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即家庭的教育引导,是每个人人生第一堂教育课,其核心在于家风。家风是最原始、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通过日常生活有意无意的影响,抚慰孩子的心灵,熏陶孩子的心智,培植孩子的信念,塑造孩子的人格,深刻影响着孩子的人生。家教家风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大而现实的价值意义。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领路人。为此,我们必须自觉站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青少年成长成才中家教家风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使之更好地融入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各方面,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工作。
一、家教家风对青少年的影响,在于为人品行的塑造
在中国传统家教家风中,最强调的是为人品行,会不会做人往往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强弱、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做好人比什么都重要,就是这个道理。如何为人?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始终在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黄为教训子孙而写就《了凡四训》,当中说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可以这么理解,一个人如果从善如流,即便事业不成功也是暂时的,一个人如果为非作恶,即便事业有成也是暂时的。由此可见,一个人把人做好了,对其成就事业,甚至前途命运都有着重要影响。
而一个人能否把人做好,与其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其中家教家风至为关键。孟母三迁的故事众所周知,孟子的成长和成就,就与孟母的家教家风有着直接关联。北宋名臣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立新图治,利泽民生,一生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以廉俭自律家风闻名于世,他治家苛严,教子有方,先后编写《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戒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规》《义庄规矩》等家训族规,以训诫范氏子弟和族人,后人代代相传,终致范氏家族人才辈出,并以先忧后乐、谦恭自律和清廉奋进而名闻天下。范仲淹有四个儿子,按照现在的说法,他们是“富二代”了,但他的儿子做人却特别的低调实在,据《曲洧旧闻》记载,范仲淹的儿子勤学苦问,德行操守比清贫人家的孩子还要好,从不张扬,做人十分低调,他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学,没人知道他父亲在京城做大官。范仲淹殁后,他的家训族规与良好家风在子子孙孙中代代相传,家族人才辈出,八百余年不衰。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以德报怨的为人令人感动受教,他曾经被刘瑾追杀,在龙场被乡民攻击,历经人心险恶,但他不结怨不记仇,依然保持善良,相信美好,以德报怨,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王阳明给子女的信里说:“凡做人,在心地。”做一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就像是树上的果子,人的良心就是蒂,如果蒂换了,果子自然也就掉了。善良的人干净温暖,他们往往有更好的人缘,更多的朋友。善良的人有底线,他们不会去做危害别人的事,也自然不会招致祸患。善良的人内心有光,他们心中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温暖。
二、家教家风对青少年的影响,在于处事原则的取舍
好的家教家风会让人处事稳重,三思而后行,并顾及他人感受和国家及社会大众的利益。姬旦,史称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师。他帮助武王伐纣灭商,是西周开国重臣。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周公在身体力行、勤勉从政的同时,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要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待贤才的作风。周公教诫子侄有《戒子伯禽》和《戒侄成王》二部家训传世,这两部家训合称为《姬旦家训》。他对成王的教育,既包括治国安邦才能的培养,也包括个人品格的塑造。成王终于成长为一代明君。《姬旦家训》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第一本成文家训,首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之先河。周公把训诫子侄提到“王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曹操在其名篇《短歌行》里,赞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理政治国风范。
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曾国藩留下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还留给后代“四条遗嘱”: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曾告诫子女:“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作为封侯拜相之人,对子女的“日课”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俗话说:“人贵勤”,可见,曾家崇勤处事的家风着实可赞。曾家将家训传于子子孙孙,所以,曾家一百多年来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出。
三、家教家风对青少年的影响,在于齐家兴业的抉择
古人说:家和万事兴,事成家人乐。一个家庭的家教家风好,便会彼此和谐友爱、事业兴旺发达。尽管每个人对成功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家庭幸福与事业顺遂往往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北宋著名的“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全都名列“唐宋八大家”,成为千古佳话。但鲜为人知的是,苏家三父子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与他们的和谐家风密不可分。苏洵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妻子程雪梅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照顾家人,在苏洵最为贫困时,程雪梅不离不弃,两人之间分工明确:妻子侍奉公婆,织布营生,苏洵边读书边教孩子,父子三人努力求学,勤奋创作,写下大量名篇巨作。一个家庭中,夫妻是家中顶梁柱,而夫妻和睦相处更是家庭兴旺发达的基础。
良好的家风更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能否成才立业的关键。物质财富终归有挥霍殆尽的一天,一个良好的家风,才能维系一个家庭家族的长久发展。两千多年前,孟子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便是同样的道理。近年来,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大陆的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24年,其中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2代,10%的能进入第3代,仅4%的家族企业能承传至第4代。可见,“五世而斩”所言非虚。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苏州贝兰堂家族,凭着30字家训的德行教育,延续了17代而昌盛不衰,打破了“五世而斩”的规律,这个奇迹可以说是优良的家风创造的。贝氏30字家训说:“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共有之产遗子孙。”贝家人乐善好施,从祖辈的小药房开始,对穷困百姓免费医药,教会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将财富回馈给社会。贝氏家族没有子弟凌驾于金钱之上、仗着富有挥霍败家,花出的每一笔钱几乎都用在慈善上。正是德性家风,让贝氏家族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因此说,保持良好的家风,才是家庭兴旺延续的根本。
家教家风浸润人的一生,并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对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明显而深刻的影响。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新时代的家教家风建设,发挥家教家风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成风化俗,才能对整个的民风、社风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周倩兰)
责任编辑:红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