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贷——商业银行业务新蓝海
发布时间:2016-12-15 21:45:57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北京(作者:梅建平)
一、出口信贷业务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了支持本国资本性货物,主要是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对外工程承包等和服务的出口,由出口国银行给予出口商、进口商或进口国银行的融资便利。其中,对进口商、进口国银行或进口国法定主权级借款部门的贷款是买方信贷,对出口商提供的贷款是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由于是贷款行直接承担进口国国家风险和境外借款人的贷款风险,因此从操作上涉及内容较多,如对境外借款人的资信审查、贷款协议采用第三国法律、根据出口国别风险投保出口信用险等,贷款程序相对比较复杂,办理时间较长。一般买方信贷适用于融资金额相对较大、资金占用时间长的项目,即大型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及境外大型工程项目承包等。
从各国出口信贷发展历程看,在发展初期均以卖方信贷为主要方式,但是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资本性货物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对贸易融资的需求逐渐以短期、小金额向长期、巨额融资转变,买方信贷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日益得以显现,在出口信贷中的比例也日益增高。据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买方信贷已占整个出口信贷的90%以上,成为出口信贷的主要金融产品。
二、开展出口信贷的市场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和李克强总理2014年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为企业和银行的“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不少金融机构均迅速提出了依托于“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业务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如工行储备了13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涉及金额逾1600亿美元(其中部分已签约放款),在其总行设立了“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在专项融资部针对“一带一路”设立了行业团队、区域团队和结构化融资团队;中信银行联合中信集团旗下多家机构计划共同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超过7000亿元的投融资支持,并成立“一带一路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招商银行建立的“一带一路”项目储备库已储备155个项目(其中38个已落地);浦发行启动了65个“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融资工作,涉及金额数百亿元;青岛银行、西安银行、青海银行、晋商银行、郑州银行、宁夏银行、兰州银行、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等23家城商行共同成立了“一带一路金融联盟”,旨在形成优势互补,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口行、开行、中行、建行、兴业银行等也都专门出台了相关业务发展规划。此外,发改委主导的国际产能合作也在稳步推进,先期推出的哈萨克斯坦和印尼重点项目清单涉及金额均达数百亿美元,以口行、开行、工行等为主的金融机构均在积极跟进有关项目的融资事宜。
三、出口信贷业务现状、优势以及重点行业分布
(一)现状
我国的出口买方信贷业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中行开始办理,1994年起主要由口行、开行两家政策性银行承办,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工行、中行、建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均加大出口买方信贷业务发展力度,借助其发达的分支机构网络和全面的业务品种,短时间内实现了该项业务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部分城商行也在近年逐步开始拓展该项业务,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也纷纷开始办理该类业务。
(二)优势
1.从事成套设备出口和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都是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开展出口买方信贷业务有利于争取该类高端客户,与国内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2.出口买方信贷是银行国际业务的上游产品,综合收益大,对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的拉动作用明显;
3.开展出口买方信贷业务可提升商业银行在国际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实现反哺国内金融市场。
(三)行业分析
按照行业划分,电力、电信设备、石化、港口物流和产业园区等五个行业的国内相关企业从技术上和实力上均在全球同行业中处领先地位,除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外,还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除口行、开行外,国内现已开展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支持的境外项目基本也以上述行业为主。“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倡议的实施也为上述行业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机。商业银行可以在以出口买信支持企业的同时,深入参与该企业整个产业链的融资活动。我国相关行业“走出去”情况如下:
1.电力
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自2013年底开始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在风力涡轮机、太阳光电的动力系统和智能电网技术的生产和使用领域领先于全世界,生成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相当于法国和德国发电厂产能的总和。近年来,中国的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的发电机组快速增长,电网覆盖面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了大机组、大电网的新发展阶段,电网、电源技术和电力重大装备制造能力均居世界前列,并持续向更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的更高目标迈进。
截至2014年底,中国电力企业出口市场已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机电商会统计,2014年,中国电力工业海外项目签约额约301亿美元,签约总装机容量约2000万kW,相比2004年的20亿美元签约额,10年间增长了14倍。
2.电信设备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中华为和中兴分别位列全球前五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第一和第五位,并且均拥有高度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国内通信设备厂商中,华为、中兴已在1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烽火通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重要区域市场正不断取得快速突破,过去5年,其海外市场收入均实现50%以上高速增长;国内的光纤光缆厂商中,长飞光纤光缆公司已经迅速抢食“一带一路”蛋糕,先后在缅甸和印尼合资建厂,并有意进军非洲,海外扩张也在提速;中天科技截至目前,已在全球设立42个办事处,产品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无盲点全球销售网络的布局,近五年还将在海外重点市场设立3—5个生产基地。通信业将成为“一带一路”信息互联互通的桥梁。在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到:(1)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2)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合作。
3.石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石化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基础较为完善、门类比较齐全、技术管理水平较为先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具备了推进全球化经营的基础和条件。目前中国石化产业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者的石化行业,国际化趋势也愈发明显。石化企业“走出去”跨国并购、开展国际石化产能合作,不仅是我国石化行业化解产能过剩、主动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石化产业的需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达到了13363万吨,新签合同额是197.8亿美元。截至到2015年,中资企业建设运营海外投资联产项目11个,总计能力为7760吨每年,全年能力是5717万吨每年,海外10个国家有30多个钾肥项目在不同工程阶段中运作,计划产能超过1000万吨,已建成投产的产能接近一百万吨。
4.港口物流
“一带一路”的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其中,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中国衔接亚非欧国家的物流大通道带来的多向国际物流辐射系统的建设机遇,与以往单纯的产品“走出去”,以及我国物流企业在离岸港口与内陆腹地之间的物流服务不同,配合“一带一路”以及我国产业、产品和投资“走出去”,通过供应链物流服务“走出去”,大规模、通道化和多向辐射的网络化物流,无疑为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海外港口项目建设,除了向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提供援助建设港口码头外,还包括承建海外港口项目、获取海外港口经营权、与港口国家合作建设港口等参与方式。全球商品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运来完成。港口是海运这个物流链的支点,通过与港口国家进行合作,参与海外港口项目是中国通过非传统方式建立海上贸易通道的新型方式。
中国企业出手海外码头不仅明显加速,而且表现出更偏好获得码头实际运营权。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在地中海地区获得以色列第一大港海法湾新港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运营权。在澳大利亚,招商局集团和中国岚桥集团先后获得全球最大煤炭出口港新州纽卡斯尔港和达尔文港运营权,租期均接近100年。在亚洲,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口城、缅甸皎漂港都由中国企业在投建,在东部非洲,还有坦桑尼亚的巴加莫约港和埃塞俄比亚的吉布提港。而且这些已经开始运营的码头均取得增长,以招商国际为例,2015年中报显示,该公司海外项目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95万标箱,同比增长20.4%。其中斯里兰卡CICT码头大幅增长1.4倍,上半年完成67万标箱。
5.产业园区
统计数据显示,30多年来,我国产业园区经历了初始培育阶段、快速成长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创新升级阶段。同样在过去的30多年来,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迈出了两步,即第一步产品“走出去”和第二步企业“走出去”,未来应该走出第三步,即园区“走出去”。2015年,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从顶层设计和规划走向落地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无疑将扩大海外投资生产。对国内企业而言,单兵作战不如抱团竞争,集体“走出去”已成为企业海外发展的一种比较保险的模式,企业可以抱团进入园区,享受政府给予的支持,在短期内比较容易收到效益,同时可以方便企业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便于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在国际交往中借鉴和学习世界领先的科技与理念,进而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从园区“走出去”现状看,根据商务部2015年统计数据,中国已经在50个国家建立了118个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其中有77个处于“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35个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42个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随着“一带一路”深入实施,为扩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带来更多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建立园区也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出口信贷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一) 优势
1.国内分支机构网络发达,客户基数大、客户所处行业分布广泛,具备挖掘出口信贷业务的基础;
2.金融业务品种齐全、功能强大,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3.机构设置科学,部门配合密切、沟通流畅,工作效率高;
4.金融全牌照可以形成保险、基金、投资、信贷等全力支持企业的优势。
(二)劣势
1.缺乏具备出口信贷业务经验的团队和风险把控经验;
2.缺乏项目来源和境外相关资源;
3.外汇资金来源不足、成本偏高。
五、开展出口信贷业务的对策
(一)机构设置:按照事业部制设立专项融资部,明确业务定位;
(二)融智+融资:重点在融智—产业规划、引领行业、拓展项目、融资顾问、财务管理等;
(三)投贷结合:发起设立产业基金联合国企的产业资本与境外项目业主联合以PPP模式进行项目合作,开展项目融资;
(四)开展产业链融资,针对项目在国内和国外两部分的上下游产业分别以应国内保理、出口双保理、进口代付、贸易融资、票据保贴等业务进行上下游交易链融资,带动本外币、中短期贷款、中间业务的联动发展;
(五)代理业务,积极争取口行、国开行、丝路基金等国家政策性金融的海外项目业务代理;
(六)风险把控措施:
1.建立银企共赢机制,在价格风险上建立风险赔付基金;
2.引入保险机制,缓释政治险、商业险;
3.资本市场退出机制,与国际资本市场及国内三版、创业板主板等资本市场对接,以上市募集资金归还海外项目贷款。
六、结论
商业银行开展出口信贷业务不仅市场潜力巨大,更是顺应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扩大国外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国际产能合作下发展银行业务的新蓝海。
责任编辑: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