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百姓脱贫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作为李保国曾经的战友,杜纪壮也时刻牵挂着农民的利益,把科研工作放在脱贫一线,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干实事。
废寝忘食指导技术
杜纪壮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一听那些南腔北调就知道是果农在咨询问题。“有时候正吃饭呢,电话来了也要接,老百姓没拿咱当外人,他们肯定是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了才会给你打电话……”对果农的问题,杜纪壮总是认真解答,不急不躁。
为了让更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用上新技术,几年来杜纪壮先后到20多个贫困县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经常是他在这个村里刚讲完,下一个村的老百姓就找过来了,一天往往要走上三四个村,好多次连吃饭都顾不上。”说这话的是杜纪壮的同事徐国良。
徐国良跟随杜纪壮在苹果栽培研究室工作近二十年了,他说只要果农有问题,杜纪壮马上就去解决。“2016年12月29日为了指导农民冬剪,我和杜老师赶去衡水市的一个果园,因为刚下雪不久,空中有雾,车到果园已经11点多了。顾不上休息,忍着寒冷和饥饿杜老师手把手给果农们讲了三个半小时,最后冻得嘴都张不开,你都想象不到那个冷劲。但是老百姓有问题他就不走,一直给老百姓解决完了问题,我们才到村里吃中午饭,但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这对于杜老师来说都是常事。”
科技转化助力脱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真的要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却并不轻松。在科技扶贫工作中杜纪壮发现,水果的肥水管理是制约河北省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而在这方面人们往往凭借经验,没有科学依据,果实品质缺乏技术保障,群众稳定增产增收也无从谈起。
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带领研究团队多方学习,并在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安排试验。为了一项数据,经常要反反复复做上30多次实验。最终,杜纪壮首创了灌溉方式、时期、量和位置的“四适”节灌技术,创建了减少树体无效蒸腾、地表蒸发、地下渗漏的“三减”降耗技术,构建了果园“四适三减”高效用水技术体系,2016年该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在全省果树产业扶贫中得到大力推广。
为了方便果农随时查阅学习、掌握栽种管护技术,杜纪壮率领研究团队还制定了《石富短枝苹果生产技术规程》《露地桃园节水灌溉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平山县元坊村果树基地采用这一系列技术后,果园在2014年产量50万公斤、产值100万元的基础上,2018年产量达100多万公斤、产值240多万元,群众收入大大增加,心里都乐开了花。
始终如一创新担当
3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杜纪壮一直把果品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致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他先后主持“太行山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及示范推广”“浅山丘陵旱作区果树与杂粮微灌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等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任务课题,陆续取得“苹果优质增产栽培技术”“干旱山区果树集水节灌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开发研究与应用”“太行山区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特色基地产业化示范”等成果。其中“太行山区无公害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标准化示范”等4项成果在河北山区累计推广101.9万亩,新增总产量5.98亿公斤,新增社会纯收益7.688亿元。
他还积极参与在井陉、平山等地建立示范基地14个,把先进技术带到田间地头,使许多农民依靠果树发家致富,带动基地周边果品产业发展。协助基地建立元坊林果协会等合作组织12个,注册“井日升”等商标10个,其中3个园区被命名为“农业部苹果标准园”,2个园区苹果获“河北省名牌产品”,1个园区获“河北省优质产品”称号。
这些成果面前,杜纪壮很平静。他说,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就应该像李保国那样有严谨求真的科研态度、务实创新的科研作风、产业富民的责任担当,农业科研和脱贫攻坚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他始终为此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