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江西万安:点绿成金,走出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13 17:53:2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万安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通过推进“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的“双赢之路”。
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增产增效

万安县聚焦“鱼、竹、林下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链,大力推进规模化发展。生态鱼产业逐渐形成链条,整合3000万元资金建设生态鱼配送中心与龙溪生态鱼育种场,投入250万元对乡镇山塘水库进行标准化改造,并试点“塘育湖出”生态养殖模式,与107户养殖户签订协议,养殖面积达2900余亩。同时,与南昌大学合作成立全省首家生态鱼产业研究院,制定万安鱼头旗舰店“五统一”标准,打造以万安鱼头为核心的“百鱼宴”消费场景,品牌效益持续攀升。毛竹产业同样成绩斐然。围绕竹“材料化、能源化、食品化”的目标,借助三峡集团和国家林草局的帮扶,万安县高标准打造了17个材用和笋竹两用示范基地,修建竹林道路23公里,实施毛竹低改1.3万余亩。改造后的毛竹年出笋率提高40%,胸径平均增加两寸,亩均立竹量增长近125%。此外,占地1000 亩的竹科技产业园也即将交付使用。林下经济发展势头正盛。依托全县215万亩林地资源和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帮扶,万安县探索“林药结合”新模式,以山香圆、黄栀子等中药材为主导产品,打造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全县林下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5万余亩。

标准化打造,提升产业整体质量

生态鱼产业遵循“好水好鱼、优质优价、丰产丰收”的思路,全力提升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万安生态鱼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江西绿色生态认证,发布《万安・湖鱼(鳙鱼)》企业标准,并通过GAP认证,构建起苗种繁育标准化体系,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毛竹产业利用全县36.5万亩毛竹林资源,培育17个竹材笋两用林示范基地,成功引进天睿竹业等“以竹代塑”企业,并举办首届竹产业经验交流会,着力打造竹产业链。林下经济抢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机遇,制定《万安县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2025-2027年)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全链化迈进。

市场化运营,实现生态产品溢价

实体化运转特色创新,万安县探索“1+1+4”两山转化模式,县“两山”公司整合设立16 家子公司,指导成立17家乡镇“两山”公司,构建“1+6+N”整体框架,实体化运营稳步推进,其创新机制入选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创新十大经典案例。市场化运营成效显著。万安县与江绿集团合作开发大水面渔业养殖,在多地建立销售前置仓库,年合同销售鲜活生态鱼1000万斤,销售额达1.2亿元。建成11家万安鱼头旗舰店、示范店和富硒旗舰店,与25家农产品企业合作,上架163款农特产品,并与大型供应链企业合作开展业务,产品畅销全国。效益化发展成果丰硕。“两山”公司通过拓展生态鱼养殖、食材配送等业务增加收益,1-5月营收达1.25亿元,同比增长138%,带动400余户池塘养殖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惠农富农,共享生态转化成果

万安县坚持生态保护全民参与、转化成果全民共享,确保群众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受益。在利益联结上,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实行订单保底收购,与村集体签订合同,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农作用。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围绕油茶、毛竹等产业,建立“企业+村集体+合作社+村民”模式,吸收3000余户农户参与,林农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稳岗就业“助”农成果突出。“两山”公司推动生态鱼、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就业增收。如建成生态鱼蕉源养殖基地,为农户提供鱼苗和技术培训,解决销售难题,带动17个乡镇场104个中小型水库和1451户养殖户参与,新增3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1.5万元。

万安县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 (邱德章、洪春林)

责任编辑:张恩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