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构建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的高校外语教学体系

发布时间:2024-11-20 14:57:17 来源:中国报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国际传播体系建设,这逐渐成为学者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者认为有必要从根本上打破外语学习与跨文化传播的区隔。外语学科和新闻传播等学科的交叉为外语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意义重大的广阔前景,势必成为国际传播体系中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覆盖了全体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所有专业的基础课,在加强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国家总体国际传播效力方面是重要载体。高校外语教学应当把握历史机遇,构建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的高校外语教学体系,助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彰显高校外语教师的贡献度。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地处长三角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前沿地区,国际化程度高,学校致力于全面提高外语课程建设与应用型本科建设之间的契合度,在构建服务于国际传播体系建设的高校外语教学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着力构建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导的外语教学体系。

一、文以载道,积极建设融通中外的本土特色外语教学内容

文明交流互鉴,实际上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传播活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国际传播的发生,必须依附于语言,如果没有语言,跨文化传播就失去了重要载体。以英语为例,英语既是国际传播中的媒介语言,也是国际交流的工作语言之一。马克思说:“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因此,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有效掌握和高效使用英语这一“斗争武器”,逐步掌握国际舆论体系中的话语权。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基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基础,结合工学院、商学院、文旅学院学生的专业教育需求,加入工程英语、服装英语、跨境电商、旅游英语等学习内容,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将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融入通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纳入了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等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通用英语教学中联结了学生专业背景,进而以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增强其英语学习动机,以专业英语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兴趣,发挥了双动机的协同效应。例如服装专业的《应用英语》课程,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融入服装类、艺术设计类专业相关的教学项目,从时尚设计师英文作品展会、江苏旗袍国际秀场到非遗传承技艺国际推介会等,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渐进式地立足于学生“去同质化”的专业发展需求,依据校本专业发展定位、学科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开发了江苏旗袍学院英文教学案例、国际流行趋势教学案例,从而拓展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二、文以传声,贡献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议题和中国方案。

文明交流互鉴,实际上要改变“西方提问,中国答题”的单向度话语体系。外语教育的价值从单一的语言技能教学,转变成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的外语教育,既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跨文化领导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当代大学生将更多地站在世界舞台中央,展现交流互鉴中共同绽放光彩的中华文明形象,从而提高国际传播的实际效果。在数智时代提高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的同时,高校外语课程应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尽可能地创造更丰富多彩的国际传播实践机会。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中,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鼓励学生探索互联网时代不同跨境电商企业在速卖通(AliExpress)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平台上的真实案例,用真实语料融入跨境电商英语和商务英语知识,开发了跨境电商英语直播、跨境电商云展会等融合式项目,帮助该专业学生将英语学习和职业岗位能力有效衔接起来,从而开阔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视野。

三、文以化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立场和文化自觉。

文明交流互鉴,实际上要坚守中国立场,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就要善于宣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和包容性,要善于“登高而招”和“顺风而呼”。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赋能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新生态,通过课堂讲授、项目研讨、课外实践等方法,建立线下与线上协同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与学内容的立体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设计的多元融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上线下教学社区的共建共享,从而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效能。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一年级通用英语学习以宽口径、厚基础为主,广泛涉猎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经济发展等议题,面向全部学科专业的学生;二年级进一步对应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聚焦以英语应用创新实践、创新创业为主线,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英语沟通交流、跨文化交际技能实践机会。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英语》为例,该专业学生在二年级参加校外创新实践活动,曾以《中国工厂在美国》的跨文化原创案例参加跨文化能力大赛,获得了江苏省跨文化能力大赛二等奖,同时也获得学校设立的学科竞赛学分、实践创新学分等个性化发展学分,从而拓宽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

高等院校是当代青年知识结构形成的重要场域,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将当代青年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纳入叙事版图中。在高等教育承担国际传播功能的进程中,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发挥课程体系铸魂育人的作用。在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框架下,高校外语课程可以成为国际传播的扩音器和增量阀,大学生群体性的跨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是完成国际传播建设从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到个体层面的文化自觉,从国家能力建设到个体能力培养的关键转向。高校外语教师主动参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将人才培养的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本土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理论,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传播研究的传统思维方式。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以高校外语课程为载体,将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作为系统工程,积极探索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的高校外语教学,助力国际传播的效力提升,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思路。

(钟铃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工作单位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红详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