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卫

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发布时间:2021-09-07 17:25:5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9月1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就是全面考察,了解实况;研究,就是探索规律,寻找答案。调查研究就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知少到知多的过程,调查研究多了,就会有基于事实支撑的真知灼见,本领就会大起来,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当下,有的同志不肯伸脚到基层一线去调研,有的同志打心眼里不重视调研,往往人还未去,思想态度就先抛了锚,从而出现“伪调研”“调演”和“约研”等怪象,偏离了调研初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年轻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抛开盲目自信,摒弃主观臆断,抵制经验主义、拿来主义、本本主义,让调查研究回归初心本位。

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调查是研究的前提,要想获得第一手资料,不能学“井中葫芦”,浮在水面,只有“身入”,亲身体验,进而“心至”,才能听到实话、摸到实情,把调查的功夫做深、做细、做实。要练好“脚力”。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调研才有泥土气息,要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既走“规定路线”,又搞“微服私访”;既“弯腰下马”“脱鞋下田”,又进门入户访察实情;既看“前庭”和“门窗”,又看“后院”和“角落”,坐热板凳问衣食住行,掀开锅盖察柴米油盐,原汁原味掌握第一手材料。要练好“眼力”。有眼观六路的调研有参考价值,要善用“求全”眼光,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要巧用“聚焦”眼光,紧盯问题靶标,看深看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病症”。还要学会察言观色、见微知著,善于发现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从而发现人所未察、人所未见。要练好“耳力”。有群众心声的调研才有真材实料,要秉持为民情怀,放低姿态“甘当小学生”,既听群众的顺耳话,也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要闻诤言而不怒,闻微言而不弃,多听听怎么说、多问问怎么看、多请教怎么干,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

调查研究既要“去伪存真”,更要“去粗取精”。调查的是问题的真相,研究的是问题的本质。只有认真研究、善于总结,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表象看清本质,才能真正找出制约因素和关键症结。要提升“认知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加大知识储备,建立知识体系,提升理论水平。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炼就政治慧眼。要提升“洞察力”。巧用靶向思维、交叉思维、故事思维、矩阵思维、肯定式探询等思维,对已知素材进行反复查证、查实、查核,把零碎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打破思想定势,不断戳穿“皇帝的新装”。要提升“鉴别力”。结合上级精神,立足现实问题,对素材和信息甄别取舍,对形势发展和现实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区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做到抽丝剥茧、吹糠见米。

调查研究既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衡量调查研究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这是调研的根本指向和价值所在。要强化“决策力”。融入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拿出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借助专家智库和民智力量,充分论证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依据望闻问切的“诊断报告”,制定对症施治的“良方猛药”,切实把群众所盼变成决策所为。要强化“执行力”。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和“等不及”的责任感,列出解决问题的“清单”,定责任人、列时间表、签军令状,做到解决问题一抓到底、不遗余力,跟踪督导不挂空挡,问责追责一严到底,确保问题起底清仓、见底归零。要强化“续航力”。盯着问题多搞“回头看”,揪着问题多杀“回马枪”,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创建边调研、边整改、边监管的信息共享平台,分析决策成效,总结推广经验,形成制度机制,实现调研成果效能最大化。

(作者:中共赣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汪连山、卓子兮、赖炜)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