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漫步古镇

发布时间:2024-05-27 11:11:0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就是千年古镇秀美锦江。

清明时节生机盎然,与工作队一行三人竹杖芒鞋,漫步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的明清古街彭家巷,小巷悠长而宁静,两边是紧密相连由白墙灰木搭建的上了年头低矮的小屋。

白墙剥落,露出里面江南特有的红土和枯黄的稻草;灯光昏暗,里面的老人正耐心细致的收拾晚饭后的餐桌,用方言絮叨着家长里短;阁楼依在,只是不见美人倚栏,若是细雨霏霏,则很有戴望舒笔下《雨巷》的诗意,或许也可以与一位丁香姑娘不期而遇。

沿着脚下墨青色的石板路前行,便来到千年古城墙遗址和孟津门码头,站在古城墙上,吹面不寒杨柳风,抬眼望去,浮桥行人阑珊,江上渔火忙,信江如练流水悠悠,远山葱翠点缀烟火人家。遥想当年十里帆船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眠,往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和诗篇,最有名的要数唐代大诗人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逝者如斯夫,弹指一挥间。由于驻村工作,在锦江工作生活已经好几年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其中也经历了疫情防控最困难的时期,渐渐地融入到其中,他乡早已是故乡。

当初组织选派,在众多驻地里我还是选择了离家较远的锦江,用弘一法师李淑同的话说,“缘起我在人群中看见你,缘散就是我看见你在人群中”,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的一种缘分吧。

如果真的追溯起与锦江的缘分,则要回到45年前。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我也不过七八岁,乡下顽童第一次跟着奶奶走路远行来锦江古镇赶集。家里拮据,舍不得坐车,实际上当时也没有什么车辆,大巴车很少很少,偶尔路过,小孩子们还要像看新娘子一样驻足张望大声呼叫,轿车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了。

从老家到锦江有二三十里的距离,石港大桥还没有修建,路过信江需要摆渡,往返一次,需要一天时间。奶奶是个小脚女人,穿着蓝布褂子和黑布鞋,走路总是颤颤巍巍,走了不多时便要停下来休息会儿,我便拉着奶奶催促着快走,猴急的生怕晚一步赶集的人就会散去,只剩下空荡荡的街道和我祖孙二人。奶奶总是笑着摆摆手说,你先上前你先上前。

初到锦江,印象最深的就是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尽管行人衣服着色单一,都是蓝白灰,没有一栋高楼,却也显出不同于乡下的难得的热闹。

 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未吹入古镇。街上都是国营店:国营商店、国营食品店还有国营合作社。在我这样的农村孩子眼中,一切都是很新潮的,有邮局,有线电话,还有电灯。而那时我们农村点的都还是煤油灯,如果点一晚上煤油灯的话,第二天鼻子里就全是黑色的油污。

物资匮乏的年代,乡下人进城只要可以吃到点街上的东西就可以心满意足。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跟着奶奶走几十里路到古镇的原因。站在包子铺门前,我拽着奶奶的衣襟,驻足在包子店门口不想挪步。

  那时买包子馒头,还是要用粮票,只有钱没有粮票是不行的。当时包子是五分钱一个,馒头是两分钱一个,奶奶也知道我想买有油腥味的包子吃,她从衣服里面掏出用手帕--她的钱包,还是拿出两分钱买了一个馒头给我。尽管如此,一个白面馒头,还是让我细嚼慢咽,细细品味。光顾着吃白面馒头的我,在多年之后才回想注意到奶奶的那一天好像什么都没吃,只是吃了一点从家里带来米花糖……

1995年,我参加工作了,成为一名税务工作者,家里的境遇逐渐好了起来,不再会因为吃饭的事情而烦恼。而奶奶却与世长辞了,老人家吃了一辈子的苦,为了小辈们的成长从没有享过什么福。我最大遗憾就是没有开上车带上奶奶再来锦江游玩一次,因此每次出差到锦江都会买上一两个馒头,并不是饿,而是寻找那份思念,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再也找不到当年牵肠挂肚的味道。

如今的锦江古镇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扬帆奋辑,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即便早就不再是老县城,但荣光仍在。锦江的重要交通枢纽石港大桥修建完毕,全国三大微型元件产业园是重要的税收来源,商贾往来,帆樯云集。大街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路边店面五花八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的生活更是今非昔比,人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塔洲大桥和洲和大桥的相继建成,一个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生态宜居的古镇画卷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仰望夜空,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坐在孟津门码头浮桥上,思绪万千。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韶华易逝青春难追,仿佛昨日还是青葱,转头已过半百。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何尝不是如这寂静的夜空下的一颗流星,稍纵即逝,虽然时光短暂,但我们从不后悔来过这个地方,能脚踏实地为民谋利谋福祉,虽不至于青史留名那样壮烈亦可得到人民群众真心诚意的认可,也是我最大的心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管成功与否,我只顾风雨兼程。

 信江河水静静流淌,仿佛还在诉说着古镇曾经的过往,在同行驻村队员小孙的催促下,我才发觉夜已至深,我们回到驻地安置点,而小区的人们早己进入到甜美梦乡。( 邵河福)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