茶叶900余亩,年收益可达800万元。村集体通过“自产自销”和“帮产助销”的方式发展茶产业,带动上下游村集体共同发展。
优化服务,农户齐参与。种茶大户以优惠的价格承租茶山,村、企为其提供免费茶苗、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以“党建+企业+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农户就业,带动农户增收。全乡茶产业带动全乡农户采茶10000多人次,促进农户增收800多万元。
科技赋能,品牌齐彰显。通过“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的方式招才引智,开展“师徒传帮带”技艺培训活动,培育专业技术团队。利用全国首创茶叶酿酒技术,开发具有康养功效的茶叶原浆酒和饮料,使茶产业向绿色康养食品加工产业延伸。开发出53度“马涧桥”茶叶酿酒、茶叶酵素植物饮料两种康养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申请专项债建设标准化茶叶深加工示范园,扩大“和而共鸣”品牌影响。
“茶韵鸣山·醉美都昌”活动的成功举办,是都昌县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展现了都昌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促进了本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都昌县将继续秉承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方针,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万瑜 万梓宁)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