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夏剑萍
【摘要】高职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高职人才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高职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语文教师这一教学主体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化,本文试图根据笔者长期从事高职语文教学的体会,对高职语文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化提出一孔之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等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的基本文化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语文学科在内的文化基础课程提出明确的要求。众所周知,语文是人们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学好语文,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掌握专业知识,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提高道德素质,增强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看到,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尚难以真正适应上述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课程设置的不尽合理,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这些原因都有。但笔者以为,关键在于高职语文教师这一教学主体在教育观念上未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新的转化,“应试教育”的遗害还或多或少地在他们的头脑中残存并产生着影响。为了使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高职语文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增强职业教育的意识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输送大批受过良好文化和技术教育的人力资源,即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和直接运作的技术人员。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需要,要求高职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增强职业教育的意识,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针对课程进行改革,既要从学生毕业将从事的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和组织教学,并按照职业岗位规范对应用型、操作型和复合型人才的语文能力要求,从学生实有的语文水平出发,抓好常规训练,使学生巩固并扩展必要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情境,按需施教,寓教于练,学以致用,扎实有效,调动学生贴近社会现实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适应现代社会从职和交际需要的读、写、听、说能力。要讲求教学效率,促进知识转化的角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思维品质,发展个性。我们还应该看到,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本身就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即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和创业能力,而且要能为其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全球最顶尖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的全球研究院报告指出,到2030年,现在的工作岗位会有4-8亿个被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取代。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一个人一生平均要换6-7次工作。显然,一个人一生只受一次教育是适应不了社会迅速变革和科技加速发展的需要的。为此,高职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着眼点放在高职人才未来在社会上多次求职、竞争上岗,乃至创造性就业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培养上,而大语文,即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乃是综合能力培养中最基础和重要的一环。高职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增强了职业意识,就能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中确立起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要增强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意识
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应当具有的质量观和教学改革的原则。有研究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是随着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要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人力资源必须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文化教育基础;二是随着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品种复杂多变和劳动力市场不稳定性的增加 ,人力资源必须宽专多能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以及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能力;三是随着工作环境中各种交往和信息量的增加 ,要求人力资源具有良好理性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四是随着新型工作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出现 ,人力资源必须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五是随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处理权限的扩大 ,人力资源必须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应该看到,在这些新的要求面前,高职语文教师担负着极其重要和艰巨的责任,那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里的“能力”不是简单的动手能力”,而是综合的职业能力。这里的全面素质,指的是“关键能力”,即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等。语文学科作为接受并传播中外优秀文化的一个媒介,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审美教育方面,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必须可以因势利导并发挥其育人作用的。但语文教师若不真正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转变过来,继续跟社会从职和交际需要相脱离,便依然走不出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无实际工作能力,更无后劲,是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高职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应主要体现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社会交际能力,即读、写、听、说综合能力,并将其同培育思维品质有机结合,发展成为学生的综合语文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
三、要增强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
近几年来,不少高职语文教师在不断完善高职语文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至今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以教材为本不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而不是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其次,在新时期下,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很多教师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为主,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的只是厌烦,即使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饱含激情,学生在下面也是死气沉沉,长此下去,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只会越来越少。教师极少去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极少贴近社会生活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样的语文教学,窒息了学生的灵性和感悟力,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当然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也难怪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学,老师厌教”。
笔者以为,高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要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读、写、听、说活动中有意识地糅入思维的能力训练,使之交互影响,获得全面的发展。在培育学生语文思维时,侧重于观察、记忆、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发展和获得知识的能力等。当前,我们要深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对职业教育和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如CBE课程开发模式、模块式教学、DACUM课程开发模式,以及“双元制”这些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等,对此加以分析、借鉴和实践,并结合各自的学校的专业特色,不断探索并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使高职语文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四、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训练的意识
高职教育要把提高学生教学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对毕业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应有明确的要求。毫无疑问,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训练乃是保证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语文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笔者认为,高职语文对读、写、听、说的能力训练应对应不同职业要求、突出其职业性的训练。其中“听”“读”是基础,“说”“写”是重点,例如“听”的能力的训练,除了提高学生的听问、听辩等能力外,还应注意在职业活动中的聆听的技巧、听话的礼仪,等等。“读”的训练是把筛选信息、概括要点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判断、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把零碎分散的信息和数据归纳和综合成有用的信息,以适应职场的需要。“说”主要是指职业口语表达技能培训,通过训练使学生有较强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写”是以应用文体写作为重点,通过对应用文体的知识讲授、语感体验、写作训练达到提高职业写作水平的目的。
五、要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水平关系至钜。”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人才的艰巨任务面前,高职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和文化知识结构的完善,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高质量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
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在总体上,高职语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是比较高的。但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高职教师不再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学生漠不关心。教学活动中,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至于学生是否理解,如何学以致用,则似乎与己无关,更不愿意去钻研。致使许多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以外的活动中去,这些状况都极大地弱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最大隐患。为此,笔者以为,广大高职语文教师应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修养,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敬业精神,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职语文教师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时代意识,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自觉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
完善自身文化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语文教师再不能靠自己以往的知识及固有的经验教学,而应具备以下两点:一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获取新知识。当前课程改革综合性、交叉性的趋势使得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广博的文化知识,高职语文教师应是“综合素质”的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知识老化程度加快,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是相对稳定的知识经验,而是不断更新的信息知识,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适应时代的发展。二是高职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具有双重身份,即“实践操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应以研究者的身份审视、研究整个教学过程,使之不断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丰富的教育观念的涌现,也给了教师许多可借鉴的资料来源,教师可以灵活地创造性的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出适合本学科或自身特点的教学形式或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观念、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高职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的时代感,用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而不断开拓前进。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