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热热闹闹的下虾苗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杨家泊镇如约开展。趁着此时节,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合署)的青蜂团队去往杨家泊镇,切切实实体验了一把下虾苗的乐趣。在那里,团队成员实地调研杨家泊镇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现状,利用管理学专业和传播学专业所长,借助“新媒体+直播“矩阵助力杨家泊南美白对虾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加速度”。
杨家泊镇是水产养殖重镇,也是青蜂团队成员刘嘉怡的家乡。“我们家乡的对虾个头又大,品质又好,但因为宣传不充分,很少人知道,我想借助“新媒体+直播”矩阵,让更多的人了解杨家泊南美白对虾,为家乡的振兴出一份力量。”刘嘉怡同学说。
调研走访,了解产业发展现状
自去年12月起,青蜂团队多次走访杨家泊,与当地村委会进行了深入交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直播”成为宣传本地特色农产品的重要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杨家泊,了解杨家泊的水产行业现状,推动本地生态对虾及其他水产产业的发展,提高本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杨家泊镇李自沽村党委书记张强说。
据了解,杨家泊镇域水系通达,周边盐田汪子3万余亩,露天海淡水养殖面积9800亩,其中海水6600亩,淡水3200亩,设施渔业养殖面积73万平方米,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但由于当地对品牌打造和互联网传播方式不甚了解,导致产品缺少品牌特色IP和产品宣传力度不足的现状。
矩阵传播,打造南美白对虾特色IP
经过实地走访和调研,青蜂团队总结出杨家泊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困境,包括线上宣传力度不足,品牌缺少特色IP、消费者洞察不足等。基于此,青蜂乡创团队凭借“政府+高校+企业”的校地融合模式,依托“官方媒体提高声量”+“自媒体流量变现”的商业逻辑,打造新媒体与直播两大矩阵,致力打造特色“青村IP” 。在新媒体传播方面,运营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全平台杨家泊官方媒体账号,依托新媒体矩阵与达人视频,进行创意内容的持续输出,在与杨家泊的合作中,结合当下正火的猫meme、“搞点动静”等热梗,深入年轻人群体,打造亲民有趣的官方定位。目前该账号累计播放量已达43w+。
在乡村达人自媒体方面,团队寻找并发掘了高庄村果蔬大棚主——杨姐,打造了“杨姐新鲜果蔬“自媒体账号,利用乡村达人的形象树立杨家泊的特色品牌,助力乡村品牌快速“出圈”。
此外,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对于缺乏新媒体知识的农人,青蜂提供的拍摄随访服务可以通过脚本制作、协助拍摄与视频共创三大模块为农人保驾护航,帮助其进行持续、稳定、优质的内容创作,提升“三农”创作变现能力。
在形象设计方面,团队也立足乡村特色品牌特点,结合当下互联网“热梗”、“热词”锻造并深化记忆点,打造专属杨家泊南美白对虾的品牌IP形象。据了解,团队为滨海新区杨家泊镇打造的“虾系男友”系列漫画也即将出现在他们的外包装上。
叶落归根,乡土文化是农业大国无法脱离的“根本”情结。中国有200多万个村落。斑斓田野中,不止有粮食,还有着无尽的文化宝藏亟待被发现。青蜂团队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乡村加上高质量的产品,只有结合区域的文化,有效借助新媒体平台深化品牌印象,才是青蜂的一手好牌。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不断拓展文化传播阵地,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施展区域文化品牌的拳脚,“青蜂”力量不可忽视。
青蜂团队一直在利用自身所学知识积极响应响应国家号召,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据悉,青蜂实践团队将不断壮大自己,勇于做“冲锋在前”的人,以实践调研为基,宣传推广为辅,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脚踏实地做事,不负青春,不负国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程力)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