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宜春市医保局联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海华介绍,该市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通过九大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举措,推动医保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多项关键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全流程数字化,就医结算“码上办”
电子医保码应用实现就医全场景覆盖,全市469.73万参保人完成激活,激活率达91.83%。在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凭医保码可完成预约挂号、诊疗检查、费用结算、药房取药等全流程操作,8月单月医保码结算达163.82万人次,使用率64.97%。同时,30家定点医疗机构上线医保移动支付功能,覆盖所有县(市、区),8月移动支付9.3万人次,结算占比7.66%,平均为参保人节省排队时间40分钟以上。
针对购药难题,宜春市打通“医保-医院-药店”电子处方流转通道,42家定点医疗机构、437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处方电子化流转,45家“双通道”药店全覆盖门诊慢特病、罕见病用药需求。自系统启用以来,累计开具电子处方3.05万张,结算金额7302.81万元,其中“双通道”药品结算占比超99%,特殊病种患者购药无需多次往返医院,用药可及性显著提升。
破解痛点难题,特殊群体“少跑腿”
新生儿参保“空窗期”是群众长期关注的痛点。2024年起,宜春市实施“新生儿医保三年免缴”政策,同步推行“出生即参保、出院即报销”机制,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重构服务流程。截至2024年底,累计资助3.27万名新生儿参保,完成年度计划的138%,47万人次新生儿实现出院直接结算,报销金额1.87亿元,彻底解决新生儿家庭垫付医疗费用的压力。
异地就医备案和结算同样实现“线上化、零跑腿”。参保人通过赣服通、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等线上渠道,即可完成异地就医备案,线上备案率超95%,跨省异地直接结算率达93%以上。2023年4月推出的“省内无异地”政策,更让参保人在省内任意地市就医免备案,直接享受参保地同等待遇,惠及数十万流动就业、异地养老群体。
科技赋能监管,守护基金与健康“双安全”
在提升服务便利度的同时,宜春市以信息化手段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全市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实现医保药品追溯码“应扫尽扫”,接入率100%,其中定点零售药店追溯码上传率95%,定点医疗机构上传率80.9%。通过“依码结算、无码拒付”机制,累计拒付违规费用8.28万元,查实违规医保基金224.69万元,40名相关人员受到处罚。
“每盒药品都有了‘电子身份证’。”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周兴介绍,参保人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扫码,即可查询药品生产厂家、检验批次、流通环节等全流程信息,有效防范假药、劣药和回流药,为用药安全加上“双保险”。
此外,宜春市还建立全民参保“一人一档”数据库,完成460.35万人员信息采集,居民参保率提升至99%以上;27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医保云影像全市互认,30天内规范检验结果无需重复检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医保钱包功能同步启用,支持跨省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889.7万元备用金已落实到位,异地亲属间医保资金可灵活使用,避免账户资金闲置。
“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年内实现所有门诊统筹定点医药机构接入电子处方中心,同时扩大医保钱包使用范围,让便民惠民举措覆盖更多群众。”(杨海峰)
责任编辑:红样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