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0%以上,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12345热线涉企行政执法投诉量大幅减少……”9月24日,在宜春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新闻发布会上,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喻川公布的一组数据,勾勒出当地以执法规范化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扎实成效。自今年3月响应国务院部署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以来,宜春市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以监督、制度、服务三维发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严督实查:斩断执法“扰企”之手
“过去偶尔遇到不同部门重复检查,现在联合检查多了,企业能更安心搞生产。”谈及执法环境变化,宜春某制造业企业负责人感慨。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当地对涉企执法的全方位监督。
专项行动中,宜春市县两级司法行政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针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12个重点执法部门,聚焦15类高频执法问题开展“靶向”排查。截至9月15日,累计抽查评查涉企执法案卷9200余卷,梳理出执法程序不规范、自由裁量权滥用等问题304个,制发监督意见书109份、整改提示函15份;对涉嫌违纪的115条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29名相关人员被处理。
与此同时,当地严把执法人员“入口关”,完成全市9976名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全覆盖,清理注销失效、违规执法证件1001个,从源头杜绝“无证执法”“越权执法”现象。
制度创新:织密企业“护权”之网
“有了维权机制,我们遇到执法疑问不用再‘心里打鼓’,直接通过行业协会就能反映。”在万载县经营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刘先生,对当地试点的涉企执法权益评估机制赞不绝口。
为让制度更好护航企业发展,宜春在全省率先出台《“三定一督”问题整改闭环工作指引》,通过“定期排查线索、定向分类分流、定责督促整改、定时督察问效”,确保执法问题整改“不悬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当地迅速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 完善民营企业维权服务机制的若干措施》,同步制定《涉企行政执法权益评估工作指引》,明确9类涉企执法“负面清单”——从禁止“一刀切”执法到规范罚没款管理,每一条都直指企业维权痛点。
制度落地成效立显:万载县试点该机制后,行政处罚案件数同比下降48.16%,罚没款金额同比下降53.11%,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降低。
服务升级:打出监管“暖企”组合拳
“扫码登记、实时留痕,执法人员来了我们也清楚检查内容和依据。”在宜春经开区,某化工企业安全负责人展示着“宜春市公务入企扫码平台”的使用记录。如今,当地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前需通过平台登记,检查内容、时间、依据全程可追溯,既避免“暗箱操作”,也让企业对执法行为更放心。
在减少“扰企”的同时,宜春更注重精准监管:推行“安静生产期”制度,重大项目建设、企业生产关键期内非必要不检查,期间备案检查仅663次;市市场监管局实施“三心”服务型执法,对低风险企业实行“无事不扰”,覆盖率超90%;针对企业信用修复需求,推出“两书同达”机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已帮助多家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我们始终坚持最严执法;对轻微违法、首次违法,则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市司法局副局长胡玉萍表示,这种“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既守住安全底线,也给企业发展留足空间。
截至目前,宜春市已办理涉企执法领域民生实事253件,建立长效机制109项,相关经验获司法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让法治成为宜春营商环境最鲜明的标识、最坚实的保障。(杨海峰)
责任编辑:红样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