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卫

“十大”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3-09 19:25:5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于2017年12月正式发布,文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基本任务,包括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江西省出台了新时代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指标体系等不同层面的有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架构。

多年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认真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文件精神以及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指标体系等,紧扣“十大”育人体系,倡导师生牢记“学好软件、报效祖国”使命,通过党建引领,围绕学校事业发展,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为培养又红又专技术技能人才作贡献。

一、课程育人夯基础

课程育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近年来,学校陆续建章立制了《“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课程库建设与管理办法》《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64项制度。适时动态调整课程设置,组织专家统筹规划每个专业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设备和实验室设施等,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持续开展公开教学评课、教学竞赛、全员听课互评等,积极探索案例教学、互动参与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课程育人夯实基础。

多层次的听课和督导机制,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多年来,学校领导坚持深入班级听课,指导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仅在2023年,校领导参与听课巡课共计110余次。教学督导组加强教学常态化检查,组织全校干部、教师等开展全员听课,其中,2023年开展了2400余人次的听课,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听课473次。在全校范围选拔了367名学生信息员,负责收集学生对日常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定期编发教学督导简报,通报教学督导情况。

学校综合运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参与等多方面的手段,连续多年开展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比赛,选树一批典型精品课程。比如:建设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一批“课程思政”课程,持续完善讲义和教案,并付诸教学实践。省级教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实证研究》等多个项目结题。

二、科研育人强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科研育人重要功能。学校通过制度创新引导和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持续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项目选题立项、项目研究和成果运用等。自学校“升本改大”以来,在项目研发、课题、论文、专利、软著等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踏上新台阶。

“用企业家育人理念培养学生、请工程师当老师、用真实的项目实训”在学校实践了多年,也正是这种“教的都是新的,学的都是用的”培养理念,使老师和学生共同成为科研的主要力量。比如:2020年5月,江西省委政法委与先锋软件、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利用先锋基于区块链的KRM-A6平台,开发政法跨平台系统。先锋软件联合了蚂蚁集团等企业,与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区块链学院共同组建了研发团队,具体负责项目研发与实施。经过团队一年多的努力,“区块链+政法跨部门办案平台”研发成功,并在江西省公安厅、江西省检察院、江西省高院和江西省司法厅等部门进行了运营。

学校积极推进包括科研创新团队培养支持计划在内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引导师生参与包括科技项目研发、科技创新在内的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科研团队建设和校企合作项目,整合全校科研资源形成合力,有效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区块链、软件、网络、艺术设计、电商、数字经济等众多专业技能兴趣小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研发学校的区块链KRM-A6系统、智慧校园软件、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研发工作,此举措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实践育人提能力

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学校分类制定了实践教学标准,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安排有课程实践教学、专业顶(跟)岗实习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劳动教育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了规定的学时学分,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育人基地等。

学校开设了劳动周、《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实践课程;同时要求各学院,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设置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实践环节,旨在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了100余个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先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先锋创客小镇建设,建设了先锋天使咖啡、移动互联网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江西第一个4.0版专业化众创空间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通过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不断建设和完善“基础+综合+实践(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推进了校园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定了《校园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把1700多亩校园分为5大块105个责任区,按照“四包”即安全、卫生、绿化、秩序工作的内容,让全校各个班级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校园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中来。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红色走读”“三下乡”、生产劳动、支教活动、电商帮扶、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发挥全体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每年全校师生100%参与花园式校园建设,亲手种植郁金香、百合等几百种花卉,举行郁金香花展、金秋花展等。此外,还成立了学生创业社团、劳动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实践类社团,为广大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四、文化育人增底蕴

学校通过传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持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重大历史纪念活动日、国庆日、传统节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日子,组织开展“红色基因伴我成长”“党的基本知识竞赛”“红歌大合唱”等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组织师生开展“诵读红色家书”等活动,组织师生开展“红色走读”“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激励师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还通过校园文化宣传栏、公告栏、抖音、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近年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堂,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主题班会、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优秀文化,使学生入脑、入心。学校持续用红色文化滋养数字工匠培育,赋能大思政课。推动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学生运用数字科技赋能井冈山红色旅游。由此,学校获评了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江西省高校“最美思政课”(本科组)等荣誉。

邀请劳模和知名文化专家到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讲座,还联合江西省艺术戏剧院等省内外多个单位开展了校园书画展、传统文艺演出等。通过“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数字体验馆、党建“先锋”基地、花园式校园劳动教育基地等,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思政教育、党课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此外,文学社、书法社、音乐社、轮滑社、红色故事宣讲团等上百个学生社团,周周都开展学生文化活动,月月都进行活动比赛,努力通过社团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吸引力、感染力。

深入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形成了学习的先锋、运动的先锋、快乐的先锋、创新的先锋、劳动的先锋“五个先锋”校园文化品牌,同时,将“创业创新、知识管理”校训、软件企业办软件大学的历程等融入校园文化中。不断夯实学校党建“先锋”品牌,通过组建一支先锋队、建立两套培养方案、完善学生党员成长考核机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善用“党建+”模式,五个方面打造“党韵先锋”党建品牌,以学校党建基地为平台,以“韵”传递党的声音,以“孕”发挥组织育人,探索培养学生党员成长路径。还通过举办南昌市郁金香花展、创客嘉年华等校园特色品牌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美育等建设,增强了师生爱校意识,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用高尚的校园文化熏陶人。

五、网络育人强阵地

网络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云思政”的形式,把思政育人的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把“线上育人”与“线下育人”相结合,打造网络思政育人阵地。通过先锋子弟兵计划、网络文明志愿队伍开展各类活动等途径加强了网络育人管理工作,还通过“软件+人工”等方式实时关注和引导网络舆情,让网络思政发挥正能量作用,朝着积极健康向上方向发展。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安全宣传月”“文明网络行”等活动引导师生正确认识网上行为与社会责任、网络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系,增强师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

建立健全网络育人机制,培养党员干部、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等用好网络开展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进行专业学习等。在评定职称、年度评优评先工作中,把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考评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鼓励教师通过主流网络媒体发表思政文章,持续宣传推广思想政治工作好经验、好做法。

学校通过“线上+线下”并重并行,积极开展网络资源文化宣传推广活动,通过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诸多网络活动,开展了微电影、动漫、摄影、网文、公益广告、音视频、短视频、校园歌曲等网络作品的比赛。在网络上发起“青春告白祖国”“我和祖国有约”等活动,引起热烈反响。注重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六、心理育人润无声

心理育人工作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不断健全专业化团队、提供全方位服务、注重预防与干预等,多措并举深入地推进心理育人工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是学校构筑心理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每学期开展1次全面筛查工作,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不断完善四级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和指导手册。

学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并设置2个学分,32个课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宣传和教育活动,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情景剧大赛等。通过团体辅导,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更多了解和喜爱。

学校建立了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素质拓展基地、院级心理辅导站等,还成立了心理教育工作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协会等,每年积极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咨询等,采取面谈、电话、网络多种形式,接受学生咨询,帮助学生解忧排难,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七、管理育人守规矩

学校大力推进依法办学,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管理服务育人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新《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修改学校章程,进一步理顺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保障、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三是健全完善《学生手册》,包括考勤制度、课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涵盖学生的学习、行为、纪律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标准。四是持续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要求以及守规矩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自律意识。

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制定各岗位考核制度,实行月度考核标准,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充分发挥各岗位的育人功能,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建立完善了惩戒机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及时、公正地惩戒,让学生认识到违规行为的后果,增强自觉守规矩的意识。建立持续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育人效果。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发展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学生宿舍实施自我管理,搭建以学生党员为楼长、学生骨干为层长及寝室长的三级架构学生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党员干部作为楼长,起到了党员示范岗作用,将党建文化渗透到学生宿舍,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公寓自主管理效果。

八、服务育人提质量

学校大力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项目,同时,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服务机制,在学生社区建立党团组织,实现对学生公寓、楼层的全覆盖,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服务体系,健全线上线下责任区、先锋岗、工作坊等机制。辅导员在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做到全员覆盖、全时保障。

学校坚持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多元化载体,助力“五育并举”融合有提升。“青尽全力”服务大局,“青如手足”解忧化难,“青力青为”贴近青年,深度开展“我为同学办实事”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冬日捐衣”“童心港湾”“冬至包饺子送温暖”等活动。仅在2023年,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2000余人次志愿者服务时长4000余小时;参加寒暑假“返家乡”“三下乡”社会实践、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人次,多位团干部获评省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学校志愿服务团队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等荣誉。

学校每年召开毕业生现场双选会和网络招聘会,多措并举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校院领导不断深入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开展访企拓岗工作。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增强就业创业意识。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常态化引入心理服务、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力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针对贫困学生和未就业学生,学校建立一对一就业帮扶机制,建立“一生一档”就业工作档案,开展谈心谈话,摸清就业需求和具体困难;积极开展贫困毕业生兜底工作,加强就业补贴工作,校领导、党员干部等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就业。

九、资助育人强帮扶

资助育人是促进教育公平、增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途径。自办学以来,学校不断加强资助育人工作,比如:2023年,学校设立了100万元“先锋”奖学金,资助学生完成学业。此外,相配套的勤工助学体系也已经形成。

学校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资助体制机制,统一协调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大格局。学校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机构,对资助工作实行了阳光操作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增加透明度,坚持三级评审、三级公示制度,保证了公平、公正、公开评审和发放。有较为完善的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资助体系,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良好。

为做好资助育人,学校加大宣传力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学院、各班级等利用网站、公众号、QQ、主题班会等线上线下一体化形式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定时回访受助学生家长,提高师生知晓度。同时,通过资助育人,提高学生对国家、对学校的感恩意识,使其更加努力学习,毕业后认真工作,回馈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深入开展了“助学•筑梦•铸人”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制度,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合理认定标准,建立困难学生信息库,并实施动态管理。每年拿出一定的行政、教辅岗位数,安排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进行勤工助学,既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又培养了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

十、组织育人作示范

学校全面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方面。落实了党组织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坚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大力推进双融双育工作建设。近年来,区块链学院教师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网络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和智能科技学院学生党支部获批全省首批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工作重点单位。扎实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培育工作,开展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工作。

制定了校院两级学生会、各类社团建设等管理办法,并将学生会和社团管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学生工作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党课和团课制度完善,定期开展党课和团课培训。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由校党委统一领导的党群工作部门、机关党支部、学院党总支等,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活动日的落实。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团委、宣传、保卫、人事、教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学生会、学生社团指导工作,明确了团委副书记直接担任学生会的指导老师。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的日常管理、学生活动等工作均在党委工作部的领导下完成。

校团委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组织机构,负责全校所有学生社团管理。学校建立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实现了学生事务、社团事务、权益服务等多项功能服务,统筹开展社团登记、年检等工作。学校提倡和指导学生社团自我管理,目前,学校有文艺、体育、专业等各类社团近百个,各社团遵守规范,定期开展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健全学生组织管理机制,扎实做好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干部的选拔及培育工作。学生会、各学生社团均有一名党员指导教师,他们负责学生骨干选拔,参与学生活动策划等工作。建立健全了党校、团校培训教学计划和工作管理制度,每年开展党校培训、团校培训,课时均不少于36学时,还通过智慧校园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学生日常教育,并倡导全校师生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进行自我学习。

(作者: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尹祖国)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