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三色”相映旅游红

——访省级红色名村丰城市石江乡上舍村
发布时间:2024-10-18 09:08:46 来源:中国报道

“莫以石江远,红色多胜游。”国庆期间,笔者顺着弯弯曲曲路,沿着清澈见底的的石板溪,来到丰城南部边陲距城区60公里的石江乡,慕名而去江西省红色名村“长乐乡”上舍村,探访该市唯一保存完整的苏维埃旧址,感爱红色全域旅游带来的喜人变化。“国庆期间,摆满了车子,天天都有人来,卷起舌头打普通话,说不定有红军后代来呢。为对上话,我们都学着卷舌头说话,开始好累,现在习惯了。”一进村,村民就纷纷告诉笔者,红色村旅游越来越红火。已成为新时尚。

“我们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集红色研发、红色教育、红色产业于一身,融红色基地、绿色产业、古色村庄为一体,提供吃喝玩乐购住一条龙服务,把石江乡打造成红色全域旅游样板地,乡村全面振兴示范乡,力促形成‘一花引得百花开’的蝶变效应。颜值越高,责任越大……”谈起红色全域旅游,石江乡党委书记杨珊泉思奔涌,满怀激情地说。

红色基地:景点变亮点

“这是红军戴过的蓑衣斗笠,这是红军捐赠的灌溉水车,这是红军战斗时用过的步枪、手雷、大刀、长矛……虽然破旧残缺、锈迹斑斑,但仿佛让人看到当年红军激烈战斗的场景。”走进丰城市红色地标——长乐乡上舍村苏维埃政府旧址,村委会书记聂才保告诉笔者,老祠堂就是当年农会主席万也女领导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时办公的地方,现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乡村一大亮丽的风景。

无论是对前来采访还是参观的人,村中80多岁的李喜春老人总爱抢嘴,缝人就重复几句简单的话:“曾山在一户裁缝家里住过一个晚上,一天亮就走了,走时说自己是曾山。虽然历史上没记载,但这户人家的子孙经常讲,曾山确实在村里住过,从红区新干赶过来的,到丰城白区做秘密工作。”

走进上舍村红色讲解员李冬剑的家,今年80岁的他立即用竹篙顶下一只柚子热情地剥给我们吃,便忆苦思甜起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解放前帮地主种田,上有天份、下无地份。解放后日子越来越好,如今大儿子南昌理工大学毕业,在深圳办贸易公司;二儿子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在北京一家贸易公司。我住在丰城与新干交界的蜜蜂街,有前庭后院,还有菜园子。”平时李冬剑把村里老人看到的听到的记在心里写在笔记本上,把万也女的战斗故事津津乐道地讲给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听:1912年出生的万也女是名孤儿,因会做裁缝,熟悉情况,红军就来找他组织农民运动,1933年4月18日成立长乐乡。由万也女领导的15人参加的游击队经常在丰城、新干、崇仁三县交界的杯山一带活动,白天上山,晚上出来,老祠堂就是万也女组织开会的地方。国民党‘铲共义勇队’抓到一个共产党出3元现洋,总共杀了5位红军。1933年12月万也女被国民党抓走,在丰城坐了3年牢,折磨而死……“老祠堂不能拆,拆了要坐牢!”李冬剑对破旧不堪的老祠堂情有独钟,向上汇报争取资金修缮。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动员2个儿子捐款35万元在祠堂旁建文化活动中心,为保护红色古迹起积极带头作用。

血染红土地,光照长乐乡。

“为使红色基因植入血脉,已把苏维埃政府旧址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干部党性修养、群众旅游观光、学生教育研学为一体。”据该乡乡长黄福林介绍,共投入200万元把部分坍塌的老祠堂进行修缮,投资900余万元进行秀美乡村建设,投入87万元建设20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广场,投资5.1万元美化、绿化、亮化,通过“一事一议”投资10万元建设红色文化墙,对主要路段“白改黑”等,有效提升了旅游及学习教育接待能力。“村民积极支持,全村拆除危旧正屋近100间、附房200余间,为建设红色名村、发展红色旅游拓展空间。”聂才保说。

走红军路,唱红色歌曲,听红军故事,看红军战时实景,重温入党誓词……为传承红色基因,便于在苏维埃旧址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整理形成了一部红色视频、一首红色歌曲、一个红色故事和一本红色书籍,在祠堂开设红色讲堂,举行讲红色故事比赛,开展节日庆祝纪念活动等,近3年来累计吸引省、宜春和丰城社会团体、中小学等各类组织2.6万余人次到场开展红色教育,3名红色导游常年驻地轮流讲解。

绿色产业:黄土变黄金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石江乡通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红色旅游带动“红色”产业,使黄土地生金吐银。

培庄村委会李迎春母亲是名老党员,三代中医,一直从事野生黄精采挖加工业。2018年3月村委会试种30亩黄精,李迎春被邀请入股,聘为技术员。因黄精种植周期4年,2022年质量达到加工标准的有8000多斤。把挖出的黄精清洗干净后,到山林里蒸了又煮,煮了又蒸,流下的汁水重新淋在黄精上,第一次蒸12个小时,通过九蒸九煮后在山上晒干,9斤新鲜黄精通过一系列工艺才能制成一斤黄精成品。由于黄精有益气补贤健脾养肝等功效,既可药用,又可食用。2023年加工成干黄精1.5万斤,每斤600元,被抢购一空。“为什么要到山上九蒸九煮,这不是什么迷信,是因为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山上无污染。全乡都在公司集中加工,我们的产品,不需要出山就能自产自销,去红色名村上舍村的游客经常来买,或通过游客寄过去。”江西省长乐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会计黄芳饶有兴趣地告诉笔者:看到了成效后,2023年在林下种260亩,逐年增加种植面积,确保每年都有收成,并由田里转到山里,如今培庄村拥有种植合作社 1 个,黄精种植基地 2 个,黄精加工厂 1 个,生产黄精茶、黄精酒、黄精丸三大类8 个产品。

石江乡森林覆盖率84.9%,漫山遍野都是野葛,把葛制成葛花、葛根、葛粉“三件套”:村民把山上采摘的野葛花,挖出的野葛根送到公司加工,通过精美包装分成葛花、葛根、葛粉,葛花每100克一袋,每袋20元;葛根每350克一罐,每罐30元;葛粉每500克一袋,每袋50元。因野生葛产品不打药不施肥不加添加剂,农民自产自卖,深秋时节,街上、路上、村庄上,到处都可见村民卖野葛的身影,“葛三件”成为游客随身携带品。

“对着毛竹打一针,明年多子又多孙。”近年来,石江乡每年冬种时动员村民对毛竹根部注射养份,毛竹成为村民又一经济收入。丰城市石江腾飞农牧有限公司把村民挖出的带壳鲜笋收购过来后,剥壳清洗、泉水蒸煮、山石压榨、太阳晒干,特别注意的是蒸煮时需把握蒸煮技术,太生不行太熟又不行,在山石上压榨时需1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可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因经过山石长时压榨的“石江牌”干笋口感好且保留时间长,成了游客的又一热销品,去年加工鲜笋30多万斤,每斤卖40多元,是鲜笋价格的数倍。

小罐豆腐乳,野生山茶油,高山生姜片,冷浆富硒米,吃五谷杂粮的土猪肉……除了黄精、野葛、干笋“林中三宝”外,山里所有的土特产,都成了香饽饽,供不应求,以产业兴旺助推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古色村庄:土砖变金砖

“深山之外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看看古老的村庄,转眼就改变了模样……”以党建为引领,石江乡按照“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目标,对土砖房优化改造,不断加强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河道清理、农房改造和庭院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大家都往村口的小溪里倒生活垃圾,环境脏乱差,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置了垃圾桶,居住环境越来越整洁。宽阔的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出行越来越便利。”谈起村里变化,多年住在土砖房的黄桂根赞不绝口。

沿着石江乡集镇旁茂密的竹林,踏上石板梯,便来到“旦旦村居”,荒废多年的村庄旧貌换新颜。石江乡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把住在土砖房里的村民搬到集镇,2023年21栋土坯房拆除了7栋,重新规划建民宿,目前已投入了700多万元,在保留土坯房原有韵味的同时提升改造,把房子拆除后空出的地面建广场,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户外烧烤、露天电影、运动球场一应俱全,大人们在此休闲放松,孩子们踢毽子、荡秋千、打土拳,别有一番情趣。室内布局按照标准酒店要求设计,套房内现代化厨房、写字台、家居令人耳目一新,走上木质楼阁,白天观楼外青山、晚上看彩云追月,别有一番风味。自5月1日试业来,每天所有套房曝满,国庆期间老早就被提前预订,680元一栋。“30年前城里人上山下乡,30年后农民进城买房,现在又兴起农民返乡潮,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果不改造,这些土砖房全部会倒,我们姐弟俩把土砖房改民宿。来红色上舍村旅游的越来越多,把游客留下来住宿消费,土砖会变成金砖。”采访时,“旦旦村居”负责人袁武满怀信心地说。

在袁武的指荐下,笔者饶有兴趣地来到湖头村五丈石民宿。五丈石,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传说五丈石原是湖头村口一块巨大无比的堵路石,村民怨声载道却无可奈何,后来村中有兄弟俩均身高八尺,臂展过膝,立志把石搬走,多年后兄弟俩修炼成仙,轻轻将巨石托于手中扔到山顶,巨石上现仍留有托举的手印。五丈石约五丈,故称之为“五丈石”,又因形似古代官帽,又名“官帽石”,如今成为游客必来之地,“到此一摸”寓立志当官为民造福。为充分利用五丈石自然生态景观价值,该乡挖掘民宿文化,通过乡贤带领、群众参与方式,采取“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模式,建起特色农家乐,2022年在五丈石旁打造精品民宿,让村民通过乡村游增收致富。由乡贤筹资,建有满足游客停车需求的专用停车场,建筑样式为新中式全框架结构,全新豪华精致装修,每间客房内公共空间、厨房、餐厅和接待厅等布局合理,中央空调、房间地暖、空气能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

随着漂流旅游业的火爆,按照宜居宜业宜游要求,该市着力打造快来快去2日游经济圈。若想晚上留宿的游客,有时间有兴趣可去国家AAA级景区黄金谷生态旅游景区漂流,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景区呈阶梯式布局,游人从大落差的水流上尖叫而过,在奇石嶙峋的河道间玩闹嬉戏,一个小时的水上激流不仅能亲身体验山泉带来的清爽刺激,还可以饱览沿途秀美山水风光,获得多重感官体验快感。

游客从红色名村上舍村回来,赶到黄金谷漂流,最后到山间土砖房过夜,傍晚看日落,深夜看星空,清晨看朝霞,坐拥静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陶醉山水之间,回顾叱咤风云的革命战斗年代,享受美好幸福生活,向往着“诗与远方”。(丰城市委宣传部 袁方坤)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