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简介:
方严,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青联委员,美国《国际诗坛》杂志编委。2016年开始创作,先后出版诗集《忽然安澜》《云间》《山水诗笺》韩语诗集《梵净山的钟声》日语诗集《在路上》五部。作品在《扬子江》《绿风》《上海文学》《延河诗歌特刊》《江南》《奔流》《绿风》《鸭绿江》《延河》《长江丛刊》《草原》《作家》《安徽文学》《诗选刊》《作家文摘》《中国艺术报》《散文选刊》等刊物发表。书籍曾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池州市图书馆收藏,获得2023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第八届亚洲诗人奖“青年诗人奖”。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星星》诗刊前主编梁平:
在方严的爱情诗里,抒情的对象时而是男孩,时而是女孩,方严能够在自己的角色里轻松转换,而且就一首诗的完整性而言,不露痕迹;另外如果说作者“年轻”,文本又时常夹杂古意,文字还颇为老气。这给我对方严的阅读带来了好奇。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许春樵:
方严以诗歌书写青春,探索情感,提炼生命,当这些追求被独立而独特意象呈现时,他眼前的世界因此丰富并深刻起来。
国家一级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雷平阳:
道路来自天边,方严是个出发者。在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上,她用语言唯心地行走、解释、求购,尝试着呈现传统语境中分裂的自我。她的真挚与坦然令人感受到了诗歌干净的美。
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蒋登科:
方严的诗关注现实,打量内心,写得比较实在,不属于那种尖锐、锋利的作品,但作者对传统文化拥有较深的了解,对脚下的土地感情很深,这些都对他的创作影响不小。
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花》杂志主编李寂荡:
方严是一位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诗歌作者,在念书时就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诗歌有些虽然表达直接,色彩过于绚丽,但却饱含激情而且真诚,如喷发的火焰,抒情性极强而且都是对生活、对山川的赞颂,对写作有虔诚之心,假以时日,相信方严在诗艺上更加成熟。
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李云:
方严诗歌从日常切入,有着青春青涩的体验和个体倾诉,诗意从密匝的语言及意象丛生并刻发诸多感悟,其语言飘逸的动感和张力使诗歌情感饱满坚实。其山水诗歌有着别样的呈现,
中诗网主编周占林:
因为日常工作关系,对于当下诗歌的阅读,早已觉得身心疲惫,失去了最难能可贵的激动和亢奋。而方严的《贵安樱花》,就让我的血脉开始贲张。语言的精炼,意象的奇巧,仿佛是一个美少年在我的眼前走动,他面对樱花,想到的是心爱之人,那种爱像“贵安樱花”,读而不厌。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管理部主任、编审杨志学:
方严的名字,于我尚不熟悉。但也许惟因其面孔的陌生,加之颇有些个性的表达,也便更吸引了我关注的目光,激发了我品评的兴致。方严有作为诗人的天赋。其不仅有天赋,而且通过后天的诗学积养,让自己的天赋得到了良好的挥发和呈现。
《星星》诗刊副主编干海兵:
这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样:他认为诗(词)中所写的形象或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情感来选择安排的。正如方严《面对一朵海棠花》一诗中,上下两节的情感色调大相径庭,同样的海棠花,在雨前雨后出现了悲喜分明的诗意图景:“雨落沉沉,海棠咽下透明的泪水/肠断而歌苦,窗后的瘦影因为惆怅”,在诗人眼中,这些悲伤的物象,其实是有因由的,“情话的字粒,卡在咽喉,化为轻咳/六杯酒后,呕吐出梦碎的悲与忧”。而在下一节里,“海棠摇曳娇羞,暗香金融衣袖/我擦净每一朵花瓣上的行行凝露/衬着阳光,道出每夜相思的熬煮”,方严擅长用生动传神的描写来渲染情景,以景生情,以情化境,从而达到相依相惜的艺术审美效果。
国家一级作家、《星星》诗刊编审李自国:
方严以青春少年的阳光、敏锐和多思,以积极自然的心态和笔触,融入了作者对天空云朵与梦想的追求,对季节和岁月的咏叹,亲情友情和乡情的倾情抒写,对人生喜怒哀乐的追问,其情感真挚,侧重于诗人自身的内在情绪,充满了对生活、生命的憧憬与向往。
国家一级作家、大河诗刊杂志社执行社长、《诗歌月刊》原执行主编唐成茂:
方严以细腻的语言和山川对话,与生活对视。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发现至纯至善的爱,赋予温暖且颇具诗性的美。通过青春文学的色调,呈现明朗的心境,表达情感的波动,在简单的描述中容纳了更为复杂的体悟。
国家一级作家、国家出版系列编审刘岸:
读方严的诗给我的感觉是干净舒服。语言格外清新,想象力新奇,诗的语言亦古亦今,创造性地将所见之物与心中所想所思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方严的诗忠于自己心灵的飞翔,从细节中发掘思想的深度,展出的诗章,如同有柔和的风在吹,在语言的描述之中,表达出独有的青春的美,这也是方严诗歌中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星星》诗刊理论版原主编、《读诗》《译诗》《评诗》主编潘洗尘: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着,我们幸而有诗,还有远方。方严是一位执着的诗者,与抒情的对象之间保持着重新造就的温柔与唯美。方严所使用的语词,给人一种欣喜之感,保持着爽朗生动。在生成诗歌的过程里,纵情于山水,写意于山水,融进生活百态下的收获与感悟,带给我们感受动与静、喜或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延河杂志副主编王爱红:
方严在点滴的生活中,用超脱平常意象的视角,在山水之间游走,诗歌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指向社会,揭示生活的哲学,在山水之间,享受宁静。
中国化工作协会员,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啊妮:
在方严的现代诗歌后撤作品中,字里行间都照彻和蕴含着诗人的写作精神密码,她的诗歌有某种天然的青春迷幻,隐形飞翔的思想翅膀,释然的岁月,懵懂的爱情和晦涩的迷茫,这一切都是生命年轻的,最青春的词根赠予。
双语诗人、翻译家、出版人洪君植:
方严的山水诗,质地纯粹,清澈灵动,“情”融山水,山水中舒展情怀,内富思考,作为一位95后诗人,前途无量。诗对于她的成长而言,也确如他自己所坦陈的那样,诗让她拥有了一双洞察万物奥秘的慧眼,挖掘出内心深处的渴望,寻找出世间的爱,体会到爱的奇妙滋味,让无尽的爱意留在明快的语调中,让不变的誓言进入他的心灵。依托她独到的诗写天赋,继续努力,在富有诗性的表达中,不断地撑开诗的视界,超越山水,诗品境界更上层楼,未来可期。
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李浔:
三七是一味中药,在方严的《三七》一诗中,对三七拟人化的书写,“以火去烤虚无的命运,在烈焰中无声陷落/以水去煮深沉的乡愁,在铜壶里堕入深渊”。诗写得巧妙,虚虚实实、环环相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方严的诗扑素、实在,一目了然。
我的诗歌创作谈
安徽 方严
关于山水
我把我的诗歌,称为山、水的诗语。在山水之间收获的灵感,是山水的美激发出强烈而绵绵有力的情感,释了我的心怀,给了我写作的力量。
山、水缘于自然,山水之诗描绘了中国最古老的意象和历史,传承了最灿烂的文化。缅怀那一弯明月照亮的祖先跋涉山水的足迹,灵魂就定向了山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山水,走在山水之间,在自然光色的映衬下,倚托山水打开我体内挤压太多的语词,像极了宽容我青春岁月的水库,用温柔的语调,成就了我沉默已久的诗句。学生时代就会利用假日到山里采风,挎着包、带着笔走在夜间的街中央,沉默地望着街景,观察灯光的色斑,站在未能完成形象的雕塑前,在别人爬进被窝的时间,听着虫鸟一声近、一声远,从而构思出一首又一首诗的意境。
我是一个行吟诗人。我的诗与山水息息相关,我写山水的诗很多了,比如:
火车越开越远,原野越来越瘦
沿着你写的自由的本质追索而去
可能,你的姐姐比你写的日记更好看
在温暖的春天,我找到了你的诗句
握到了比姐姐的手还要温柔的脉搏。
——《读你时,沉默》
在越来越幸福的时代,除了火车,还可以选择
坐上现代的飞机,向南,向北,快得,如同挂在
天的翅膀上
而我,选择乘坐最慢的火车,靠近越来越崭新的家乡
只为让思绪慢慢渡过一湖静水
只为喜欢一路冥思沉想未来的时光
——《火车慢》
这个春天,阳光下,我们在冶父山
谈起隐秘的心事
将爱情重新认识了一遍,将自己的往事删除一遍
——《在冶父山谈起隐秘的心事》
由着日落将微黄的等待伸进体内
身外的世界,慢慢,慢慢,一寸,一寸,变暗
心内的灯,隔着窗户又似星光,渐渐,透亮
——《皖南黄昏》
生活经历
2023年,我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学生讲过中国古代诗学有一原则:诗的意境是通过发现客观的景物和意象相互重塑构造,作者在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意境是多么的美,有作者情感的抒发。我有一首诗“翻过大山的驼背/去雨林古茶山看重复浅唱的流水/布满叶脉的绿/版纳的微风和细雨/拥进晨醒的傣乡雾/和枝上缠绵的水纱”(《徒步雨林》),这首诗2020年发表在河南一家报纸的副刊上,勾勒情状景物在内心映照的诗意呈现。大山起伏绵延,拟人化的“驼背”不仅形象,而且突出了大自然对于渺小人类的厚重感;流水淙淙,在寂静的山谷的确如浅吟低唱;而叶脉的绿,因了“脉”的凸显,而有了触手可及的质感;雨后清新的大树,连冰凉晶莹的水珠都缠绵起来了。诗人干海兵、佘正斌给以了较高的评价,他们一致认为该诗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相融共生。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必然是大爱使然。诗人以对自然的透视涵纳心灵的寄托,轻微的感叹、温存的忧伤,彰显诗意的淳朴之美。看似平淡,实则拙中之大巧,为意境的营造提供了条件,也为思想的升华打开了“绿色通道”。我认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值得构思的经典,是情感表达的经典,我们应该很好地去运用和学习,通过诗歌认识自己、了解世界、热爱生活,一边吟唱一边去探寻远方的精神世界。
诗,是生活的经验,是通过经验表达,通过经验成长。也是一种个人的爱好,一种宣泄,传达着越来越珍贵的自然美、人情美和人性美。而事件可以是一段个人难以忘记的生活经历,诗歌中的事件对我来说,是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捕捉而成的,它在某个节点触动启发了我,并且使得一个事件或者多个事件在脑中闪现衔接,最终从一首诗里酝酿而出,对事件的触发可以是一段个人的生活经历,比如诗歌在刊物发表所带来的喜悦,想象是突发的,也是被激发的。在长江、澜沧江、金沙江、黄河壶口,威海炮台,杭州西湖、昆明滇池……在江河涛声里良久注目。关乎童年、故乡、一段锥心泣血的爱情、一份淡淡的无名愁绪……
下面用我的一首诗说明:
茶城,与茶相约
天空的筒裙上绣着从云缝里,撞开的晚霞
车子减慢速度驶向站点,人群分支处有一条路
通向茶城,在即将到来的转角有我们一起
听雨水轻吟的咖啡厅
从唐诗里转化过来的情话
和沿着云贵川山脊的曲线慢慢回返的记忆
酒人走过天街,我走过天桥
不知道夕阳躲去了哪里
走进喧嚣无法比拟的静美的茶城
馨香钻入心上的涟漪
取沸水淋杯、沥干
将碧潭飘雪与劳顿放进缺角杯里泡
案上桌灯晶莹,花儿含苞,与我脾性相合的人
品茶,谈插花、说养一只叫桂圆的猫、说玉兰盛开的香
品茶,也品给我一些乐享幸福的人
在偌大的茶城,捧一个缺角还漏水的茶杯
从身上,过滤出一些很多年不肯说的秘密
只是情有所愿而已
再温上一壶白酒
在还没有被酒精浇灌的时候
我的脸 持续着你的赞美声拂过的脸红
再写一首像徐志摩那样的好诗
2021年我在云南玩,在官渡古镇和朋友聚会,一边聊一边走,做一个简单的聆听者,听云南人讲述云南的故事。在古镇上停留了两天,有一次下雨,坐在摆老班章、摆滇红、摆冰岛的茶庄,躲着雨,看着热水在壶里欢叫,灵感来袭后,我写了《茶城,与茶相约》一诗。
其实我写作诗歌至今,就是山水与生活经历的体现,一行一行敲入键盘,变成铅字,以便求得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共鸣。(崔文强)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