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淡泊名利 宠辱不惊
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过好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每个人初心本色的真实写照,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人性修养的现实考验。名利得失,是每个人都会经常面对的,考验着格局、修养和定力。古人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现实中,我们一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往往是“看得破,忍不过”。有的“提别人眼红,自己干嫌累”,见不得别人好,自己又习惯躺平,懒得付出努力;有的人平时工作不争,一到评功评奖、晋升任用就跳出来,唯恐自己落下;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非我莫属,舍我其谁”,一旦愿望达不成就上蹿下跳、怨天尤人,甚至乱告诬告;还有的人贪图舒适安逸、对工作岗位职位挑三拣四,不愿到老少边穷贫困艰苦地区任职,不屑于到基层学习锻炼;等等。可以说,看重什么、看轻什么、坚守什么、舍得什么,是关乎每个人名利观、得失观的大问题,必须时时刻刻反躬自省、磨练心性、涵养修为。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承载着国家的使命、人民的期望和家人的企盼,要时刻想着如何殚精竭虑、干好事业,绝不能整天斤斤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为名所累、为利所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我们一定要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权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要把个人名利看淡、个人得失看轻,切不可忘记初心、胡乱作为,追名逐利、失去本真。
淡泊名利是指轻视在外的名声与利益,不追求名利。宠辱不惊是指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动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出自明朝陈继儒《幽窗小记》。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讲的是人生的一种心境心态,指人对名利荣辱的想透看开的态度与理念,并不是说不要名利荣耀,不顾荣辱毁誉,只是不想为其所累所困所烦罢了,这可谓是名利观的至高境界。但很多人对此产生了偏差与误解,认为是不要名利,不要荣耀,不顾廉耻。这是不对的,试想想,一个人到了不要名利不要荣誉不管耻辱了,那么这个人不是无耻便是无聊抑或无存。其实,名利思想是人都有,这是很正常的,我国传统文化里也不乏此反映与体现,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后留名,雁后留声;了却君王天下事,留得生前身后名;士可杀,不可辱等等都不同程度的说明了这点;说实在的,古今中外一切革命和斗争都是为了一个“利”字,名利权益和荣辱兴衰是人们脑中挥之不去的东西,也可说是我们人类和社会前进的驱动器,只是要牢牢把握好方向不要出错,我认为主要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正确对待名利;二是要淡泊名利;三是要用正当合法方式努力争取或获得名利;四是要通过无私忘我、人民为上、服务社会、造福大众来赢得名和利;五是要为国家和人民争利争荣。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樯,几多奋斗,几多沮丧。一个古老的哲理,一个常新的命题,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假如人人都利欲熏心,那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姜太公八十岁垂钓于渭水河畔,直钩钓鱼,漏掉的是只知游水嬉戏的蠢鱼,钓上来的却是慧眼识珠的周文王。姜太公追求名利,却没有委心屈从名利,他等到了真正可以让他施展才华的周文王。因此,姜太公懂得善待名利。然而人世间却是深陷于名利大网的庸人多,善待名利的智者少。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来到地球,只不过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名和利都是过眼烟云,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生为名利所累,实在是本末倒置。古人云:要淡泊名利。“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人一直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无论贫穷富贵,荣辱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一语道破天机。 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种贪欲。当今社会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应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种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淡泊名利者并非没有,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本人非常钦佩居里夫妇学识修养及其对名利态度。“名利”——人的一生又有谁不是在追逐?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使自己的事业有所建树,可以说是求名;拼搏使自己的生活能够富裕也能说是逐利。人活着,有谁敢说没有追求过这两个字呢?我认为“名利”主要是一个度的问题,只要不过,不贪,追逐一下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安于清贫的目的不是守贫,而是静心。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那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淡泊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平和与宁静,不慕虚荣,不爱名利,超凡脱俗;淡泊是一种成熟,有如成熟的谷穗、累累的硕果,低头面向着大地;淡泊是一种美德,以大海般的心胸宽以待人;淡泊是一种气质,平和、高贵与典雅;淡泊是一种修养,与真诚、善良、宽容大度相伴;淡泊是一种坦然,不为利益所动的淡定与高尚。淡泊是一种境界,有如超凡脱俗般的美好。淡泊是一种超脱,淡泊是一种快乐,淡泊也是一种幸福!当小溪汇入了大海之后,才那样的深沉、宽广、安静与沉默,才能容量巨大,才能承载巨舸。所以,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追寻着那种平和宁静的状态与境界:春天,喜欢看那嫩嫩的小草,静静地生长;夏天,喜欢看那蓝蓝的天空,那变化多姿的白云轻轻的飘过;秋天,喜欢看那藏在叶子底下的果实,静静的散发着清香;冬天,喜欢看山峦、原野上的白雪,静静的装点着大地。这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的自发的追逐与向往,是真的希望自己拥有或进入这种状态与境界。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的复杂,这种向往着的淡泊,总带有一种人为的、表面的追寻与模仿,想像着、追寻着诗人的淡淡喜乐与忧愁,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地流淌,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有时真的希望自己别长大!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美好的,无忧无虑。
在以后的成长中,我仍然在寻找着、追寻着,寻找、追寻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终于,当我在人生旅途的跋涉中经历了现实艰难的磨砺,渐渐地、发自内心地看淡了虚荣与名利,才逐渐地感受到了淡泊的坦然与超脱,体会到了淡泊的快乐与幸福,这快乐与幸福的源泉与真谛是:人生在世,相互借势(顾及);以己圆变(存在),与人方便;用我之力,为民搭梯;倾吾智慧,造福社会。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横流的当下,有志者更应守住淡泊,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别想太多,这样会累;别想要太多,有可能会失望;别想要太多财富,有可能会丢掉健康;别想要太多财富的同时还想拥有健康,因为这实在是太贪心了。是你的,会来!不是你的,求也没用!对往事选择微微一笑,对当下选择谨慎珍惜,对未来留一份畅想与憧憬,以一种淡雅的状态,行走在静好的岁月中,让心灵与文字相约,沉浸在静静的、淡淡的文字中,让心灵不再孤寂;在灵魂深处,将一生的深情,写成婉约清灵的篇章,浅笑前行;世态炎凉,无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静听大海潮起潮落,笑看天边雁去雁回;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以平常心对待无常事,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荣辱与成败。在纷扰喧嚣的红尘,亦能简单明约,空静安然地享受生命与生活。闭上眼睛,安静内心告诉自己:别人想什么,我们把握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控制不了。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人,走好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工作,美美生活。即使有人亏待了你,时间也不会亏待你,人生更加不会亏待你。还是来借用这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泡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闲看庭前”四字,那怡然自得,气定神闲,大有雅室品茶独捧瑶杯享受天伦之情形,而“漫望天上”四字则又显示了不经易间放眼云天,似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闲情逸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更是视世上宠辱如自然界花开花落般平常,看人间浮沉似天上云卷云舒般自如,借景抒情,展示诗人早已将得失成败置之度外的淡泊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具魏晋人物的悠然逍遥。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吾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我们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规划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可谓是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宁静安祥;神情悠闲、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三毛说:“每人心中一亩田,种花,种树,种春天。”面对现实,坦然面对,方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真英豪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心无外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真正优秀的人,大多平静如水,能做到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遇事从不慌张,总是可以做到镇定自若淡然处之。一个人的成功藏着他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世的纷繁芜扰。
人生有着很多的选择,也面临着诸多的诱惑,何去何从,全靠自己,也全看自己,我能给你的只能是一些说不上是指点、只能算是提示与启发,我要说的是为使人生能行稳致远,在对待名利荣辱上,我们要统揽好六点:一是名利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但要记住人生在世有比名利更重要更重大的事在等着我们;二是名利荣辱都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不透悟不懂这一点就不能说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清醒的认知;三是名利富贵可争可取,但绝不可刻意一味追求,一切随意随缘,最好将个人人生追求溶入到为国为民的宏大事业和目标中,这样将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四是淡泊名利不是不要名利,只是要求人们对于名利,要顺性而为,也就是只去追求满足必需的欲望,以及自然的欲望。因为正当的欲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推动力。如果一个社会,人人无欲无求,把一切都看得淡如白水,毫无价值,那还有谁去争着做事?没有了竞争还何谈进步?但是,任何事都有一个限度,不应把追求名利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或者主要目标而任凭欲望疯长,要学会控制那些过于贪婪的欲望,轻松地面对生活;五是在名利面前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安分之心、平常之心,顺应世事,追求适度,不去追求那些自己不该得到的东西。其实“名利”无处不在,且伴我们终生。人应该有一定的名利思想,遮遮掩掩,心是口非,反倒虚伪;六是名利思想实际是一种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奋斗,不断上进,如果没有荣誉心,没有争取利益的想法,对什么都无所谓,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破罐子破摔的模样,这样的人会有出息吗?古人常说“淡泊名利”,这句话的意思是“名利于我如浮云”,这里的“淡泊”并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也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的哀叹,是对待名利的“度”要淡泊,但绝不是拒绝。是超脱世俗的诱惑和困扰,实实在在地对待一切,豁达客观地看待一切。现实中,有那么一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自以为看破红尘的“半吊子”,本无名,更无利,正是“爬坡”奋进阶段,偏偏拿腔作势嚷嚷着要“淡泊名利”,硬把自己划入上流清高之列,在这种思想的驱使和遮掩下,持一点点才自傲不得了,以种种理由标榜自己,明明技不如人,却摆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其实本质是逃避现实、消极退缩、封闭自守,这不是“淡泊”的初衷,而是捏鼻子哄眼睛——愚蠢得自欺欺人。所以,我们一定面对现实,客观公正地对待名利,名利本身没有对错,就看我们如何对待和取得,在名利荣辱上我们还务必切实做好以下五点。
一是要正确对待名利。如何看待名利,客观地讲,世界上的人,包括伟人在内都追求名和利,这没有错,问题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去追求。前总理朱镕基曾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足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朱镕基老人对自己的要求虽然看似简单,但是目标很高很好!对待名利我们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不要把成功和名利看的太重。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名利而活,要让名利变成辉煌的梦想,而不是泛滥的欲望。走出名利的阴影,往往是智者之道。每个人都会与名利结下各种各样的不解之缘,有的人一味地追名逐利,有的人则善待名利。名利不是罪恶,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有不同的价值。正因为在名利的驱动下,人类才会不断追求,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生活在名利之中,名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名利,就像没有绿洲的沙漠,使旅人失去了心中的希望;没有名利,就像没有黑夜的白昼,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没有名利,就像味觉失却了苦的感觉,虽然品尝得到甜的滋味,但失去了品尝的欣喜。没有名利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图名利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老子“小国寡民”、没有名利、远离名利的构想是不现实的。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名利绝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如果你把名利看成一切,那么你将迷失自我,名利会成为切断你幸福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将名利作为奋勇进取的动力,那么名利将成为你的风帆,伴你渡过征程,送你走向成功。名利不只是可以追求的目标,更是一个可以发挥“影响力”的手段,对于那些能正确对待名利的人来说,名利不是束缚心灵的网,而是催人奋进的帆;不是泯灭人性的毒酒,而是激发潜能的药引。它可以使人更加斗志昂扬,充满激情。让名利带来的权力成为可以和更多人分享并让社会共同进步的因子,那名利就是可以灌溉我们生活的养分、食料,把社会带向繁荣进步。人追求名利没什么不好,这本来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应该正确看待得到的名利,但是如果社会或个人认为名利是唯一的成功和目标,那就是错误的一元化价值观了。不要让名利成为绊脚石,要把名利放归一边,全力以赴向更高更大更有质量的目标前进!(未完待续)
(作者:熊绍君 本栏目主编)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