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跨界创新 共享节能 记广州市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交流促进会秘书长石杰

发布时间:2016-12-15 10:28:29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济宁(作者 叶子) 要有多大的决心才能放弃自己一手创办的工程咨询公司,要有多大的勇气才会辞去自己创立10年的机电工程公司董事长的职务?有这么一个人,聊上一回,你就会明白,原来真是有这种勇于跨界,敢于挑战、开拓创新的圣斗士,他就是广州市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秘书长石杰。促进会自成立之日起,他便一力承担促进会的全部经费,全身心投入与以往工作性质完全不一的协会工作中,开启不一样的人生新里程。

从教育专才到电力专家
 
  “从一个学英国文学的毕业生转变成一个电力技术翻译没有那么容易,专业的壁垒就在那里,要突破就要敢于挑战。”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在翻译的现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每个人的口音和语言习惯都不同,要做好翻译,如何“破”?“我学的是语言,到工地是使用专业的术语,单靠每天去听去想很难提高,必须提前把系统图拿过来,把专业的术语在系统图里标出来,遇到不懂的,把图纸摊开,让专家点出来,自己也就马上这个是什么意思了,立即翻译出来。”现在的他,对电力上奇难杂症、节能环保的技术应用,真可谓是随口道出,顺手拈来。回顾当年的激情岁月,石杰嘴角泛起了笑意。当年从华中师范毕业的他,从事三年的基础外语教学工作后,不甘单调枯燥的教学工作,义无反顾的跨出校园,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的跨界。跳到世界500强之一的一家英国公司当电厂现场技术翻译。这一干便是八年,完成一名语言翻译蜕变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电力专家,成功地从A型人才升华到T型人才。

   在参与广州第一大蓄水能电站的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这是一个技术难度前所未有、建设难度极其高的新项目,很多基建工程的电力难题是从来未遇到过的,石杰是凭着多年的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专家经过日日夜夜的研究探讨,解决了数十个电力设计和现场技术难题,真正奠定了在电力方面的专家地位。并出色完成了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2011深圳大运会的供电、保电工作。特别是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全程参与了整个项目的场馆电力建设,用了近6个月时间,每天坚持工作14个小时,完成73个场馆供电、保电方案设计、设备选型、设备招标、设备现场安装、历时23天的亚运会、亚残会供保电运行管理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困难,特别是在进口的发电机组不能按时到货,场馆内装卸受制,延误了工程进度,安装调配只剩4天的时间。这个过程,石杰回想起来可谓是“惊心动魄、寝食难安、压力山大”的日子。整个亚运期间供电保电任务几乎零失误,确保了各大场馆顺利完成各项赛事,石杰因此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
  在深圳大运会项目的筹备建设过程,石杰大胆建议组委会在电力设施上采用国产的电力设备,国内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应用,已经有着国际先进技术,生产出与国际同等质量的电力设备,场馆的备用电源不需要进口的设备,国产设备成本只需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这样大大节省了整个项目的投入。
 从电力专家到协会负责人
 
  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和在担任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的供电、保电专家工作期间,结识一批电力节能、新能源行业、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石杰开始研究环保技术应用,经常和科协领导到企业考察和学习,在调查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许多的科技成果很少应用到企业生产上,新的科研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实践应用,这就促使石杰坚定的实现又一次转变人生轨迹的想法,开始一步步积累节能、环境的知识,探求节能、环保发展的方向,逐步向节能环保领域进军;
  如何解决科技成果成为科技生产力?让科技加速经济与技术发展?如何让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搭起互信桥梁?他着手收集相关资料,对市场进行大量的调研,并从各方面专家获得相关方面的权威资讯。从2012年开始不间断性的与中国科协、广州市科协领导沟通探讨交流,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决定建立一个科研与企业联动的平台,构建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桥梁。
  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鼓励科技创新服务政策,他立即将计划付诸实施。在2015年7月16日促进会成立大会上,担任促进会秘书长一职的石杰坦言:用了多年的时间,在研究、在期待,盼望国家对科技成果转让服务政策,终于迎来了科技创新服务的春天;也是他个人转型跨界的又一新里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从A型人才转型到T型人才再升华至S型人才,这是对自己、对事业、对人生的不断挑战。


 
    创新离不开人才的跨界
 
  石杰也曾有过迷茫的时候。促进会成立后,犹如搭起科技与企业唱戏的舞台。成果从哪里找?成果能否推广应用?成果市场的价值多大?这样一个个问题都摆在眼前。他用了近1年的时间,联络、拜访、沟通了50多个高校、科研机构,认识了400多科技工作者,20余家环境企业,收效甚微,但最大的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200余名高级专才加入了促进会,成为促进会专家会员,8家上市公司成为促进会会员,为促进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去年,促进会的会员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承接广州日立电梯沙河地块的土壤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土修复后的处置问题是该项目的关键,也是项目实施的难点。为此,促进会利用人才跨界的优势,组织土壤修复环境专家、工程专家进行方案编写和论证,提出将修复好的污染土填埋到地铁、隧道的上盖。石杰说,该项目就污染土壤修复后的处置方法为国内首创,并成为了中国土壤修复的一个经典案例,为土壤修复提供参考。
 
  “跨界”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
 
  石杰把科研成果市场化喻为“跨界创新、共享节能”:“在我们国家乃至全球,很多专利都是非常好的,但各自埋头研究,闭门造车,相互封闭自己的科研成果,导致资源浪费,且在实际应用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要将科研成果市场化,一定要结合生产实际,要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题,必须集中社会的综合资源,共同攻克技术上的痛点和开放各自的资源,这样才能做到跨界创新、资源共享,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
  以促进会为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产品,甚至,因产品技术的改进,引导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智慧停车系统”便是石杰打造的典型项目。5月27日在广州召开的“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首站活动”、“2016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中“互联网+智慧停车项目”,对广州市停车库、规划、用地、建设、投资、运营管理、收费等问题进行探讨,推进停车行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改变,打造“广州智造、广州智服”新理念。

 

    12月1日由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组委会协调工作委员会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州市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交流促进会、广州市会展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
  2016中国(广州)节能环保创新科技成果展,再一次验证了科技创新成果和学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合作,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例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也是石杰成立促进会一直追求并持之以恒努力奋斗的目标。充分发挥协会的独特作用,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大会同期,“促进会”协同由中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联合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产业联盟、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科学院、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等单位举办的“2016全国有机污染产地调查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暨院所高校土壤修复技术推介会”,共同为造福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事业作贡献。


责任编辑:詩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