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加强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建设,探索多元化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24-05-17 08:03:47 来源:中国报道

杨小莲 广东省律师协会涉外知识产权与信息安全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

  魏晶晶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

引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WIPO每年为世界知识产权日确定一个活动主题,成员国围绕该主题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突出知识产权在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以“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创新创造,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全面展开。

每年的4月份是知识产权行业的大事,无论从最高院到基层法院等司法机构,还是从国知局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监管机构,都会组织各种活动并推送行业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笔者一是作为知识产权行业的资深调解员,笔者二是作为资深的知识产权审判人员,均在2024年4月参与了多次知识产权案件调解经验的分享会。轰轰烈烈的4月份过去后,笔者尝试从不同视角开始思考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建设问题。

根据两位笔者多年的知识产权行业从业经验,笔者深感目前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在人才建设、培养路径上的严重不足。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知识产权调解员存在的必要性,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的现状,以及加强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径。通过分析当前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和建议。期望本研究能够为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从而为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贡献一份力量。

一、知识产权调解员存在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一)《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

 2021年10月22日,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

(二)我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2024年4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关情况。发布会提到,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指导管理的调解组织达2000家。今年第一季度受理调解案件达到2.6万件,同比增长27.7%,有效拓展了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渠道。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协同推进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知识产权领域“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截至目前,648个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和5095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平台推送案件调解成功率近80%。

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纠纷调解是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重要环节。在版权纠纷调解方面,2018年至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257.67万件,其中版权案件172.25万件,约占知识产权案件的66.8%。

(三)案多人少的客观现实和矛盾长期存在的合理预测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对万众创新的鼓励,我国呈现了知识产权创新的新局面。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知识产权领域纠纷日益增多。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如果第一时间发现了知识产权侵权情况,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到法院起诉,导致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受限于法官员额等编制所限,法官和行政执法人员无法按照对应比例增加,从而导致司法审判、知识产权行政机关面临案多人少的严峻局面。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于2024年02月27日发布信息,“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成立5年来,共受理案件18924件,各地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庞大而且逐年增长。”在此背景下,亟须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法院适应时代发展,推动中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

根据国新办于2024年4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总数达112家。全年查办专利商标违法案件4.4万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6.8万件,查办版权侵权盗版案件4745件。查扣进出口侵权嫌疑货物6.2万批次,核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1.9万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9万件。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3.1万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2500余件。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万起。可见知识产权领域案件数量之多。

而在司法人员方面,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为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被核定政法专项编制100人,主审法官员额30人,包括院长1名、副院长两名(其中一名副院长兼任政治部主任)。除了院长、副院长外,其余27名法官均按内设机构负责人职级待遇配备,规格较高。根据广州知识产权法院2023年12月15日的信息,自2014年建院以来,广知院新收各类案件98360件,审结89666件。2023年1-11月新收案件13046件,审结12600件,法官人均结案457件。这意味着每年250个工作日,广知院法官在每个工作日需办理1.83个案件。

根据广州知识产权法院2024年2月2日的信息,2023年度,广知院新收案件14010件,办结案件14193件同比增长9.86%。办结专利权纠纷案件11224件,同比增长74.18%,办结商标权纠纷案件828件,同比增长21.05%,办结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174件,同比增长10.83%,办结著作权纠纷案件1524件,办结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93件,同比增长16.71%。知识产权案件逐年增多。

2024年4月30日最高法发布的《二〇二三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报告,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46.22万件,全国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7049件,全国公安机关共立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万件。知识产权犯罪情况日益严峻。

具体到地方,2024年4月23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广东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2023年度)》。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1089件,同比减少22.2%,一审服判息诉率超90%;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4574件,案件结收比103.83%,其中涉发明专利类案件数同比增幅超五成;调撤案件53500件,调撤率57.39%,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可见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知识产权纠纷表现出法律问题与技术专业问题高度融合的特征

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特别是处理专利案件时,逻辑思路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需要调解员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行业背景。

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性,主要源于知识产权本身的特性以及涉及的法律和技术问题的复杂性。首先,知识产权涉及多种类型的权利,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每种权利都有其独特的法律规则和要求。因此,处理这些案件需要具备深入的法律专业知识,以理解和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知识产权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例如,专利侵权案件可能涉及专利技术的解释、侵权行为的认定以及赔偿数额的计算等。这些技术问题通常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技术背景和专业知识才能有效解决。此外,知识产权案件还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由于知识产权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涉及多个主体,如发明人、专利权人、被许可人等,所以案件的处理需要全面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和法律关系。

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利益多元化、诉求多样化、市场复杂化、技术难度高。与普通的民商事案件相比,知识产权纠纷表现出法律问题与技术专业问题高度融合的特征。尤其是在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案件中,法律与技术的融合更为明显。

2014年以来,除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4家知识产权法院,在南京、武汉、深圳等27个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南京、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宁波、合肥、福州、济南、青岛、深圳、天津、郑州、长沙、西安、南昌、兰州、长春、乌鲁木齐、海口、厦门、景德镇、重庆、温州、无锡、徐州、沈阳)。统一审理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民事、行政知识产权案件,努力实现技术类案件的审理及时有效、标准统一。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创新活动的日益频繁,知识产权纠纷也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知识产权案例数据分析报告(1985-2023年),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已发布190例知识产权案例,其中2023年发布6例。知识产权案例终审结果改判类占比超四成,改判原因以认定事实错误为主。190例知识产权案例中二审和再审有143例,终审结果有10类。其中终审结果为改判的有4类,共计63例,案例数量最多,较2022年(61例)增加2例,总占比约为44%;包括二审全部改判有26例,二审部分改判及再审全部改判均有14例、再审部分改判有9例。终审结果为维持原判的有1类,有57例,较2022年(55例)增加2例,均为二审维持原判,总占比约为40%。驳回再审申请、二审达成调解协议、二审撤回上诉、驳回复议请求及二审移送审理5类共23例。改判类案例共计63例,从改判原因来看,认定事实错误的最多,有26例,总占比约为41%;认定事实错误及适用法律错误均涉及的有20例,总占比约为32%;适用法律错误的有17例,总占比约为27%。2023年新增知识产权案例高频词新增18个,“专利”出现频次首次超3000次,知识产权案例侵权赔偿数额50万以下的占比超八成,2023年新增案例最高侵权赔偿数额达150万。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性体现在法律、技术和法律关系等多个方面。因此,处理这些案件需要具备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技术背景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任务,要求调解员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技术洞察力。调解员不仅要准确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法规,还要深入理解技术细节,以便在调解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问题、把握关键。

当前,随着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纠纷呈现出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这要求调解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快速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调解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但是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发现,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实中存在众多问题。

(一)在中国法律服务网找不到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本人

政府司法部的官网查询不到知识产权调解员或调解委员会,会给争议解决造成困难。例如当事人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不能够快速且便利的寻求知识产权调解组织的帮助。笔者作为多家法院和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常年参与知识产权案件调解,也无法在司法部官网上查询到自己的姓名。这表明中国法律服务网上关于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信息不够完善和最新。

笔者一在中国法律服务网(12348中国法网)上以“找调解”“知识产权”等关键词查询,结果显示北京市只有7家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广东省没有任何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的记录。在“人员查询”,搜索笔者一自己的姓名也没有结果。

(二)有限的知识产权调解组织

笔者在企查查上查询“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时,检索结果只有295个,其中广东省只有33个;查询“知识产权调解”时,检索结果只有29个。且查询记录中部分机构已注销或者为仲裁机构或为其他商事机构,并不是调解组织。

知识产权调解组织数量极少,造成了当事人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不能够快速且便利的寻求知识产权调解组织的帮助,从而将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

(三)调解员队伍中极少数量的知识产权律师

知识产权调解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应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和规律。他们应具备深厚的法律素养和敏锐的法律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知识产权纠纷的核心问题和争议焦点,提出切实可行且富有创造性的调解方案。同时,他们还应通过不断实践锻炼和案例研究,积累丰富的调解经验,提升调解技巧和方法。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知识产权调解员才能高效、准确地化解矛盾纠纷,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笔者一于2019年入选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首批特邀驻院调解员。最初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只有五到八名常驻调解员,经过四年左右的发展,常驻调解员也只有不到20名。即使加上非常驻的调解员,相比于每年过万的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员的数量比例还是非常低。

律师成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调解员后,因为时间冲突和调解补贴微弱,调解员的流失率也非常高。

笔者加入多个律师群,通过调研发现,局限于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专业性和律师有限的时间,很少有律师,特别是年轻律师,愿意成为知识产权调解员。

(四)大学院校中未开展调解有关的课程

调解作为一种社交技能,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无论是职场中的冲突解决,还是社区中的邻里纠纷,调解能力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调解不仅是解决冲突的手段,也是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习调解,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律体系,增强法律意识,这对于未来可能从事法律职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各种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增多。掌握调解技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大学开设调解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解决冲突的能力、法律意识、多元化和包容性意识以及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能力不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影响。

笔者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未发现大学院校中有开展调解有关的课程。大学生,特别是法学院的大学生,是未来法律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产权调解员的生力军和新鲜血液。大学课程中缺失调解课程对于培养调解员队伍非常不利。

三、加强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在这一背景下,知识产权调解作为一种高效、灵活且成本较低的纠纷解决方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知识产权调解员作为调解工作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直接关系到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强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升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对于促进知识产权纠纷的有效解决、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站或委员会的建立

截至目前,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指导管理的调解组织达2000家。我国应充分利用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知识产权行业协议和专业知识产权律师进一步组建专业的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工作站或委员,专注于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同时,其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如法院、仲裁机构、知识产权局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例如,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和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合作建立了调解站,创建了一种新型调解方式,取得显著成果。2023年7月31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与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双方共建的“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协作基地”揭牌。双方将进一步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推动纠纷协调化解,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不仅如此,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还在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了“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驻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法官办公室”,大力支持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合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司法服务队伍,共同建设法律共同体,在知识产权调解案件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有效缩短诉讼时间,减少维权成本。该中心将进一步深化与白云区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化解领域的合作,推动多元解纷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方将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水平,为当事人提供有力的人民调解服务。同时,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坚持全方位协同,汇聚多方合力,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纷机制,加快形成知识产权纠纷大调解格局。

知识产权调解工作站或委员会应具备专业化的调解团队,包括法律、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之,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站或委员会的建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不断完善调解机制、提高调解效率和质量,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库为常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

目前全国范围内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已经雨后春笋般的普及开来,但是未经知识产权专业训练的常规调解员无法调解知识产权案件。

为了充分利用目前各级常规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丰富自愿,应该在各级市区级设立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库,为常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扩大知识产权调解员的队伍。

应定期对常规案件的调解员开展培训、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调解技能。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座或分享经验,拓宽调解员的视野和思路。

增加专业领域内人员,为化解重大、疑难知识产权矛盾纠纷提供专业支撑。

(三)在大学里开设调解课程

为了扩大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应在大学里开设调解课程培养大学生接受调解的意识和概念。

大学的调解课程通常涉及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同理心和非语言交流。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都非常重要。调解过程要求参与者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各方立场,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种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调解技能在许多职业领域都非常有价值,如法律、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通过在大学学习调解课程,学生可以为未来从事这些职业做好准备,并增加就业竞争力。

许多大学调解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区调解项目,这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种参与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社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鼓励大学生在实习等社会实践中加入各级调解组织,参与调解实务工作。

(四)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推广,吸引知识产权行业专业人士加入调解员队伍

各级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各种政府官媒或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加强对知识产权调解工作站或委员会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特别是律师、专利代理师等专业人士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同时这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将大部分案件分流到前端,而不是一股脑地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五)提高知识产权调解员的专业素养

通过举办定期的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活动,加强调解员在知识产权法律、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同时,鼓励调解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调解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六)增加知识产权调解员的心理学知识储备

除了专业的法律知识,知识产权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既需要与大量网店店主、士多店、家庭主妇等极度缺乏法律知识人员沟通,又要与不懂知识产权的常规律师或与深谙知识产权法律的知识产权律师沟通,调解员要面对来自于各个阶层的专业或非专业的质疑或挑战,具备心理学知识对于调解工作会有重大的帮助。

调解员可以参加专门针对调解工作的心理学培训,如冲突解决心理学、谈判心理学等。这些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调解过程中的心理动态,如当事人的情绪变化、心理需求等。

调解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和文章,以扩展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储备。例如,他们可以阅读《心理学与生活》、《人性的弱点》等经典心理学著作,也可以关注一些心理学公众号或博客,获取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应用。

调解员可以在调解实践中应用心理学知识,如通过倾听、提问等方式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当事人缓解紧张情绪、建立信任关系等。通过实践,调解员可以不断检验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学知识。

调解员可以与心理学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如邀请心理学家参与调解工作、参加心理学相关的研讨会等。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调解员可以获取更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

调解员在完成调解工作后,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分析自己在调解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和总结,调解员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调解水平。

总之,提高知识产权调解员的心理学知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调解员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更好地应对调解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七)强化知识产权调解员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培训中加强沟通技巧、调解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使调解员能够更好地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协调,促成和解。同时,注重培养调解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调解场景。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加强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建设、探索多元化解决策略是应对当前知识产权纠纷形势的重要举措。通过不断提高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建立完善的调解机制,我们能够为司法活动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保障。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支更加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