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谷海瀛教授:揭示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高流行率背后的科学奥秘

发布时间:2024-04-15 12:35:19 来源:中国报道

在医学领域,幽门螺杆菌感染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其研究一直是热点之一。近日,宁波大学医学部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创始人谷海瀛教授及其团队在《Frontiers Micro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High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mixed infections identified by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in Ningbo, China”的论文,首次证实了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的高流行率与分离方案的相关性。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重要进展,我们采访了谷教授。

问:谷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听说您和团队在幽门螺杆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

谷教授:您好!我们团队近期在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我们发现,在中国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的流行率非常高,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通过深入研究,我们首次证明了分离物分离方案和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的流行率具有相关性。这一发现对于深入了解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的流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问: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是指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谷教授: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是指一个感染者同时被不同基因型的幽门螺杆菌菌株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分为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此外,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还可能增加治疗难度,因为不同菌株可能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问:那么,如何区分幽门螺杆菌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呢?

谷教授:目前,使用基因分型方法进行鉴别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包括电泳方法和测序方法。其中,基因测序方法更有优势。我们团队采用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基于七个管家基因的序列比较,具有高重复性、高分辨率和标准化的优点。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确定从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单个患者中分离物的进化关系和地理分群,为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问: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谷教授:二方面问题。其一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的流行率差异巨大(0%~100%)?其二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发生机制如何?就是混合感染如何发生的?

问: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的流行率差异巨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谷教授:已明确的原因就是地域性差别,其他原因未被证实。而我们首次证明分离物分离方案和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的流行率具有相关性。

问: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的流行率怎样情况?

谷教授:我们研究基于宁海县第一医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患者33例,其中27例用于混合感染确定试验,另外6例用于对照。首次通过MLST证实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流行率为40.7%(11/27)。

问:您提到了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如何发生的问题?请解释一下。

谷教授: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不用抗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会伴随患者一生。感染期间如果其中一些幽门螺杆菌细胞发生基因变异了,就会引发混合感染。

问:就是说幽门螺杆菌发生基因变异是从未发生基因变异的菌株演化而来。

谷教授: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菌株不相关模式。

问:怎样理解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菌株不相关模式?

谷教授:其实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菌株不相关模式就意味着重复感染,就是感染者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期间,又感染了其他不同的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重复感染是我首次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刊提出这一概念,用于对原文“High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mixed infections identified by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in Ningbo, China”的解读。

问:幽门螺杆菌重复感染很容易让人理解,就像新冠流行期间出现的病例。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重复感染率如何?

谷教授:我们首次证实单个患者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菌株不相关模式(菌株无进化相关性)流行率为18.5%(5/27),也可以理解为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重复感染率为18.5%,国外研究这种情况都是1例或2例的个案报告。

问:前面提到幽门螺杆菌地理分群是怎么回事?

谷教授:利用幽门螺杆菌MLST测序,根据生物信息学方法绘制进化树,将幽门螺杆菌分为七群:欧洲群(HpEurope)、东亚群(hpEastAsia)、非洲1群(hpAfrica1)、非洲2群(hpAfrica2)、亚洲2群(hpAsia2)、非洲NE群(hpNEAfrica)和萨赫尔群(澳大利亚hpSahul),这样人类宿主居住地理位置可以从MLST地理分群推断出来。33例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分离出156株分离物,其中153株属于东亚群(hpEastAsia),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宁海患者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分离的3株分离物属于欧洲群(HpEurope),这是幽门螺杆菌单一感染的病例,并且这名患者没有出国经历,也没有接触过其他国家人。这意味着在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群存在着2%(3/156)欧洲群(HpEurope)菌株。这是一个新发现。

问:啊!真是是令人激动和有趣的发现!你们这些新发现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谷教授:我从1998年开始研究幽门螺杆菌至今,发明了幽门螺杆菌快速分离培养、鉴定、药敏、保存试剂盒。已通过权威机构检测证实其有效性。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获得幽门螺杆菌分离物的新技术(已申报美国专利,欧洲专利),通常从临床标本获得单个幽门螺杆菌分离物需要9~15天,而我们技术只需5~7天。由于传统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技术的局限性,分离率低,传代培养失败,可能致使一些基因型会在培养传代过程中丢失,最终无法获得更多基因型的单菌落分离物,这可能是很多研究没有完全揭示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发生机制的主要原因。

问:关于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还有其他问题需要研究吗?

谷教授:其他问题如何确定幽门螺杆菌创始菌株在感染者消化道黏膜中的初始定植部位?检测不同基因其混合感染流行率是否有差别?这些问题已有答案了,正在总结论文。

问:谷教授,您的研究成果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有何意义?

谷教授: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了解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的流行率和发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病原体,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采用基因分型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可能意味着耐药基因或许发生了突变,推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后,我们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探索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谷海瀛教授及其团队在幽门螺杆菌混合感染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病原体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为医学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林虎)

 

责任编辑:红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