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安徽蚌埠卷烟厂劳模创新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0-09-28 13:03:16 来源:中国报道

32年,扎根车间生产一线,从辅助工、操作工到维修工,再到如今的包装设备技术大拿,体现了一个人的韧性有多强。

32年,5项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精益改善课题,100余项技术攻关课题,证明了一个人的技术有多高。

32年,成立“李银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内部授课180多课时,为企业一线培养优秀操作工和维修工150余人,显示了一个人的作用有多大。

1988年毕业参加工作,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江淮工匠”、“珠城工匠”获得者,蚌埠卷烟厂卷接包车间包装设备技术主管李银平,用自己32年的坚守,成就了三种身份,成就了蚌埠卷烟厂一段注定流芳的佳话。

足履实地:给机器看病的“医生”

5月14日早上9点,李银平照常在车间内巡查设备的运行状况,他的步子并不快,宽敞的新厂房里这样的一趟走下来,往往要花上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天步数破万再是正常不过。此时在1-4机组的包装设备前,李银平缓缓停下脚步,“声音不对,”他微微摇头,包装机司见状当即将设备停下,从小盒输送通道出口处抽检烟包,仔细一看,果不其然。烟包小盒的棱角、叠角处均有轻微蹭伤露白,所幸发现得早,质量追溯及时,成功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一次质量事故。

李银平手拿着烟包,扫了一眼,判断出故障存在于设备六号轮与七号轮之间,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六号轮与七号轮推接杆不同步,才造成烟包在输送过程中受到挤压,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出轻微异响。“真神了!”包装机司杨师傅不禁叹了一句,而这只是李银平日常工作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李银平师傅时常同我们说“机器就像人一样,长时间运转难免会有个小病小灾的”,而在我们眼中他就是一位专为机器看病的“医生”,设备维修便是一个替机器“祛病”的过程。从古至今中医治病,重在四诊“望、闻、问、切”,在“李大夫”这也同样不例外。“望”是勤观察,只要有空闲的时间,李银平就会在车间来回巡查设备生产状况,一天下来“三趟算少,四趟不多”;“闻”是善凝听,在巡查设备过程中,仔细听机器运转的声音,留意有无杂声、异响;“问”是常交流,向包装机司询问设备的运行状况,轮保后运转跟踪情况等;“切”是解难题,在对各台设备了然于心的基础上,才能精准有力地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多年来,在蚌埠卷烟厂卷接包车间工人中,有这么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小问题找跟班,大问题找长白班,疑难杂症快找李银平!

潜精研思:勇于攀登的“发明者”

在蚌埠卷烟厂卷接包车间每一台包装设备的后方,都安装着一个“GD故障停机条包自动取出装置”,而这个装置的设计者正是李银平。生产运行过程中,设备不可避免出现故障停机,以往停机时间过长,条包美容器下方的条包若不能及时人工推出,就会被二次加热烙铁烫出水雾或是烤坏变形,造成不必要的消耗与浪费。李银平发现问题后主动挑起大梁,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我是技校毕业,专业知识有限。”李银平直言不讳,尤其在从事维修技术工作之后,总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愈发不够用,可办法总比困难多,怎么办?自学!那段日子李银平着了迷一般地看书,一页一页地啃资料,一环一环地咀嚼理论,一点一点地琢磨图纸,“除了干活,几乎手不释卷”,没有先例可借鉴就大胆去试,触到不了解的领域就查资料,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同行讨教,整颗心都扑在了课题上,寒来暑往,足足大半年的时间,还真搞出了大名堂!

“GD故障停机条包自动取出装置”设计一亮相,便赢得满堂喝彩,此项发明一举解决这个困扰卷烟制造业多年的技术问题。一是避免了产品质量问题,二是减少了消耗浪费,三更是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醇酿一开香千里,这一装置在安徽中烟五家烟厂乃至行业内,很快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

通过自学和职工大学等多种途径,李银平将“干中学、学中干”的理念一以贯之,三十二年间丝毫不曾懈怠的背后,有的是忍苦耐劳的累累硕果,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有的是声名远扬的赫赫功勋,多年来累计为企业节约近800余万元。李银平身上这一股潜心研思、笃学不倦的攀登精神,现如今已成为蚌埠卷烟厂的一张名片,在未来更会是蚌烟人集结奋进路上的一颗定盘星!

冰寒于水:期待被超越的“老师”

技术攻关的征程没有终点,李银平的斗志却愈燃愈烈,“一人力量小,百人力量大”,李银平心中所想的是,如何将他持续了32年的马拉松,跑成一场春去春又来的接力。

一声号角响,蚌烟英才聚。

在蚌埠卷烟厂,有这样一间以李银平的名字命名的创新人才工作室,自成立起的十年间,工作室先后开展攻关改善课题100余项,其中26项公司重点课题项目,40余项课题项目成果获得安徽中烟技术创新、精益改善成果奖、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奖,项目目标实现率超95%,项目预算执行率超97%,为企业节约资金1千多万元。

“李银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攻关,更承担起了车间人才培养的重任,成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摇篮,人才队伍培养的大本营。仅2016年至2017年,工作室开展内部授课180多课时,撰写OPL60余篇,完成“师带徒”任务120余项,多年来为蚌埠卷烟厂一线培养优秀操作工和维修工达150余人。

“争取多带徒弟,多一些再多一些,争取每一个都能独当一面!”李银平说起自己的心愿显得很是振奋。与李银平师傅谈起天分,他听了却直摆手,“你们是大学生,有哪个不聪明?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我这些年算是干出了点样子,但非要谈天分,那我只有耐得住性子的天分!”在李银平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雕琢复雕琢,片玉万两金。“有时候我走得慢,有时候你走得慢,但说到底,一直在走的人,会走得更远”,只要能耐得住性子,经得起磨炼,守得住初心,专注地去做一些实事,就一定会“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心心专一艺,事事在一工,念念系一职。李银平用32年的辛勤耕耘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初心在方寸,咫尺见匠心”,一颗初心扑在十尺见方的包装设备,毫厘间的革新彰显匠心独运!用一辈子做成一件事,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不要瞧不起你手头上的每一件琐碎小事,只有把它们干漂亮了,才能成就将来的大事。”李银平想对蚌烟的年轻人们说。

蚌埠卷烟厂诞生于枪林弹雨间的苏北,历经战争洗礼,跨越风雨坎坷,任历史的青空风云变幻,岁月的江河激流澎湃。唯一不变的是,发展浪潮中总有李银平这样甘为蚌烟鞠躬尽瘁的可敬劳模,技术攻关中总有李银平这般肯为企业冲锋在前的大国工匠;唯一肯定的是,蚌烟劳模的故事将始终流传,蚌烟工匠的精神定永不褪色!( 王悦力、 张冰)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