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军士学院组织"铁血铸魂·薪火相传"国防教育实践团,于2025年6月28日至7月4日赴南昌市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5名军士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和基层社区,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6月28日上午,实践团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隆重举行开营仪式,特别邀请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二等功臣张跃年同志作专题宣讲。张跃年同志深情讲述1979年参加朔江、高平战役的亲身经历,还原了战友们"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英勇事迹。作为原41军122师炮兵团班长,他详细描述了完成关键火力支援任务荣立二等功的战斗过程,这些鲜活的战例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革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张跃年同志还结合多年国防教育工作经验,系统讲解了基层国防教育的三大要诀:案例教学要生动、课程设计要贴地、形式载体要创新,为实践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图为张跃年在讲述亲身经历
(图为开营仪式完成后的合影 贾金成 摄)
6月29日,实践团开展"重走英雄城"主题研学活动。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带队教师廖章一结合珍贵文物史料现场讲授微党课,深入阐释"听党指挥"的精神内涵。25名军士生通过情景模拟、庄严宣誓等形式,深切感悟革命精神,坚定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
图为廖章一在为实践团成员讲解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宣誓
6月30日,实践团举办"大手拉小手,共筑强军梦"军事文化体验日活动。来自江大南路社区和上坊路社区的60名小朋友在军士生带领下,观摩军事技能展示,参与趣味拓展项目。军士生代表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革命故事,在《强军战歌》的激昂旋律中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图为小朋友们观摩完后的合照
7月1日,实践团开展"战地薪火"田野调查,走访三位不同时期的革命老兵。98岁高龄的张玉斌老战士回忆1945年参加八路军的经历,讲述四平战役中战士们轻伤不下火线的感人事迹。实践团还收集整理了抗美援朝老兵后代口述的珍贵史料,将编撰成《英雄城红色记忆》档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张玉斌
7月2日,实践团赴金桥初级中学开展"迷彩青春进乡村,国防薪火映初心"主题活动。通过军事技能展示、国防知识宣讲和无人机演示等环节,激发青少年科技强军梦想。师生还前往栖霞水库开展"饮水思源"主题教育活动。
图为实践团在金桥初级中学和同学们的合照
图为实践团在栖霞水库的合照
7月3日,实践团在南昌军事主题公园开展"英雄城下砺精兵"军事实践活动。通过武装徒步行军、武器装备研学等"理论+实践"模式,强化军士生的专业素养和使命担当。
图为实践团在轻武器馆门前合照
图为实践团在重武器展示区门前合照
7月4日,实践团举行结营仪式。指导教师廖章一总结指出,本次活动紧扣历史节点,实现了"铸魂、砺兵、传承"三大目标,创新制作了《英雄城的红色基因》微纪录片,组建了"迷彩青春"国防教育志愿宣讲队,为基层国防教育注入新活力,是对学院"忠诚、智慧、勇敢、担当"院训的最好诠释。
图为实践团优秀营员合照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特色鲜明:一是注重红色基因传承,通过沉浸式体验筑牢信仰根基;二是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国防教育感染力;三是推动成果转化,形成可推广的教育模式。活动既锤炼了军士生的专业能力,又提升了服务社会水平,为基层国防教育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把实践收获转化为精武强能的实际行动,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中践行使命担当。(文/贾金成 图/贾金成、何敏豪)
责任编辑:张恩民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