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江西财经大学“薪火相传·艺心筑梦”实践团: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兴国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8-04 09:15: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追求卓越与创新的道路上,江西财经大学始终秉承"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引领,激励着"薪火相传·艺心筑梦"志愿服务队踏上了前往兴国县的征途。这片被红色历史深深烙印的土地,不仅承载着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还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与非遗瑰宝。团队成员们带着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以及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的使命感,开启了一场融合美育教育、非遗传承、红色走读、乡村助农与安全宣传的多元探索之旅。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篇章。

乡村助农:直播助力乡村振兴,共绘美好蓝图

在兴国的田野上,"江财种地吧少年"的直播镜头聚焦于"薪火相传·艺心筑梦"团队。他们卷起裤腿,踏入湿润的泥土,亲身体验着种稻苗的每一个细节。随着直播的进行,观众们见证了团队成员们从生疏到熟练的转变,感受到了他们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农业工作的尊重。"江财种地吧少年"不仅展示了田园劳作的艰辛,更传递了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和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支持。

为了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团队在兴国传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特别策划了一场农产品与文创产品的直播推广活动。这场直播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推广活动,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直播开始前,成员们精心挑选了兴国县的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品,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兴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深厚情感。镜头前的主播们热情洋溢,他们用最真挚的语言向观众介绍着这些来自乡村的宝藏。这场直播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兴国县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美育课程:以音乐与美术为钥,开启心灵之门

在兴国县红领巾少年军校里,团队精心策划了公开课内容,探寻中国历代绘画与音乐的文化交融”音乐公开课。通过讲解古曲《高山流水》与山水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音乐节奏、旋律对绘画构图、意境的启发。团队挑选了一幅描绘战争背景下人们生活的画作,与红色歌曲《绒花》所描述的情感和场景相结合,讲解了绒花所描述的革命历史故事,并教授同学们演唱这首歌曲,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们感受革命年代的纯真情感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并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当孩子们用稚嫩却真挚的声音唱响《绒花》时,整个教室仿佛被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所充盈。

在走进中国传统绘画的世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花鸟篇》公开课上,团队选取适合中小学生赏析的名画,如《竹石图》《花鸟图》等,带领学生遨游于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海洋。通过品读各阶段代表名家作品及其人文内涵,学生们不仅领略到了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拿起画笔,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花鸟画作品。虽然笔触略显生涩,但每一笔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这次美育教育活动,不仅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艺术的启蒙,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学习,他们对音乐和美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也更加珍惜自己能够接触到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机会。

非遗传承:一针一线间,绣出客家情

团队一行来到兴国县高寨村的刺绣传习所,这里汇聚了众多技艺高超的绣娘。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在布料上绣出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客家刺绣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制作工艺,了解到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绣娘们的心血与智慧。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客家刺绣这一非遗文化,团队还特别策划了一场直播活动。在直播间里,绣娘们现场展示刺绣技艺,并分享了她们与刺绣之间的故事。屏幕前的观众被这份匠心独运的艺术深深吸引,纷纷留言点赞。通过这次直播,客家刺绣的文化魅力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在兴国的非遗探索之旅中,"薪火相传·艺心筑梦"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来到了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廉政家风教育馆。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兴国文化传承的见证,每一幅画面都映照着历史的深邃。通过这次参观,他们不仅对兴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在心中种下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在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团队共同策划了一场“红色兴国·非遗生花”——非遗文艺演出活动。节目形式多样,有小合唱、独唱,古筝表演,还有深受妇孺老幼喜欢的兴国山歌。表演在小组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拉开帷幕,表达出青年学子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古筝独奏欢快活泼,别有一番风味。

该馆非遗传承人演唱的《打着山歌过横排》《苏区干部好作风》让观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演出精彩纷呈,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声。一个个生动的节目体现了兴国人民在革命岁月中坚守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这场汇演不仅让观众领略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力量与传承。

通过这次非遗传承之旅,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事业,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薪火相传。

红色走读: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团队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探访了将军园、江西军队旧址和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这里,他们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紧接着,团队来到了潋江书院,书院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古籍和书法作品,这座古老的书院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更在革命年代成为了思想碰撞的火花源地。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队员们都看到了苏区干部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使每一个人对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次红色走读活动,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们纷纷表示,要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

安全宣传:携手警官,共筑安全防线

在兴国县红领巾少年军校内,团队举办了安全知识讲座,重点围绕防溺水、反诈骗等校园常见安全问题展开,旨在增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通过游泳安全知识讲座,大家详细讲解了溺水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同时,反诈宣传也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队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环节,教会他们如何识别和防范各种诈骗手段,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当地警官的带领下,实践团与警官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村民们普及了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知识,引导村民们树立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乡村环境。这一行动不仅展现了所有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更为构建平安乡村贡献了一份青春力量。

在兴国的田野上,他们亲手插下的每一株秧苗,都是对农业传统的尊重和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在刺绣传习所里,他们每一次针线的穿梭,都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对艺术创新的追求。在红色圣地的探访中,他们每一次深情的凝视,都是对革命精神的缅怀和对未来责任的思考。

“薪火相传·艺心筑梦”团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探索艺术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加入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来,共同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图片:刘歆玮、张旭、张家伟;文字:胡家翀、毛洋丽、杨懿凡、黄阳彦、傅健、熊国兴)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