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青春聚力润心田,专业担当筑心桥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多维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发布时间:2025-06-11 14:27:1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多年来在南昌市阳光学校和南昌市慧聪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心理帮扶志愿服务,近年新增社会心理方舱建设,形成心理学院“三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在赣鄱大地上谱写了新时代心理育人的华彩篇章。​

一、阳光照归途:为迷途少年架设心灵回归桥

在党的二十大“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精神的引领下,2024年暑期,心理学院联合音乐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组建跨学科实践队,再次奔赴南昌阳光学校开展专项帮扶。自心理学院首次组建实践队以来,便紧密围绕党的要求,构建起“课程+咨询+活动”三维服务体系,把课堂从大学校园延伸至特殊教育一线。这支以“专业守护成长、青春点亮希望”为宗旨的队伍,历经连续15年的实践,已累计帮助3500余名特殊青少年重新确立人生坐标。​

 

在《情绪管理与自我认知》专题课程中,队员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冲突场景,引导学生运用“非暴力沟通四步法”来替代冲动行为。一名曾因打架被送入阳光学校的学生感慨道:“过去总用拳头‘说话’,现在学会了用‘我感受到……’来表达情绪。”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心理学子将《发展心理学》《行为治疗技术》等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方案的智慧体现,展现了“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的扎实素养。​

在一对一个体心理咨询中,实践队创新性地采用“沙盘叙事疗法”,通过沙具摆放和故事重构,帮助青少年挖掘行为问题背后的家庭创伤与社会适应困境,同时通过共情引导逐步建立信任关系。这种“科学方法+人文关怀”的介入模式,彰显了心理学子“既懂技术、更懂人心”的专业风范。​

实践队还联合公安部门开发了“信任盲行”“有轨电车”等一系列沉浸式户外素质拓展项目,将法治教育融入团队协作。当蒙眼少年在同伴的指引下穿越障碍时,“相信的力量”悄然在他们心中扎根。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更体现了心理学子“善用巧劲、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

实践期间开展的“阳光日记”心灵互动计划,让学生们每日记录心路历程,队员们逐篇批注鼓励话语。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说我画的星空‘充满生命力’,原来我也能成为别人的光。”这种“笔尖上的对话”,使阳光学校的学生们逐渐从行为的“服从”转变为心灵的“接纳”,既是心理学子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生动写照,也呼应了党中央“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号召。

 

 

二、星火映童心:为特殊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心理学院“心扬”志愿服务队与南昌市慧聪康复中心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自闭症儿童关爱行动。这支由心理学院学子组成的队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1600余小时的康复实践,让“星星的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活动中,志愿者创新实施“一对一”结对模式,通过固定陪伴对象、与监护人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需求,并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家长提供心理疏导与教育建议,有效缓解了家庭焦虑情绪。志愿者们通过观察儿童行为、分析干预效果,深化了对自闭症康复理论的理解,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志愿者殷芷萱表示:“每一次与孩子的互动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专业关怀不仅能改善他们的行为表现,更能唤醒社会对‘特殊’的重新定义。”这种“学用结合”的育人模式,与教育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实践育人”的改革方向高度契合,为培养新时代应用型心理学人才提供了典型范例。康复中心教师反馈,接受长期陪伴的儿童在情绪表达、协作意识等方面进步显著,部分孩子已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家长通过志愿者提供的心理支持,逐渐掌握了科学的育儿方法,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

 

三、方舱连心桥:为社会治理注入专业动能

为响应“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的时代召唤,学院于2022年建成全国高校首个多功能心理方舱,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理服务网络。这个占地800平方米的“心灵港湾”,集认知体验、行为训练、孤独症干预、心理科普等功能于一体,既是师生的“减压舱”,更是服务社会的“连心桥”。​

红色方舱“心驿”辅导站创造性地将VR技术、生物反馈仪等科技手段引入心理咨询,开发出“24小时紧急救援+周末心灵驿站+素养提升训练营”三级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200余场团体辅导,为1800余人次提供心理援助,成功干预23起心理危机事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里已成为化解心理问题的“急诊室”、培育健康心态的“育苗棚”。方舱还肩负着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任。在罗蓉教授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组织儿童感统训练、社交能力测评等实践活动,将《心理测量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依托与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协同育人机制,已培养出300余名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这种“校内实践-校外服务-社会反馈”的闭环模式,为新时代心理育人提供了优秀范例。

四、踔厉奋发启新程,勇毅前行谱新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明确方向、奋勇前行。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三个维度精准发力、创新突破:一是聚焦服务提质,深化与南昌市阳光学校共建的“校地心理教育共同体”,持续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二是聚焦技术革新,全力研发人工智能辅助干预系统,以科技赋能自闭症早期筛查,大幅提升筛查精准度;三是聚焦育人增效,精心构建“课程思政铸魂、专业实践强基、社会服务赋能”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着力培养政治素养过硬、专业能力扎实、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应用型心理人才,为心理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